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山庙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民俗》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816
颗粒名称: 城北山庙会
分类号: F713.582
页数: 3
页码: 118-1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城北山庙会是章丘最早的庙会。据清康熙三十年《章丘县志》载:“南北朝时,佛教传播日盛,城北山一带大兴庙宇,香火不断。”游人、香客纷至沓来,后渐有商贩加入,遂成祭神、贸易和游乐的盛大庙会。庙会时间也逐渐固定于每年农历的三月二十八日。
关键词: 章丘 城北山 庙会

内容

城北山庙会是章丘最早的庙会。据清康熙三十年《章丘县志》载:“南北朝时,佛教传播日盛,城北山一带大兴庙宇,香火不断。”游人、香客纷至沓来,后渐有商贩加入,遂成祭神、贸易和游乐的盛大庙会。庙会时间也逐渐固定于每年农历的三月二十八日。
   庙会开始时,先要祭神。鼓乐齐鸣,仪仗前导,僧道奏乐,诵经接驾,迎神至庙,众人捧香举行“朝山”仪式。各大村庄多有神社抬杆,杆长十来米,二人抬其两端,中有铁杆圈梁;上立一少女,身穿戏衣,扮演各种古戏人物,行动起来,飘飘然若仙女下凡,民间俗称“走社”,以报答神庥。
   祭神仪式之后,贸易游乐活动便自由展开,“上香毕,则喜游市肆,贸易一切”。此时,漫山遍野布满商贾游人,日达数万。赶会者有青州、潍县、惠民、泰安、莱芜等远来商贾。近者,北至黄河,南至齐长城,方圆百里,前来赶会。上至山麓,下及平畴,酒肆茶坊,飞帘远眺,若蜂屯蚁聚。会期之长,贸易项目之多,前所未有。
   城北山庙会更以其绕山设市,摊点错落有致,而独具特色。由城内门首起,向北大街,路东、西两边均搭棚设座卖茶以供人休息游玩。出北门至山顶有戏台数座,山上有朝南的三间大厅,前面无高墙的为官厅,系官长看戏之处;东西皆有茶棚,为富贵之人看戏喝茶之所。由此向北有三清殿、娘娘宫、玉皇阁。阁下有一洞,内有三尊石神像,名为三阳洞。前面大观楼三间,举步上石台阶,有一楼乃明朝万历年间知县王振熙所建。内山墙上有小石碣,上刻雪蓑题诗:“平野千余里,南来首此山”,游者甚众。由北门向西有一古庙群,内有花园。再向西侧为木货市,出售建筑木材,交易额很大。由花园向北上山是布匹市、京广货市、皮货市、铁货市、山果市等,俗有“八大棚”之说。
   除了“山货”之外,饮食和玩具市场更是热闹非常,并带有明显的游乐性质。如卖茶汤的,小贩肩挑水桶火炉,遇有主顾,开水冲炒面成糊,上面撒上红糖,热而甘香。卖糖葫芦的,以山草棒穿山楂成串,蘸以糖稀,一支支插在麦草扎成的圆靶子上,扛在肩上,穿行于人群中叫卖。庙会上的玩具市最为花俏,卖风筝的、卖“鬼脸儿”(即面具)的、卖竹木刀枪的、卖滑石猴儿的不胜枚举。泥玩具中的“皮老虎”,大玩具中的“哗啦棒”最为流行,也最受儿童喜欢。
   庙会期间,民间艺人的表演更为热闹精采。有耍刀枪的、有变戏法的、有耍猴戏的、说大鼓书的、跑马戏的,所有这些,都在广场演出,赶会的人争相围观,每演一个或几个节目,艺人即绕场募钱。只有“拉洋片”的是按座收钱。顾客一般坐条板凳,俯首于景箱的“眼”上观看,艺人立于箱前,边操纵画片轮转,边以唱词作解说。箱内且悬一套锣鼓,以机线相连,拉动机线即可为艺人的演唱伴奏。“哎——看了上篇,你再看下篇呀!下篇的光景更比上篇玄哪——咚叶隆咚锵咚锵,锵锵锵……”说说唱唱,局外人不知道箱中所演何剧,十分热闹,很有些神秘感,颇为引人。
   这样,城北山庙会从三月二十八开始,往往延续2-3个月之久。木货市早在农历二月就已开始,至五月方能结束。民国初期,山庙会最盛,到1928年(民国17年)后,逐渐萧条。解放后,山庙会停止,代以物资交流会兴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当地政府十分重视城北山的治理,从185年,城北山庙会恢复,只是地点迁至山下集市上了。

知识出处

章丘民俗

《章丘民俗》

出版者:政协章丘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本书栏目设为岁时节令、生活礼仪、生产贸易、民间游艺、回族习俗。内容包括:春节、五马日、石头生日、漫话章丘方言、章丘铁匠的生产和生活、元宵节“扮玩”、回族人民的传统和习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翟伯成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