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埠村王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687
颗粒名称:
埠村王翰
分类号:
K295.2
页数:
6
页码:
148-1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埠村王翰、其中包括了祖遗厚德、家学渊源、王翰其人、事业踪迹等情况。
关键词:
王翰
埠村
王守京
内容
埠村座落在锦屏山阴,巴漏河滨,当进入泰莱山区之咽喉,乃畅达山东省东西之通衢。地理位置重要,自古号称巨镇。优美的自然环境,源远的历史文化,决定了埠村代产俊彦,英才荟萃的形势。埠村的优秀传统值得继承;埠村的人文历史值得挖掘;埠村的文化名人值得纪念。本文拟就多年来史志研究中本不该被冷落,却由于种种原因而未得到重视的生在清末民初的文化名人——埠西村王翰的家世、生平、业绩,进行一番初步的探讨。我认为,要想研究清楚王翰的道德品质、文化性格、事业行状,首先要交待明白他的历史、家庭、社会背景。
祖遗厚德
埠村《王氏家传》和《章丘乡土志》均载有明代埠村王守京拾金不昧的事迹,志书所载较简,家传所记颇祥,题曰:《守京公拾金不昧事略》。其实是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王守京,系王氏自明水砚池山迁往埠村定居后的第二世祖。生当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虽业农为生,但忠孝仁义,极受街坊、邻里称道。有一年的夏秋之间,王守京到地里干活,见田中禾苗横倒竖寝,被牲口践踏了一大片,突然在禾苗中发现一个大皮囊,打开一看,竟装有一包包的银子,重约五、六百两。王守京等侯了老长时间,未见有人来寻,便暗记其包数,背负着来到自家的一个园子里。园中有井,井旁有石,王守京把石头掀起,将银包挖藏其下,仍将石头覆盖于上,虽妻子、儿女也秘而未告。过了好几年,一个夏天,王守京偶憩村旁树下,看到一邦客商联镳乘马经过埠村,也到树下歇息。与他们交谈,操说西音。问来自何处,答乃山西人,经商于山西与博山之间。其中有一客商问:“数年间,你们这个地方有没有暴富起来的人家?”王守京听后很惊骇,问客商何出此言,客商说:“前几年曾从此路过,有一马惊而跑散,所载一大包囊银子丢失,后来马找到了,但因庄稼禾苗浓密如云,银子无可寻觅,我想若被人拾得岂不暴富起来?”王守京询问其包数,都符合情况。便约客商来到井旁,起石让客商仔细查看。但见皮囊已腐朽,银子却宛然犹在,将银子全部还给了客商,客商大惊,说:“愿乃为公寿。”王守京说:“留此等待你们已经好几年了,请不要客气。”客商感动之余,请收下一半做为谢礼,也为王守京坚辞。客商们便转道章丘城,进县衙向时任章丘知县赞说回报此事。知县呈报上级,获准旌表其门,悬挂匾额曰:“其善可风。”此举不但王氏家族引以为荣,埠村百姓乃至章丘一县士民也感到光耀。王翰自幼受到如此内容的家庭传统教育,对于其做人成才,当然大有益处。真所谓:“祖遗厚德,世代昌隆者也。”
家学渊源
研读《王氏家传》,知埠村王氏世代务农。传至第五世有名显宗者始业儒,又传至第十一世王永康(字晋侯,号锦屏——王翰之祖父),始发愤为学。王永康生活于清道、咸、同、光年间。家传载他:“独嗜读,家无藏书,尝从亲友处借读之,且读且录,昼夜无间,如是者十余年……。”最后成廪贡生,设馆授徒,所教贫家子弟有数十人入庠食饩,竟使埠村一乡风气为之一变。他教学的最大收获是,亲生五子皆通诗书,长子王珠裕(字还浦,号湖山——王翰曾过继于他),为庚午(同治九年,1867)科举人,国史馆眷录,后选任河南汤阴县知县。次子王瑾裕(字璞山,号晓峰——王翰生父),邑庠生,鸿胪寺序班。三子王珽裕(字扶卿——王翰叔父),监生,候选县丞。四子珂裕(字玉峰)、五子琎裕(字子玖,号晓山),师范讲习所毕业。
