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归来话沧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768
颗粒名称: 台湾归来话沧桑
分类号: K264.3
页数: 6
页码: 352-3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台湾归来话沧桑、其中包括了历史、郭英长、九一八事变后、报考黄浦军校、战争等情况。
关键词: 历史 章丘 战争

内容

1992年8月15日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因为这是我由于历史的原因寄身台湾,延滞异域43个春秋第一次重返家园,骨肉团聚,怎不使我喜泪迸飞热血沸腾呢?
  我名郭英长,字振武,去台后化名威远。老家毕村(今毕东村),生于1919年。父亲前两代俱是诗书门第,至父辈,家道式微落魄,只好靠做生意维持。我三岁失恃,由继母韩湘云抚养成人。继母出身闺秀,知书达礼,为人温柔善良,兰心蕙质。尤其思想进步,不为封建礼教所縻,受到仁人志士的称赞。18岁,任章丘初等学堂教员,是全县第一任女教师之一。于归父亲后,夫妇和谐,共同齐家理业,堪得族人好评。未久,毕村废私塾成立初等学堂,母亲被聘任职。我方6岁,就随母入学。毕业后,视我如己出的继母带我去章丘城(今绣惠镇)全县唯一的城关高等学堂就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和平津的青年学生来山东各地宣传抗日救国,痛诉日寇的残暴,号召国人团结一致,枪口对外,驱逐日寇,誓不做亡国奴。一向思想进步的继母同知交高筠、高文等姊妹,在学校进步势力的支持下成立了“章丘妇女界抗日后援会”,母亲被选为副会长。与此同时,她们还成立了“放脚委员会”。母亲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的积极行动,予我以很大影响。
  章丘高等学堂毕业后,继母仅凭微薄的薪水是无力供我升学深造的,因此心情沉闷,愁形于色。高筠、高文两位阿姨知情后,慷慨解囊,支持我升学深造,好将来报效祖国。母亲十分感激,并叫我永远不忘两姨母的恩惠。就这样,我才走进济南正谊中学的校门。
  在投考正谊中学的临行前夜,继母将我拉到身边,慈祥而严肃地告诉我:“儿啊!明天你就要动身赶考了,此去我不要你‘状元及第’升官发财,唯望你读书有成,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现在我有几句前贤讲过的话需要告诉你,作为今后立身扬名的根本。孔夫子说:‘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夫子说:‘舍生而取义也’;太史公说:‘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岳飞说:‘当以忠义报国,立功名,书竹帛,死且不朽’;梅尧臣说:‘男儿自有守,可杀不可苟’,切记。好了,明天你就走吧,行李、盘缠我都给你准备好了。”继母的这番话,我至今恪守不忘。
  中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我只好回家和父亲做生意——卖馒头。就在这年,爆发了“七·七”事变,年底,日军占了章丘城,家乡毕村旋即沦陷。有志青年走出家庭,脱下长衫,拉起武装,进行抗战守土,保国保家。当我徬徨踟踌之际,我在高等学堂时的同学李曼村拉起了“抗日救国军”;读中学时的同学翟毓蔚成立了“抗日义勇军”。我闻讯在父母的支持下立即动身去找翟毓蔚。国难当头,同学相聚分外亲切。翟知道我的来意,叫我任他的侦探队长,具体任务就是侦察日寇、汉奸的活动情况。侦探队下设侦探站,遍布章丘,共18处,均由我指挥。嗣后,翟又委我章丘独立营营长一职,营部常设毕村镇。一年之后,我又晋升为第十二大队队长,队部设在协大煤矿公司,即山老坡崖煤矿,控制毕村、文租一带的日、伪活动。时值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中共章莱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及八路军不时前来,关系甚密。听说我读中学时的王大同老师在八路军山东纵队任职,可惜无具体联系。约在1939年下半年,我接到王老师的密信,字里行间暗示国民党破坏国共合作,翟毓蔚迟早要背叛,劝我及早速去莱芜投靠八路军。彼时,我以为翟对我很讲义气,又是老同学,无故背之乃为不义,于是采取观望和审时度势的态度。我严令部下对中共及友军(指八路军),坚决做到相互协作、密切配合,不允许发生任何摩擦。同时我瞒着翟毓蔚给八路军解决此枪枝弹药及其他军需物资。对前来做公开或隐蔽工作的中共人员如敌工部长李一民(即刘仁轩)、章丘第八区区长杨大昌等均予以方便和保护,关系融洽不分彼此。
  1940年,国民党沈鸿烈将翟毓蔚部队改编为山东省第十专区保安第二旅,翟任旅长。此时他的反共面目已露端倪。我利用这个机会,巧妙地离开了翟部,自由自在地活动在家乡一带。是时毕村形势日趋复杂,既有日寇汉奸,又有国民党杂牌部队,同时中共各种武装亦时来时往。我为了逃脱这难以应付的局面,便与本村同学并任翟毓蔚抗日小报总编的伦亚东(已故)商量自己今后前途与出路的问题。那时我们两人都是20岁左右的青春少壮,血气方刚,风华正茂,大有“我以我血见轩辕,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豪迈气概。伦亚东问我咱是投“西安”(国民党)还是奔延安(共产党),最后商定去延安抗日大学。
