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声遐迩的徘徊镰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725
颗粒名称: 蜚声遐迩的徘徊镰刀
分类号: S225.1
页数: 3
页码: 238-2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蜚声遐迩的徘徊镰刀、其中包括了历史上曾蜚声遐迩的徘徊镰刀、李朝贞的镰刀经营等情况。
关键词: 镰刀 历史 章丘

内容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联合收割机代替镰刀的今天,来谈历史上曾蜚声遐迩的徘徊镰刀,未免有些与时代精神相悖谬。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真实存在,将其追忆一下并记录下来,这对于了解炎黄子孙是如何从耕耜、木犁,结绳记事走向机械化、电气化的今天,是有一定教育意义的。镰刀的时代虽已过去,但作为打造镰刀的徘徊铁匠的那种认真、务实的精神还是值得今人学习的。
  据传说,徘徊镰刀始于明初而盛于清末至建国前。其创始人可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但具体姓名不得其详。迨到清光绪年间,有李朝贞者,十二、三岁就给父亲拉火学打铁。他性灵睿敏,经他打造的镰刀特别锋利好用。后遇荒年,随父流亡东北,几经辗转,在辽宁省海城县居住下来,开炉打铁,专门打制镰刀,不到一年,产品畅销于海城县内外,镰刀牌号为“章丘徘徊”。由于产品质优价廉,经久耐用,因而深受用户的喜爱。每到麦、秋季节,前来购买镰刀的人络绎不绝。时间一久,徘徊镰刀的声誉不迳而走,闻名东北。每年订货者,由辽宁、吉林到黑龙江,既而内蒙、河北、山西、陕西等地。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战败,被迫于第二年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接着整个东北沦为日本的统治区。富有爱国主义思想的李朝贞等章丘铁匠,不愿受敌人的蹂躏和过亡国奴的生活,遂由东北返回章丘老家。为了谋生,又组建起铁匠炉,使古老而有传统的徘徊镰刀业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1898年,戊戌变法后,社会曾出现一度安定,李朝贞所在过的辽宁海城县,有人议起“章丘徘徊”镰刀的好处,许多人不辞远途跋涉之劳,千里迢迢来章丘寻找徘徊镰刀的主人李朝贞,签订购镰合同。因为产品供不应求,只好第一年付款,第二年起货。由此可见徘徊镰刀信誉之隆、销路之畅。
  彼时,许多同业者看到李朝贞的镰刀经营之盛,于是觊觎之心油然而生,将自己生产的镰刀暗中标上“徘徊镰刀”的印记,以假充真,冒牌竞争。结果,远近用户中买到假货的人找李朝贞退款。经过一番艰难曲折地比较鉴别和实用。方使真正的徘徊镰刀重新占领市场。
  李朝贞去世后,他的儿子李之通得父真传,继续经营镰刀业务,销售之盛、生意之隆,为前所未有。那么,作为铁匠之乡的徘徊村,周边打造镰刀的人,其中不乏名匠高手,缘何李氏一门独占鳌头呢?据李朝尊的得意传人李之尊的亲身体验是这样的:
  打铁这一行是火中求财,要想使自己的产品打开销路,就必须质量迎人,取得顾客满意。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技艺上精益求精刻意创新。这样就要求匠人心地纯正、善良和诚实。一到炉前操起工具,首先想到那些使用产品的顾主,绝不能为追求利润而粗制滥造、偷工减料。几十年来,我始终严守师训,千万不能因私心杂念而毁了“徘徊镰刀”这块牌子。我在生产镰刀的整个过程中坚持以下4点:一,严格选料。镰刀属于刃具,它体积虽小、工序简单,但在具体操作中,却不是那么容易,首先选料要认真,非优钢纯铁不得用,否则,宁可停产也不能坑骗顾主。其次,上好熟火,一丝不苟。祖师为使门徒过好冶锻这一关,曾传下10字密诀:“炉中生造化,锤下定乾坤。”镰刀的毛坯锻出后,在刃部凿上印槽将钢条夹入里面,上好熟火,使毛坯与钢条熔为一体。这是关键的关键,掌握不好,就会使镰刀出现断刃或夹皮,影响质量。如果一旦发现上述情况,就将其打入废品。再其次,便是锻打出白。镰刀出炉后,即开始锻打锤平取正,行话叫“冷作”。然后再用戗子(相当于现在的刨床)刮光出白,露出钢刃。最后,要精心淬砺。淬,叫淬火也叫蘸火,相当于现代的热处理。将端正出白的镰刀放进炉内烧到一定火候再放入冷水。这一点很重要,掌握不好,就会使镰刀非软即硬,软则触物卷刃,硬则遇物崩豁,只有恰到好处,才会使镰刀锋利,经久耐用。历来铁匠们将淬火视为绝招或绝活。将淬过火的镰刀放在磨刀石上用力磨出利刃(书面语言叫砥砺)便可使用。
  1925年至1949年,徘徊镰刀曾又一度出现过辉煌,至1980年前后,联合收割机开始普遍使用,徘徊镰刀便退出历史舞台了。

知识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本史记载了本辑资料是一部选辑,共收录文章97篇、约31万字,分“革命菁萃”、“史海探迹”、“山川风物”、“宗教信仰”、“乱世风云”、“历史传说”等6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明兆乙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