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章丘历代李清照研究史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699
颗粒名称:
章丘历代李清照研究史略
分类号:
K204.2
页数:
5
页码:
183-18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章丘历代李清照研究史略、其中包括了碑文、刘敏中等情况。
关键词:
章丘
研究
碑文
李敏中
内容
研究李清照,必须首先研究其父李格非撰写的《廉先生序》碑文,因为这是李清照原籍明水的最有力的佐证。此碑及文的复制品,现立于清照园门东。李格非的《廉先生序》一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九月十三日。至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正月,廉复的孙子廉宗师、曾孙廉理、廉珪又请李格非的侄子李迥为序文写了题跋,后始刻石碑,是为宋宣和碑。到了元代“以劫火之故”,宋宣和碑仆倒,“坼裂不可植”,廉氏后人廉锐、廉铎有感于祖宗的德行和李文的才气,欲重新立石,特请其表叔刘敏中又题写了《廉先生石阴记》,时在元至大二年(1309)己酉中秋。其实,直到后三十多年的至正六年(1346)四月,才有廉锐的儿子廉遵谅刻石立碑,是为元至正碑。
刘敏中,章丘西皋村人,元初名臣,著名文学家,系廉氏亲戚,是廉复后人廉可(字君德,廉锐、廉铎之父)的表弟。他在所撰《廉先生石阴记》中,除极力称颂了廉复的品行节操外,更多的是评价了李格非的文章,他这样写道:“……夫天地之气,养万物而秀嘉草也,嘻,高矣哉!而李氏之文新古奇雅,辞辩而理析,盖深于文且深于道者也。非深于道无以识先生之高,非深于文无以道其所以高。故阅李之文则见先生之高,观先生则见李文之高。诵其文企乎其人,则见湖山之风神益峻而绣江之波澜而远也……兹石之再刻也,皆知吾乡高人尝有此人,文人尝有此文……。”深为家乡前辈中能有此高人、高文而感到骄傲。看来,自宋至元李氏里籍在章丘明水已成定论。可是到了明代,关于李氏里籍,在志书中有了异说。《大明一统志》说:“李格非,济南人。”《山东通志》又说:“格非,莱芜人。”为了澄清事实,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章丘县志》中,除将李氏里籍问题,作为一重大课题加以研究外,还将李氏父女的著作,作为主要内容收入该志《文苑传》,并做了翔实、中肯的评价:“文叔步子瞻之后尘,清照掞闺阁之秦、黄、敬简称文章之朱、李,名篇大章,光映后先。”并专门评价李清照的诗词:“意见声调绝响一代,班妤、左嫔、蔡文姬之流也……。”在谈到李格非、李清照的里籍时,他在文章中是这样写的:“董生曰:余按:《一统志》云格非济南人。《山东通志》云莱芜人,最后,见廉处士墓碑云里人,去处士家才三四里许,因节略《宋史》列之《文苑传》,而附其女清照。”力图恢复历史本来面目。
对李清照、赵明诚的著作弥足珍贵,潜心研究的是明末清初章丘名宦、学者谢启光(清顺治年间曾主政户部,人称谢尚书)与其子谢世箕(清顺治年间曾官江苏淮阴)。父子俩对赵明诚的《金石录》和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似乎更加重视。深为其散佚淹没痛心疾首,为搜集、考订、改讹、批注重刻《金石录》,终有顺治谢刻《金石录》版本行世。不幸的是政务繁忙、不辍著述的谢世箕竟因此“薄书劳瘁,一疾长逝”,献出了毕生精力。谢启光老年丧子不胜悲哀,所幸的是“人虽亡而书存”,遂揾泪重阅,并详述了该刻本出版的前后经历,以志纪念。目的在于“以了箕儿生前未竟之志”。的确,为刻是书,谢世箕一如当年清照夫妇金石般的精神与毅力,殚精竭虑,节衣缩食。他在《〈金石录〉序》,《〈金石录〉跋》中曾说:“……蔬水之外,不敢侈糜君禄;磐折之余,闲稍寓兴编摩。”又说:“余刻是书,计字酬直,一出日用节省常俸,丝毫不敢累及梓人。”为什么谢氏父子对清照夫妇著作之热爱,能达到如此痴迷、甚至不惜生命的程度?谢启光的回答非常直接、明显,他说其原因在:“易安为余邑人李格非文叔之女云。”可是到康熙年间,田雯那首题为《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的诗歌,再次把李清照里居问题的研究引入歧途。一直影响到现在,有人还在死死抱着这个“故宅在柳絮泉上”的说法不放。对此说,历代章丘学者一直持不屑一顾的态度,认为实无驳斥的必要,仍然在后来续修的《章丘县志》中重申:“按《大明一统志》云格非济南人;《山东通志》云莱芜人。阅明水镇西廉处士碑李迥跋云:少以先伯父、先考、先叔西郊纵步三里余,得廉先生之居云云,观之确是明水镇人。”康星焘(字紫垣,号竹林,今明水康氏家族第十九世祖)则无不自豪地在志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吾里李文叔,元祐文学也,其女清照词家大宗。宋南渡后,其艺文散佚,北方罕有传者,即有之,率皆仅志其名目然。即文叔《洛阳名园记》一卷,与清照数诗及杂词数阕,已可见其梗概云。”至清道光十七年(1837),章丘著名学者吴连周编纂《绣水诗抄》时,又将清照的所有诗作,作为重点,载入此抄中,并热情加以评价。吴连周在该诗抄前的自序中这样写道:“吾邑东郡亦一都会也,自汉迄唐为阳丘、为朝阳、为亭山、临济、高唐、移置不一,而史家所著人物绝稀……宋李文叔作述一家,而女子清照以词显。……以迄于今,宗风未坠。”