  我们路经西安时,遭国民党地方机关刁难,迫使我们转途南京,投考黄浦军校。无奈,只好服从。去南京后,我与伦亚东分了手,他只身回故乡,我进了南京黄浦陆军军官学校,系第十六期,所学专业是绘图,即画军用地图。在这里,我与刘安琪结为挚交,我们虽不同期不同系,但气趣相投志同道合。毕业考试时,我名列绘图科第一,荣获校长(蒋介石)勋章一枚的嘉奖。到工作分配时,谁料刘安琦竟成了青年远征军军长,我在他手下任一名连长。他很赏识我的绘图知识,经常对我讲:“老弟,请安心等待。”当远征军南下时,我不由想起终日为生计奔走的父亲和养我胜生母的继母来。。他们年老膝下苍凉,又身居沦陷区,生死难保,如有个万一,谁是他们的尽孝人?又想,鬼子就在我的家乡,时时践踏着我的父母和亲人,与其离乡万里东奔西走,何如家门除倭保卫乡亲。那里还不是抗日救国。我把这一想法如实告诉了刘军长,他同情地说:“难得你一片孝心,好,我批准,咱们后会有期。”
  我回到家,继母以为我是逃兵,有些不高兴,经我说明,方转忧为喜。约两月后,身为济南城郊警备司令的翟毓蔚,来信急若星火,要我速去他胞弟翟润清的特务三团任营长。是年秋天,我去济拜望翟毓蔚,不料我在远征军的老上司刘安琪也来济南述职。机缘不可错过,我立即向翟告别,望门晋谒刘安琪。刘见到我喜出望外,一番别后畅谈遂即上肴,两人推杯换盏,置腹倾心,无话不谈。最后,他对彼时的山东形势进行了大体分析,提出要我随他去青岛任他(时刘任国民党驻青部队总司令)的警卫营长、少校军衔我一口应了下来,第二天回家禀告了父母,三日后同刘安琪去了青岛(这是我去台前的最后一次探家)。迨至1949年,青岛解放前夕,便随刘安琪去了台湾。
  抵台后,刘安琪被蒋介石委任为陆军总司令。我受其荫庇,由营长到团长,由团长到师长。1958年,国民党台湾“国防部”命我为马租岛三军前线指挥官。我初到此处,目击了当地人民的愚昧和文化教育的落后,忧虑顿生。根据继母“勿唯善小而不为”的教导,自作主张地将修筑战地工事的建材,取其一部分建造了一处中学,受到居民的欢迎。直到我离开马租时,人民群众,师生员工,敲锣打鼓夹道欢呼,为我送行。
  在解放马租的战斗中,隔水对阵的两军,都是炎黄二帝的子孙,祖国大家庭的兄弟姊妹。当万炮齐吼弹雨如注的时候,我在指挥室里往往情不自禁地呼叫:“中华民族的老祖宗啊!你们的子孙这是怎么了?缘何‘兄弟阅墙、同室操戈’呢”!炮声一停,对方高音喇叭里便喊出郭振武的名子。此时此刻,我是百感交集,万箭穿心。
  我在指挥官的位子上呆了一年零八个月,便奉命去“参谋大学”和“三军大学”进修。在三军大学时,并与后来提升为国防部长、行政院长的郝柏村结为好友。在他提携下,我又当上了国防部作战处处长以及之后的国防军事院校教官。在这里天天向学员讲兵法呀、攻战呀等等。说实话,我对战争确实厌烦了。这期间我并信笔写过一首小诗:
  但愿烽火早日熄,
  海峡两岸共一居。
  携手并肩创大业,
  光我中华伟民族。
  岁月悠悠,人事沧桑。1989年,我已走进古稀行列,循例退休回家颐养。此间虽隔离金戈铁马,但如烟往事却“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生我养我的故乡,掬我哺我的爹娘,半个世纪了,我这天外游子哟!历史老人的多情,使我在台另立了新家。自幼生长在日月潭边的夫人曾秀英,温柔端庄。所生三子一女,均已成人自立。宁谧的舒适,却怎么也掩饰不了我日夜思念海峡彼岸山东老家的戚客。盼啊!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别离45年的儿子郭运奎与我通信了,真是“烽烟连半世,家书抵万金”。就这样,我们几经联络,终于办好回大陆探亲的一切手续。
  1992年8月15日,我与夫人在济南机场降落了。是日晴空万里,骄阳高照,芰荷盛开,黍稷正茂。我们无暇观赏大自然的壮美,心急火燎地登上出租车,直奔济南火车站。一下车,我就目不转睛地在各式各样的“接人站牌”中寻找自己的目标。当“章丘毕村郭运奎接站”的巨字招牌出现在我视线中的时候,紧跨几步,冲着双手高擎站牌的中老年人:“你是运奎?”、“您是父亲?”四臂拥抱,泪眼相视,久久不已。
  我们坐进镇政府为我特派的专车,父子并肩相偎。昔日的少父稚子,今天白首相聚,千言万语无从谈起。车过危山了,我真想“足履故乡土,伏地欲一吻”。我踏进老家大门,欲呼爹娘,不肖回来了。旋而方悟双亲已不在。物是人非,欲语先泪。当看到儿媳、孙男、孙女们是那么可爱的时候,我又破涕为笑喜泪满颊了。此刻不知是心情激动还是精神疲乏,总觉得天旋地转,似梦如幻,恍若隔世。进晚餐了,四代人围坐在一起。当我知道继营、继宗两孙是中共党员时,惬意地笑了。爷爷一生经历了一次“国共合作”,然而今天我们才是真正的国共一家呢。
  连日来,政府的关照,乡亲的热情,使我感激由衷;家乡的变化,经济的繁荣,使我难以想象;世界美好,独钟故乡;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我终于回来了。

知识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本史记载了本辑资料是一部选辑,共收录文章97篇、约31万字,分“革命菁萃”、“史海探迹”、“山川风物”、“宗教信仰”、“乱世风云”、“历史传说”等6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郭振武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