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家、教育家孟云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712
颗粒名称: 社会学家、教育家孟云桥
分类号: K825
页数: 4
页码: 204-20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社会学家、教育家孟云桥、其中包括了孟云桥、孟庆盈、解放前、建国后等情况。
关键词: 人物 章丘 孟云桥

内容

孟云桥,名繁倬,字以行。原籍章丘孟家坞(今属圣井镇)。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卒于1988年,享年85岁。
  孟云桥出生于一个良田百亩,车马俱有,婢仆皆全的财主之家。父亲孟庆盈,一生专事农业。孟云桥兄弟三人,长兄繁修,二兄繁仁,繁悼位末。父严子孝,兄弟和蔼,是当时村中有名的“孝悌”之家。
  云桥自幼聪颖,卓尔不群。在他少年时,就以“亚圣”孟子七十三代自居,决心承继祖宗的圣业传道化民。读小学时,每有课暇,他总是一人闭门苦读“圣贤书”,特别是《孟子》一书。他不但能背诵《孟子》中的正文,连历代夫子们作的小注亦能烂熟于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深刻的影响着他。
  约1920年,孟云桥考入章丘高等学堂,每考必列榜首,人们赞其无愧是圣贤之后。遂入省城济南师范深造。毕业后先后在曲阜二师、青岛铁路中学、济南第一师范任教。他教坛秉铎,严肃活泼,言传、身教并重,对学生循循善诱,因材施教。除了针对实际,抓住国内外重大事件,具体分析、分清是非,提高学生政治观察力外,还因势利导向学生传授儒家思想。他常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其足膝交谈“山东乃圣贤之地、孔孟之乡”。他还积极广播其“轻君贵民,舍利重义”的政治观,不少学生受其一定影响。
  1930年,韩复榘坐主山东时,因王鸿一的积极倡导,梁濑溟、梁仲华等大力推行“村治”,也可以说是村本政治,与孟子的民本学说有共同之处,这引起了孟云桥的极大兴趣。他精心研究了王鸿一的“村治”学说和梁濑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大受启发,于是同王、梁书函探讨关于中国固有文化和乡村建设的问题。后来在梁濑溟的极力推荐下,孟云桥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深造,期满回到山东,任济南高级中学的教务主任。
  1934年前后,孟云桥以研究生官费去英国牛津大学攻读。他详细考察了西欧的学术思想,并与中国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比较,认为前者归本于教育实业,后者归本于教养。决心回国后进行一番改革,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生。这期间,他遇到了因受国民党迫害而流亡海外的邹韬奋先生,孟云桥对先生的遭遇十分同情,两人遂结为知友。
  1938年,孟云桥于牛津大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他毅然拒绝了当地名流的高薪聘请和朋友的劝说,坚定的回到了他心中的伟大祖国、伟大的炎黄孔孟之乡,决心同祖国的四万万同胞共赴国难,而献出自己的一切。
  孟云桥一踏上自己的国土,就看到流亡重庆的国民党政府,大有江山依在,面目全非之感。半月后,接到国民党政府通知,令他到重庆国立中央大学任教授,并接受其为国民党党员。这时,有朋友给他送来了家书,捧读之后,泣然涕下,情不由己,仰天高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此时,山东章丘已沦落敌手。孟云桥是有家不得回,有亲不能见。孤寂愁怅,伴书度日。之后,又先后到乐山国立武汉大学任教授,重庆中央政治学校任职。
  1945年,“八·一五”光复,抗战胜利,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国民党接管青岛,孟云桥到青岛任教育局长、兼山东大学教授(当时山大只有两位一级教授,孟是其中之一)。
  1947年,莱芜大捷后,山东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解放区愈来愈大,国民党只好固守着几座大城市。全国人民反蒋、反内战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是年6月2日,青岛大、中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内战、反饥饿的大示威,国民党残酷镇压,孟云桥在一次对学生的讲话中指出:“学生游行有理,国民党的确腐败。”
  1948年秋,济南解放,青岛成为一座孤城,螺集于此的国民党大员及官僚们惶惶不可终日。那时,孟云桥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立法委员兼任南京政治学校教授。但他不论在文章中、或在讲演中都是主张国共合作,停止内战。于是得到张治中、李济深等人的赏识。上海解放前夕,他积极联系在上海的“国大”代表和立法委员53人,联合声明集体退出国民党和南京立法委员会。上海解放后,更是主动投入中共的怀抱。后又积极参加了国民党官员和旧高级知识分子在苏州的训练班。
  建国后,曾任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山东工业技术学校、山东机械工业学校教授,兼任民革山东省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民革山东省第六届常务委员会顾问,山东省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政协第四、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64年,山东大学拟请孟云桥出任外语教授(据说孟精通多国外语),只因其政治面貌问题而迟迟未就。孰料“文革”的狂飙将其卷到了久违的故乡孟家坞村,进行劳动改造,至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落实政策,才重返工作岗位。1988年,因病医治无效,溘然去世。
  孟云桥先生的一生,正象家乡人民给他的评价:是个爱国、爱民而富有民族气节的高级知识分子。在政治学术、思想方面,早年他就积极拥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特别是修改后的“联苏、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他称“三民主义”是救国主义,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的三民主义。并认为实行三民主义,还政于民,中华民族的复兴指日可待。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他又陷入茫然之中。后来在留学英国期间,详细考察了西欧的文化习俗,精心研究了西方的学术思想,特别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及方法,决心回国后,根据祖国固有的文化和学术道德,中西对照,努力探讨研究,以此为中华民族寻找出路。迨至日寇入侵,抗战爆发,所有希望一度破灭。后来,国共二次合作,抗战最后胜利,山河光复,重见光明之时,谁想蒋介石再次发动内战,孟云桥对国民党内部的腐败洞察得愈来愈清楚,他积极主张国共合作,停止内战,并且后来认识到中国的希望在中国共产党身上,毅然弃暗投明,自觉的学习改造,逐步接受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建国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特别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虽经过“文革”的斗争,依然不弃不舍,努力工作,得到了家乡人民的尊敬。
  孟云桥先生留给后人的著作有《西洋政治思想史》,译著有《政治理论与经济理论关系》等。

知识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本史记载了本辑资料是一部选辑,共收录文章97篇、约31万字,分“革命菁萃”、“史海探迹”、“山川风物”、“宗教信仰”、“乱世风云”、“历史传说”等6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蔡衍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孟云桥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