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堂的杂货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老字号》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911
颗粒名称: 太和堂的杂货铺
分类号: F717.2
页数: 3
页码: 27-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章丘太和堂的杂货铺的创办、经营管理及发展。
关键词: 章丘 杂货铺 发展

内容

人们常说:“身在太和堂,万事不求人。”从它的杂货铺便可窥豹一斑。
  从小店办起
  “太和堂”李家的杂货铺由来已久,早在酒店开业之初,便在酒店前院开设了一个小杂货店。门头三间,帐房一间,仓库和住房七间。起初经营规模很小,惨淡经营而已。李方彩当家主事后,对其投入了大量资金,扩大了门面,增加了不少花色品种。同时将杂货铺的经营人员进行了认真地挑选,任用王金山(台头村人)为掌柜;另外雇用孟光大等四名伙计,这些人都是经过认真筛选的。
  “太和堂”杂货铺的经营品种繁多,凡寻常百姓家所需的生活日用品几乎应有尽有。如香油、豆油、酱油、醋;锄、镰、铣、镢;餐具、家具,及文房四宝,香烛冥器,还有烟酒糖茶等。上述商品,除香油、油、醋等自己加工外,其余商品均从周村、博山等地,由骡子驮运而来。
  诚信至上
  至今,在东矾硫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太和堂大字号不哄人。”不仅本村百姓购买“太和堂”的商品,南至双水泉,北到三赵,东至巩家坞,西到闫满,方圆几十里之内的老百姓,尤其南部山区的百姓都乐意到“太和堂”杂货铺来买东西。其原因除了众所周知的“童叟无欺、货真价实,坚持信誉”之外,更重要的是“太和堂”所提供的周到服务。东矾硫大集历来逢五排十,每到集市这天,总难免有些猪、羊、牛、驴或者其他笨重货物卖不出去。这些卖不出去的东西离家近了还不成问题,如果路途遥远就麻烦了。每到这时,“太和堂”杂货铺总是急人所难,伸出援助之手,把这些卖不出去的东西统统给代存起来。如果是牛羊等,店里还赔上草料代为喂养,等到下一个集日货主来了再如数还本主,不收分文报酬。有的货物由于不好出手,在“太和堂”杂货铺里寄存竟达数月之久。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太和堂”销售信誉。
  管理有方
  “太和堂”对内采取“分红”的办法,以鼓励店员的积极性,即年终以盈利所得多发岁金(奖金),按店员月薪等级、工作优劣,由掌柜核定发放。每人所得之岁金约为全年工资的总和。个别成绩卓著者尚有私下馈赠,因而发挥了他们勤奋努力、任劳任怨的积极性。并确定在每年的正月末为继续留用或解雇日期,届时由掌柜核定,好者留用,劣者解雇,但大多数还是被留用了。
  “太和堂”的经营方式主要为零售和批发,其中批发又分为卖庄、卖客两类。卖庄,是通过经纪人(跑合的)卖给本县零售商。卖客是直接卖给外县客户和农村商贩。“太和堂”以零售为主,兼批发业务。
  设立分号
  光绪三十年左右(1906年),在原来杂货铺南邻又增设一个新杂货铺,三间门头。一个估衣铺,二间门头。由其三子李淑保经营,既经营估衣又经营寿衣。如有人亡故,无论男女,都可以从估衣铺买到寿衣。
  “太和堂”的杂货铺每年盈利多少,《浮记外借老帐》也没有记载。但通过调查知道,过去东矾硫村因丧葬、疾病等灾祸,欠杂货铺钱无力偿还,可用土地抵债。债多地少者,债与地相抵销,也就算还了债。土地稍多者,债地相抵销,就吃亏不少。因而,人们传说“太和堂”买地无正价。当然杂货铺赚钱不只买地。

知识出处

章丘老字号

《章丘老字号》

本书记述了章丘的古文化,包括手工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史。

阅读

相关人物

尚养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章丘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