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人民的传统和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民俗》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832
颗粒名称: 回族人民的传统和习俗
分类号: K295.24
页数: 3
页码: 211-2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章丘回族人民的传统和习俗包含了清真洁净,禁食猪肉、自死物、血和酒,学习是穆斯林的天职,精诚团结,敬父孝母,土葬薄葬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 章丘 回族人民 传统和习俗

内容

我的故乡埠西村。与大冶、杨家巷两回民村,东西为邻。在长期的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中,我拥有不少的回民挚友,真是亲如兄弟,情同手足。因此,我对回族人民的优良传统和风俗习惯多有所闻。兹根据本人所知及有关资料介绍如次。
   一、清真洁净
   回民信仰伊斯兰教,尊崇真主安拉。“真主至清至真,原有独尊,谓之清真”。凡穆斯林一般都有讲卫生的良好习惯。他们遵照《古兰经》“你应当洗净自己的衣服”的教导,经常沐浴冲洗和勤换衣服,保持卫生。每个成年的穆民,在礼拜前必须做大净(洗全身)或小净(身体部分)。
   《教法经》还规定穆斯林要常剪指甲、理发、净腋毛和脐下毛等。“割礼”也叫“亥特奈”(即割去生殖器官过长的包皮),这些规定都是符合卫生科学要求的。
   二、禁食猪肉、自死物、血和酒
   《古兰经》第二章第一百七十三节说:“他只禁止你们吃自死物、猪肉、血液和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其原因凡自死之物非病即毒,其血液未从体内流出,里边难免有菌毒之类的东西。食之,传入人体,影响健康。至于酒,穆罕默德告诉教民:“酒是万恶之源”。饮酒过多,不仅伤脾胃,且酒能乱性,做出有伤风雅或导致恶果的事情。
   三、学习是穆斯林的天职
   穆罕默德在传教初期,阿拉伯民族不甚开化,有的地区处于蒙昧状态,急需开发智慧,因而大力提倡学习。穆圣告诫穆斯林:“学习对每个穆斯林男女都是天职。”又说:“你们要寻求知识,哪怕远在中国。你们要从摇篮学到坟墓”。在他的倡导和鼓励下,阿拉伯人出现了文化学习热潮。
   四、精诚团结
   团结真诚、刚强勇敢是回族人民的特征。因为伊斯兰教的宗旨是消除人类之间的一切隔阂,使各民族团结互助、平等友好,共同生活在一个自由幸福的大家庭之中。“老回回心齐”,这是汉族及其他民族对回民的历史评价。这种团结是基于《古兰经》所说:“穆民皆兄弟,彼此之间的纷争要进行调解;你们应当敬畏真主,以便你们蒙主的怜恤。”穆罕默德也教导说:“穆民和穆民就象一座完整的建筑,各部互相拴紧”等等。正是这种团结,在历史上对伊斯兰教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保证作用,也为后来回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五、敬父孝母
   敬父孝母善养双亲,是伊斯兰教伦理观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穆斯林的道德修养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凡人们一生中,生儿育女最不容易,其教养成人更为艰辛。正如《诗经》所说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报之恩,昊天罔极。”《古兰经》讲“我嘱咐人们要孝敬他们的父母,母亲辛苦地孕育了他,辛苦地生他,他受胎和断奶的时期共计三十个月。”先圣穆罕默德说:“你们不要嫌弃你们的父辈,谁嫌弃自己的父母,谁就是忘恩负义者。”因此,穆斯林把敬父孝母当作一项教规和社会公德来约束自己。
   六、土葬薄葬
   穆斯林大都实行土葬。根据真主安拉“用土造人”的传说,将尸体用“开凡”(包死者的白布)裹好,直接放入土中而不用棺椁,坟的底部不用砖不垒砌。掩埋层过去一般堆有椭圆形的坟头,现在提倡采用洞穴埋葬法,不占用可耕地。
   人死后,一般丧期不得超过三天,以体现亡人入土为安之意。伊斯兰教认为,人死不是消失而是“归真”,即归至真主。穆斯林死后,当天或第二天就要埋葬,最迟不能超过三天。另外,为达速葬之目的,人死在哪里就在那里埋葬。不强调把尸体运回家乡。其埋葬方式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在长途旅行中死于船舶之上,亦可水葬。
   伊斯兰教不论死了什么人,不分贫富贵贱,也不论职位高低,都是白布裹体,按族系埋在同一块墓地,不允许任何陪葬品,一律实行薄葬。

知识出处

章丘民俗

《章丘民俗》

出版者:政协章丘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本书栏目设为岁时节令、生活礼仪、生产贸易、民间游艺、回族习俗。内容包括:春节、五马日、石头生日、漫话章丘方言、章丘铁匠的生产和生活、元宵节“扮玩”、回族人民的传统和习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明兆乙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