家学中对王翰影响最大的是其伯父王珠裕。王珠裕幼秉庭训,弱冠之年即补县学生。后尊父命入省城泺源书院师大学者匡源(鹤泉)先生读书。中举人后未进仕途前,先是设馆济南,从游诸生多有成就,尤出色者,如翰林院编修吴煦即其门生。尝主讲莱芜书院,从其读者率掇科弟,光绪末年任过礼部主事的莱芜人张梅亭即其高足弟子。王珠裕还曾受礼部徐侍郎之荐主持张家口论才书院讲席。任河南汤阴县知县后,最重视的仍是教育。到任不久,便“倡修邑中书院,捐助生徒膏火……”。勤俭廉明,布施德政,极受百姓爱戴。王珠裕还与清末大学者、光绪八年进士、荣成人孙葆田(字佩南)相友善。光绪二十五年(1899)四月五日去逝后,孙葆田亲为其撰写墓碑铭,歌其德才,状其生平,并请进士、礼部侍郎、莱阳王垿书丹并篆额。
王珠裕,好学深思,侮人不倦,有师者风范;敢于任事,从容从政,堪称良吏;且勤于著述,尤好吟咏,为后世留下诗歌佳作数十篇,可补县志文献之不足。其中有一首题为《新泰城西》的五律最具人民性、思想性,读来令人感慨系之,诗云:“割麦细选秸,妇女忙作辫。问胡不绩麻,云此握胜算。草木何能为?公然胜纺织。年年核平阳,价银逾十万。”(皆洋人设庄买去)诗中透露出的是一种什么信息?特别是最后一句括号中的小注:“皆洋人设庄买去”,更耐人寻味。比之今日之大力开发自然资源,对外开放,发展经济,“草木何能为?”不是很发人深思吗?
王翰其人
初识王翰这个名字,知道埠村曾有过这样一位举人,是在读了载于一九八三年底市政协出版的《章丘文史资料》第一辑中,由明兆一先生所调查、整理、编写的《我们所了解的“锦屏王”》一文之后,又读到载于一九九一年四月济南出版社出版的《遐迩闻名的祥字号》中,由王翰的族侄王玉海所撰《容恕堂与家馆先生王伯平》一文,才了解到王翰曾任过旧军孟家的家庭教师。不过在这两篇文章中皆称为王汉。研究过程中,听人说百脉泉池北壁两端之对联:“名泉经年觱沸,宝刹此日庄严。”即为埠村王举人所撰并书,往观之,则题作王翰。近从我的中学学长埠西王汝诗先生(系王翰族孙)处,得瞻由王翰于民国十二年(1923)亲纂《王氏族谱》,方终于弄清了其正名实为王翰,字伯屏(王玉海文中作“伯平”非是),号海洲。谱中还载示王翰有四子:长毓云,字岫生(王玉海文中作“秀生”);次毓霖,字雨三;三毓霍,字峻峰;四毓霁。
得《王氏族谱》后,我如获至宝,原以为可以解决王翰研究中的几个疑难问题。诸如生卒年月问题;除家学影响外,还师从何人?何年中举?时多少岁?此前曾操何业?中举后设馆孟氏的详细情况等。经过仔细研读,这几个问题均未得圆满答案。原因是,此谱为王翰所修,人未亡,生平事迹自然不能入谱。但是却得到了意外的收获,从王翰所撰《王氏家传》中,详细了解了王氏一族立足埠村之后的发展脉络、德行学问、官名政声、诗文遗作,对于进一步研究王翰可起钥匙之作用。王翰在《王氏家传》中,分别撰写了王氏先人中有高品业绩者的小传,直到他的伯父、父亲,尤其写其母亲的《先妣包孺人事略》一文最生动感人。透过此文,我们可以得知王翰之所以成才,除家学渊源外,母亲虽然早亡,但对他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其母包氏,井泉庄(今属曹范镇)人,十九岁嫁给王翰之父王瑾裕,二十四岁生王翰,二十六岁生王翰之妹俊姐,三十一岁去世时王翰刚满七岁,但天性聪颖,懂事颇早。王翰在文中先是叙述了对母爱的美好回忆:“井泉庄居万山中,尝记孺人薄暮抱翰而立于门,遥指山巅之牧羊者以为欢。又大雨后,山之坳多潴水,孺人携翰以洗衣,翰入水中浮沉跳跃以为乐,盖始能步也。”