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溢香斋酱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老字号》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922
颗粒名称:
溢香斋酱园
分类号:
K295.2
页数:
3
页码:
72-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章丘李伯琮创办的溢香斋酱园的经营发展。
关键词:
章丘
工商业
发展
内容
“溢香斋”酱园是圣井镇宋李福村李伯琮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创办的。当时,宋李福村的李氏家族,以经营土地发迹,家业渐丰,资金累增。传至李伯琮兄弟,李家已是当地的富家,兄弟六人中尤以李伯琮精明睿智,颇知理财之术。李伯琮在经营小本生意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最后认定干酱园是水中捞财的好门路。李伯琮遂于1934年春,在宋李福村李家大院靠街的一面建厂开店,创办了“溢香斋”酱园。创建伊始,李伯琮对酱菜业还不熟悉,经营什么品种,销路如何,心里都无数,加之资金有限,困难不少。开始,酱菜生产主要靠自己家人操作,只有在腌菜时,才雇用临时工。一年后,溢香斋便发展起来。
李伯琮不愧为经商理财的行家,善于预测商情,颇懂“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的诀窍。业务经营决策上,他规定以经营酱菜为主,兼营酱油、醋、香油、黄酒及麻汁等。遴选有业务专长和富有经验者分别充当各方面的负责人。如粮食采购方面,逢集派专人到市场上采购小麦和各种杂粮,市场上粮价起伏不定,采购人员要会看行情,掌握粮价规律,方有利可图。采购青菜的更要看行情,采购量以购销平衡为度。过去有句俗话,叫做“快马赶不上青菜行”,说明早中晚一天之内青菜价格变化极大。因此,李伯琮要求采购人员熟悉各种蔬菜的季节特点,掌握进、销、存三者的关系。在酱菜制作方面,他们聘请技师负责,因为制作黄酱、甜面酱及各种甜酱小菜需要具有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各种产品也都是依照节气和气候变化制造的。这样生产出来的各种酱菜很快在当地打开了销路。他们又把一部分酱菜和优质小磨香油运往济南销售,很快也打开了市场,“溢香斋”酱园终于香飘百里。
1940年,寨子驻军为了连夜行军,蒸了大量馍馍,后来行军推迟了几日,致使大批量的馍馍没法处理,馍馍留下存不住,弃掉太可惜,当官的十分为难。李伯琮知道后,果断决定全部低价收进,以变质程度分出档次,发馊有味的丢掉,其余全部做成面酱,着实发了一笔大财,同时,也扩大了酱园的规模。这时的“溢香斋”已占地三、四亩,有二百多口大缸,一年四季生产酱油、香油、麻汁、醋。夏、秋蔬菜上市后,则加工制造各种酱菜,很受群众欢迎,这时“溢香斋”已达到鼎盛时期。
“溢香斋”一向是认真选料,精工细作。比如制酱用的大豆,要选粒大、色黄、含油量大的。制作方法也颇有讲究:大豆一百斤泡胀后上锅蒸熟,加优质白面五十斤,碾碎踩实,切成长方形,码到屋内架上发酵后即刷掉浮毛,放入缸内,每百斤加盐五十斤,水二百斤,这个比例叫做“一黄二水半斤盐”;等泡碎后过筛,每日用酱耙翻倒四次,经长期日晒,才能制成。这种酱叫伏酱,也叫天然酱,也是制作其它酱菜的副料。
1940年以后,“溢香斋”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同时采取了颇具特色的生产工艺和制作方法,创出了自己的名牌,其中“酱茄子”最为出名。生产方法是这样的:选用立秋前收摘的鲜嫩大红袍圆茄,质地要密实,无虫口、无糠心、无畸形,每斤约3—4个,用刀削去蒂盘,浸水半小时,在盆水中用新砖旋转,磨净紫色表皮,放入盐水中浸渍5小时,之后用手旋转捏籽挤水,后入酱缸酱渍,每天打耙两次,酱渍两个月即成熟。这样制作的“酱茄子”色泽金黄油亮,酱香浓郁,体形扁圆,酱汁饱满,色、香、味俱全,很受人们欢迎。
解放前夕,“溢香斋”名气还很大,经营范围遍及整个章丘及历城东部地区,在济南也很有销售市场。解放后,“溢香斋”的酱菜面向劳动人民,日益大众化。1956年公私合营后,增添了一部分设备,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1966年迁往枣园大站村,改名为枣园公社食品加工厂,以后又归枣园供销社管理,成为供销系统的一个重要加工行业。
知识出处
《章丘老字号》
本书记述了章丘的古文化,包括手工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史。
阅读
相关人物
翟伯成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章丘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