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与女郎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730
颗粒名称: 章丘与女郎山
分类号: K878.85
页数: 2
页码: 252-2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章丘与女郎山、其中包括了山东省文物考古所考古队、战国大墓、发掘报告等情况。
关键词: 考古 济南 发掘报告

内容

1990年春夏之交,山东省文物考古所考古队,为配合济青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于本市女郎山西坡取土场发掘战国、汉、宋、元、明、清各个时期墓葬120余座。其中一座战国大墓出土文物300余件,陪葬墓的随葬品也非常丰富。这一发掘为探讨战国早期政治、经济、历史与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这座大墓墓圹呈甲字形,东西长13.5米,南北宽13.2米,基本呈正方形。墓圹中部有主室一座,周围是排列有序的五座陪葬墓。主室随葬品有鼎、豆、壶、盘、匜、敦等,陶、铜、礼器40余件;铜戈、剑、矛、镞等兵器220余件;马衔、合页、铜环、辕饰等车马器50余件;石磐、编钟、陶埙等乐器4套20余件;玉壁、石璜、骨管、带钩等装饰品30余件。在陪葬墓随葬的180余件陶、铜、玉石、水晶、骨、蚌等各类器物中,一号陪葬墓出土的38件彩绘乐舞陶俑造型优美、色彩艳丽为世所罕见。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文物推断,该墓似为齐墓,其时代应属战国中期偏早阶段。该墓在发现的战国墓葬中,其墓室不算太大,但随葬品却非常丰富,仅兵器就有200多件,并且埋葬的也比较讲究,这说明墓主人的身份、地位要在一般大夫之上。从墓中出土的大量兵器及武器箱分析,其墓主人可能是相当于上大夫的军事将领。
  据《章丘县志》记载,这座大墓可能为战国名将匡章之墓。匡章,也叫章子、匡子。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员名将。据《战国策》记载,匡章历齐威王和齐宣王两朝国君,他曾率军击退秦国的进攻,并于公元前334年,随齐王参加过齐、魏“会徐州相王”。齐宣王五年(公元前314年),匡章奉齐王之命,乘燕国内乱,亲率齐“五都之兵”,会同征发来的“北地之众”,一举攻破了燕都,杀死子之和燕王哙,创造了历史上有名的“齐宣王破燕之战”。公元前301年,齐将匡章与魏、韩联军攻楚,匡章派精兵在夜间楚人扼守处渡河进击,在沘旁的垂沙战败楚军,杀死楚将唐昧,从此,“垂沙之战”久传盛名。由此可见,匡章在当时齐国声名显赫,其地位之高,应与卿相近。
  从匡章的地位及生活年代来说,也与女郎山西坡这座战国大墓的规格相符。此外,从主室随葬的大批青铜兵器上看,也与匡章的武职身份相称。因此,推测考证该墓为齐将匡章墓是可信的。正所谓“章丘、章子墓丘”,成为章丘地名的最早来历。当时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南征北战屡建奇功的老将军,就把埋葬匡章的这座山称为“章丘山”。
  章丘山为何后来改称女郎山,而所谓“女郎墓”是否真的存在?考古队对女郎山东坡另一座高大的古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古调查和钻探,结果是这座被当地群众称为“章女冢”的古墓,上面有5.6米的封土堆,下面却是一座大型的汉代砖室墓穴,并有一条长5米的砖砌墓道。整个砖室墓的外型保存基本完好,墓室面积约300平方米。据史书记载,有“汉章亥之女溺死葬址”之说。这座大型汉代砖室墓,为解开女郎山的千古之谜,提供了现实的依据。
  考古队在女郎山发掘的墓葬中除汉墓47座外,还有宋、元、明、清墓葬68座。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在女郎山南坡发现的9座宋、元、明三代的壁画墓。墓穴呈蒙古包式,高大,可站人,墓中壁画,白色衬底,红色线条,色彩素雅,十分形象,是多年来发掘墓葬中壁画最完整者,有一定的价值和史料价值。

知识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本史记载了本辑资料是一部选辑,共收录文章97篇、约31万字,分“革命菁萃”、“史海探迹”、“山川风物”、“宗教信仰”、“乱世风云”、“历史传说”等6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高友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