《秀水诗抄》问世不久,著名学者李廷启宦游还乡时,曾于百脉泉畔凭吊李清照,并既情赋《易安居士故里诗》一首曰:“闺秀钟灵处,停车落日时。溪光留宝镜,山色想峨嵋。九日黄话语,千秋幼归辞。自随兵舫去,谁更续江蓠。”在李廷启看来,是钟灵毓秀的百脉泉水养育了一代才女,宝镜般明净的溪水中曾留下过才女李清照的姣好面容,落日映照下的小峨眉山上的山色也在回想着才女徽蹙蛾眉寻词探句的样子。在这里,少女时代的李清照,于九月黄花盛开的秋天里,创作了留传千古的绝妙好辞……。
民国以后,近、现代章丘学者更把李清照产生于明水引为骄傲,对其作品更加珍爱备至。为继承清照词的创作传统,推进章丘地方文学的发展,很多志士仁人都做出过许多努力。曾做过少年周恩来老师的章丘城西关人高亦吾先生,就曾对李清照里居、身世、作品等发表过精辟的见解。清末秀才、民初章丘著名教育家、文物收藏家、鉴赏家,家在廉复序碑以北砚池村的菅菊人先生,曾对李清照的里籍就在明水的问题,作过长期考察,并撰文加以论证,可惜文章今已不存。菅菊人先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就曾对当时的县长冯云和提出在百脉泉畔兴建李清照纪念堂的建议,概因兵荒马乱,未能如愿。
从新中国建立至“文革”期间,章丘的李清照研究没有进展,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逐步趋于热烈。1983年,章丘县委宣传部编辑出版《金章丘》;1992年,章丘史志办公室新编《章丘县志》;1993年——1998年,明水镇委、镇政府暨明水镇政协统战联络办公室编写《明水今古备览》和《明水撷英》;1993年,章丘市教委编辑出版《可爱的章丘》,1999年,章丘市政协文史委编辑出版《章丘名胜古迹》,在这些著述中均有关于李格非、李清照研究的文章。
1992年,成立了章丘易安诗社,旨在发扬李清照的爱国精神和诗词创作传统,繁荣章丘文化事业。1993年9月,由政协章丘市委员会、章丘易安诗社发起,山东省诗词协会邀集省内外近50名著名学者,在明水召开了山东省李清照诗词研讨会。章丘市选派宁荫棠、韩云卿为代表,分别发表文章,在会上进行交流。1999年10月,宁荫棠、韩云卿又参加了在济南召开的全国李清照学术研讨会并发表论文。1997年5月,由原建委主任王超主编、学者刘瑜主笔的《李清照全词》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1999年底,章丘史志办组织、聘请山大刘乃昌教授主编、当地学者撰稿的《李清照志》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96年8月,由著名建著学家周丕正设计、章丘市政府暨章丘市建委投巨资建设的清照园竣工。中共章丘市委决定在园内辟建章丘李清照纪念馆,遂罗致人才组建了“清照园暨李清照纪念馆布展小组”。小组在反复论证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虚心学习国内著名纪念馆(堂)的经验,认真设计了展览内容及版式。计:开辟有吟风榭、序厅、碑廊、文叔斋、漱玉堂、金石苑、燕寝凝香、黄花馆、易安楼、海棠轩等十几个展室。园内树立起了由著名雕塑家钱绍武铸造的铜质李清照塑像;聘请全国知名的书法家刘炳森、欧阳中石、康殷、康雍、李铎、武中奇、侯宇爽、金运昌、杨在春等四十余人书写了碑文、扁额和楹联;聘请省内著名画家孙墨龙、吴泽浩、于文江等绘制了《李清照行迹图》;本市书画家滕方鲁、韦义长、赵克正、高飞、张景慧等或题写扁额、诗文、或绘制名人图像。布展工作于1997年4月结束。5月1日,章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邀请黄盛璋(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与古文字学家、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亚洲文明》主编)、刘乃昌(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李清照研究会会长)、陈祖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室主任、研究员、《李清照评传》作者),于中航(济南市博物馆研究员、《二安研究丛刊》编委)、徐北文(济南教育学院教授、李清照研究专家、《李清照全集评注》主编)、王延梯(山东大学出版社教授)、朱德才(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培源(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李清照研究会秘书长、书法家)、刘瑜(山东社科院研究员、济南市李清照研究所所长)九位全国知名李清照研究专家,进行了《清照园落成布展专家评谈会》。专家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充分肯定建立清照园巨大意义的前提下,对清照园的缺点和不足发表了中肯的意见和看法,并对清照园的进一步充实、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咨询。
知识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本史记载了本辑资料是一部选辑,共收录文章97篇、约31万字,分“革命菁萃”、“史海探迹”、“山川风物”、“宗教信仰”、“乱世风云”、“历史传说”等6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韩云卿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李敏中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