继而描写了母亲夜绩严以督学的情景:“翰五六岁时,先祖授以三字经并唐诗数十首。孺人每篝灯夜绩,坐翰于旁,命默诵一遍。无错误则喜,取枣栗以啖。若一字遗忘严斥之,不稍姑息。”尤其使王翰不能忘怀的是母亲教他怎样做人。有一次王翰到邻居家去玩,从火炕烟洞中,拣到一个纺车上蓄油的小瓶,拿回家来玩。母亲问他:“是从哪里得到的?”王翰实说是:“邻居家的。”又问:“是人家送与你的,还是“人未之见而取之乎?”谨对:“以人未之见。”孺人大怒曰:“人未见而取之是窃也。亟须送归,不然杖汝矣!”仍置原处,怒乃解。至今思之“犹凛凛也”!特别是文中对重病中的母亲“抚翰抱妹”,恐将舍之痛苦万状的摹写更是催人泪下:“孺人言罢而泣,翰亦泣,小妹昏昏然,盖尚幼也。是时母子对泣,寂无他人,每一念及,声音犹在耳,容颜尚在目也。”更可悲的是:“又二年,小妹病咽喉垂危,昼夜咯血,家人皆走避,翰独守视,至夜深气绝……。”读其文见其人,王翰智商过人,情商更高,一篇母亲的回忆,小妹的怀念,足见其智其情。
通过对既得资料的反复研究,我们对王翰的生卒之年进行推算,迄无结果。前几日在王汝诗先生指引下,我们走访了王翰的族侄,七十九岁高龄的王毓洪老先生。王老先生说:“王翰要是活着,得一百三十五岁了,中举时三十六岁,推算王翰生年可能为同治五年(1866)。”老先生说:“王翰死时六十五岁,患急症,坡里割豆子季节。”以此推算卒年为民国二十六年辛未(1931),这就与民国二十四年乙亥(1935),重修百脉泉时王翰尚健在所题写对联“乙亥仲秋”发生矛盾。我觉得可能老人记忆有误,正确的结论应该是,王翰死于一九三五年深秋,享年应是六十九岁。
事业踪迹
王翰是于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补行庚子(1900),辛丑(1901),恩正并科的科举考试中中举。此次考试清廷已明令停八股、试帖,改试策论、经义。一并考中的还有李文翥、张肇铨(子衡)。张子衡翌年又考中进士入仕为官,入民国后几经钻营成商界大亨,又与日寇勾结,沦为历史罪人。
王翰中举后,未再继续科考,而是被旧军孟氏(容恕堂)聘教家馆,历时五年,尽力施教,卓有成效。据说孟氏为谢师恩,卸职时曾将在埠村开设的元祥铁器铺相赠,王氏子弟也得以进祥字号发迹。
光绪三十三年(1907),章丘知县杨学渊设局纂修《章丘乡土志》,邀请乡绅高钟璐、孟继笙(洛川)总其事,特聘王翰、李洪钰、李敦益、丁庆长四位举人分工纂写,王翰贡献颇大。
民国二十四年(1935),县长冯云和倡修百脉泉,王翰曾于泉壁之上留下镌刻对联:“名泉经年觱沸,宝刹此日庄严。”至今游人每驻足咏叹,激赏文才。
据说,冯云和还曾组局纂修民国《章丘县志》,志局中有三王担承大梁:一曰王翰;二曰王海崶;三曰王绍绂。志书草稿已定,不知因为什么最后没有正式出版。草稿也不知去向,致使章丘史志出现断档,深为憾事。
我们今天研究王翰的目的之一,也是想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寻出点民国《章丘县志》的端倪来。
知识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本史记载了本辑资料是一部选辑,共收录文章97篇、约31万字,分“革命菁萃”、“史海探迹”、“山川风物”、“宗教信仰”、“乱世风云”、“历史传说”等6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韩云卿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王翰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