复生堂传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老字号》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949
颗粒名称: 复生堂传记
分类号: K295.2
页数: 5
页码: 186-1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章丘复生堂药铺的创办及发展。
关键词: 章丘 商业 发展

内容

复生堂药铺,位于章丘市白云湖镇石珩村。创建于清朝末年(公元1910年),自创始人孙国龄先生起,五代行医,济世活人,阅近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声誉传播四方,至今犹有余响。
  复生堂来历
  孙国龄,是复生堂创始人,字锡九,生于清同治六年(公元1868),卒于1935年,享年67岁。少孤,家境贫寒,苦读诗书,志在成才,清光绪末年考中秀才。旋即科举废除,仕途无望,遂外出设馆教学维持家庭生活。先是在白云湖镇高桥村设馆十三载,后又在济南城顶街(恒盛楼)教学一年。教学之余不忘关心时局,由于朝廷腐败,社会落后,许多有志之士空读诗书,报国无门,人民群众饥寒交迫,缺医少药,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耳闻目睹人民群众看病难、取药难的现状,孙国龄心潮澎湃,决心为民解除病痛,以医术报国。
  年轻时孙国龄就喜博览,犹喜读歧黄之书,后来偶尔为人诊病,常有奇效,于是孙老师会看病的名声不胫而走,一时间竟门庭若市。孙国龄在四邻朋友的鼓动下,索性放下课本,正式挂牌坐堂行医,字号起名“复生堂”,寄寓了国龄光生救死扶伤、济世活人的美好愿望。
  复生堂的兴盛
  孙国龄有一朋友,名叫张启泰,白云湖镇张家庄人,早年开过药铺,因年老体衰,又后继无人,于是建议孙国龄创办复生堂,不仅答应做技术指导,而且还慷慨地把自家的药厨、药具、药方等无偿转让给孙。就这样,孙国龄在张启泰、同学孙静增等的帮助下,在自家的3间房内,于1910年春挂牌开业了。
  复生堂别看店小,但由于先生医术高明,服务周到,处处急人所急,所以老百姓有小病小殃都来这里。有一年夏天,济南五里沟的恒仁堂药铺的主管伙计郑裕宝出差遇雨,从枣园火车站往老家白云湖镇郑码村赶,为躲雨就敲响了复生堂的大门。同行见了格外亲、郑裕宝一坐下,孙家人即嘘寒问暖,又是换干衣又是做面条,使郑非常感动。谈话中孙家人谈到了本地药源有限,药的质量不高,郑裕宝慨然道“不嫌远的话,你到我们那儿批发药材吧,去了只管找我。”自此以后,复生堂除小批量从章丘东关赵成海的“和源堂”、葛兆红的“宝生堂”批发外,大部分都从济南批发,价格便宜质量还有保证。据复生堂传人孙太春回忆,那时一次批发都在2000块钱以上,足够装5大麻袋。
  由干与济南大药店有了业务联系,药材进得及时,价廉质高,孙家人医德医术俱有口皆碑,因此,复生堂名声越来越响,家境也慢慢地好了起来。
  五代行医
  孙国龄在立志行医、济世活人的同时,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希望他们能继承父志,把复生堂发扬光大。近一个世纪来,自创始人孙国龄起,至其玄孙孙椒祥,巳是相传五代,闻名乡里,成为一方佳话。
  孙国龄子孙注州,字震东,生于1900年。早年在博山大成煤矿当工人,后复生堂规模日增,缺少人手,便辞职回家给父亲帮忙,开始了半耕、半医、半读的生活。这样边学边干,渐渐摸着了门道,医术大有长进。1935年父亲孙国龄谢世后,孙注州苦力支撑,在风雨飘摇中惨淡经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风霜的复生堂迎来了新生。1953年,在当地政府推荐下他到张店医校进修中医学、西医学共六十余天,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修养,更进发了为新社会服务的热情。1955年,复生堂加入公私合营,孙注州率其子孙太春加入平陵区联合诊所,任内科中医。1959年,又作为章丘县唯一的一名学员被县卫生局选派到省中医学校进修一年。
  正当孙注州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医疗事业中准备为国家为人民大干一场的时候,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1966年10月,孙注州被强加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遣散回家,其子孙太春也受其牵连,接受管制劳动。次年5月,在各种残酷折磨下,身患心肌衰竭的孙注州先生心力交瘁,含冤去世,终年67岁。孙注州子孙太春至1985年才在上级关心下被落实政策,补发工资11300元。在党的英明政策感召下,孙太春虽已年逾古稀,仍志当益壮,一直坚持为当地人民群众义务看病,受到了好评。
  孙理合与孙椒祥父子分别是复生堂第四代、第五代行医人,他们在新社会俱能继承祖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复生堂,诞生于动荡的社会环境,几十年救死扶伤,服务一方百姓,誉播四方。孙氏一家五代人,穷不夺志,富不改行,这是很不容易的事。白云湖镇一退休老教师孙澍之曾欣然书赠他们一联,以表敬慕之情,联曰:“济世活人四辈仁术,救死扶伤五代行医”,至今仍在孙太春中堂悬挂。
  著书立说 泽被后世
  孙氏五代行医,孙注州无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位。他不仅医德高尚,医术高超,而且辛勤笔耕,有医学专著问世,很值得研究。
  孙注州,自幼天姿聪明,勤奋好学,多才多艺。不但通医学,而且对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亦颇有研究。他早年的字画,至今仍在乡间流传,堪称一时名十。
  解放以后,在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孙注州先后两次被选派到有关学校进修学习,他倍受鼓舞。为把自己多年从医经验与研究心得传于后人,更好地为民服务,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了艰苦的写作。前后历时六年,披删五次,终于写成《医学三字经白话注解》和《伤寒集观》两部书稿,共三十多万字,被章丘县人民委员会通报嘉奖,并被光荣地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这两本书后来经县卫生局审定,俱翻印出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
  影响。
  现在把《医学三字经白话注解》及《伤寒集观》二书简要介绍如下。《医学三字经白话注解》前有孙注州《自序》,曰:“余幼从父学医,(父)先令读熟医学三字经。三字经是清代陈修园先生所著,其目的是便于初学中医者入门……医学三字经虽然句短意浅,但简明扼要,便于记忆。余乃以浅词俗言把各篇大致一一叙述到底……”但本书又并非只满足于将三字经译成白话文,在叙述经文的同时“把所用的处方集置于此,缺者补之;无《汤头歌诀》者编之;以及方剂解释,诊断学说病症的鉴别,杂病治疗验方,阴阳五行的解答,药物分类的排列等。”传统中医学中无肌肉骨骼的详细分析,他亦采来补充。该书共分两卷,上卷悉遵医学三字经、金匮杂病原文变为浅词,顺序而解。下卷包括四诊八病,人体内脏形态,骨骼肌肉图说,经络穴位,针灸治疗等。总之,这是一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颇有独到见解的中医学概论。
  《伤寒集观》一书,编写目的是为初学《伤寒论》者准备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伤寒论》,为后汉张仲景著,词义高古,言简意赅,为初学中医之必读。初学中医者,往往难以记忆、理会,所以孙注州将《伤寒论》原文集合在一起,加以解释、阐发,并参以个人行医经验及研究心得。该书的出版,为初学中医者提供了一把打开中医大门的钥匙。

知识出处

章丘老字号

《章丘老字号》

本书记述了章丘的古文化,包括手工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史。

阅读

相关人物

孙太春
责任者
袁方桥
责任者
孙澍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章丘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