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廉吏翟中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682
颗粒名称: 一代廉吏翟中策
分类号: K825.2
页数: 4
页码: 128-1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一代廉吏翟中策、其中包括了桑园古槐育进士、桑园翟姓、皆有奇杰之姿以流传于世等情况。
关键词: 翟中策 章丘

内容

翟中策,字殿飏,号清溪,山东章丘相公镇桑园村人。生于清乾隆九年(1745),卒于嘉庆二十年(1815)。其生平政绩在《章丘县志》及他的《生平自叙》中多有记载:“——生于熙朝昌明之会,厕身仕林,天又假我以古稀之年。所历之境,所为之事,毕生甘苦何容默也。”翟中策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中进士,先后任江苏仪徽、江西高安、四川万县知县。为官清正廉洁,断案是非曲直分明,所到之处,廉洁勤政,颇有政绩。
  其故居在章丘相公庄镇桑园村中街路南,现存门楼数间,依然古朴典雅,富丽堂皇,大门皆以大块方石砌成,砖雕迎风,吻脊走兽,特别是门楼自门楣而下雕花依存。门楣正中一方长2米、高0.8米的大扁额,上正书“进士第”镏金大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平时摘下放在翟氏后人家里)。进门楼是一排北房,青砖白墙,仍保持着明清时期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
  更值得一提的是门楼口有一棵茂盛的古槐,当地人称“宋”槐(以前有三棵,现存一棵)。树高约18米,树干胸围3.9米,略有弯曲,表面完整,内已枯朽。6.8米高处,4枝分展,又密生新枝。南北主枝枯萎,新生枝干却枝繁叶茂,长势强健,冠部呈伞状,遮天蔽日,东西、南北均16米。远远望去,高耸挺拔,颇为壮观。每年7、8月份满树青枝绿叶,槐花飘香,现已成为桑园村的一大景观。因这古槐生长于翟中策故居的大门口,桑园村翟姓又居多,民间故有“桑园古槐育进士”之说。
  桑园翟姓,据考在明朝初年,翟氏兄弟二人从山西迁来建村,因当地有一片桑树,故名桑园。追溯其历史渊源,翟姓本是黄帝的后代。上古时候,北方有翟族(翟国)。翟国是远古时黄帝的后裔建立的。传至春秋时,翟国灭于晋国,后来晋国又灭于韩、赵、魏三国,到战国时,韩、赵、魏三国又先后灭于秦国。在这长期战乱中、翟国人始终以原国名为姓,奔波迁居各地。
  说起翟中策,其先人“皆有奇杰之姿以流传于世”。至乾隆初,家衰,“碌碌如策,奚足当此”。中策少时家贫,三岁丧父。以给财主放牛换取与财主子弟一起读书的机会。但他天赋甚高,卓异不凡,聪颖过人。家境略有了转机后,入家塾,由其祖父亲自执教,学《三字经》,诵《四书》、五经》,苦读数载。一年春节,其母佩戴新买的耳环,入厨煮水饺,中策随口吟曰:“戴得玉纲坠,吃得寓褒贬。”祖父闻声惊愕且欣喜,曰:“此子才,行且以科名起家矣。”十一岁应童子试,诵五经,学使谢未堂先生批阅其卷曰:“五经纯熟,但文理尚未贯通,具此天资,急用学力以充之,定成大器,毋庸躁进也。”18岁始受知于学使蒋长洲先生,得探芹(即考中秀才),后到莱芜浆水沟村边教书边学习。1765年(乾隆三十年),开始会试,至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被选为副榜贡生。又据翟中策《生平自叙》载:“年二十有五,先大父寿七十有七,于卧榻阅余课日:‘汝文思深而气沛,秋闱可获隽。吾苦读数十年,颇也有声庠序,然未博一第。汝其勉继吾志。’”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中策已32岁,领乡荐,幸得魁。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中第三甲44名进士时,“忆入泮至今,家无甔石,舌耕糊口。邑侯王君专水,名进士也。尝邀余置署为文,闻余贫,出十金周之。策辞曰:‘一饱易足,何须十金。’”(《生平自叙》)1794年(乾隆五十九年),49岁的翟中策入都谒选江苏省仪徽县令。到任不久,正值该县闹水灾,洪水泛滥,中策带领民工日夜奋战40多天,疏导洪水,加固堤堰,终于遏止洪流。共耗去白银2万余两,皆从官俸、库银中支付,丝毫不向百姓摊派,当地民众颇为感激。这在道光十三年《章丘县志》中就有记载:“中策,乾隆甲辰进士,授江南仪徽令,抵任时,河决于徐州仪徽,摊辨第五段,中策设法疏导,四十余日,功乃成,费金二万余。”仪徽县有一刘姓船夫,晚上将船系于朴树湾,倒头睡去,不料夜间被人暗杀。乡里认定是船夫之妻因有外遇而谋害亲夫,一时纷扬四起,不可收拾。中策镇定自若,“据实情,细勘察,理辩析,寻觅迹”,经一个半月后,将杀人者从苏州抓捕归案,乡民无不叹服。1799年(嘉庆四年),54岁的中策调任江西省高安县令,“值太上皇蠲粮漕高邑,又素〓诸多拮据;惟日与邑之生童讲学论文,作制艺数十篇,皆为生童携去”。当时,县内有个叫王三秀的少爷聘刘氏女为妻,其后王三秀家境日贫,刘又有悔婚之意。中策因势利导,给刘家明大义、讲道理,并拿出钱来为王、刘两家办理婚事,男女双方俱欢天喜地。中策还将此事写成文章,教育他人,在当地传为佳话。他还重教育,兴学塾,并亲自执教,使高安一带民风习俗为之大变。中策常以翟方进(西汉汝南上蔡人,成帝时擢为丞相,封高陵侯。任丞相十年,以儒雅缘饰吏事,史称通明。)为榜样,十分欣赏其“居官不烦若,以儒雅缘饰吏事”为官、做人的品质,常以“游学成名,上蔡通明相业”的典故教育后人。
  嘉庆五年(1800),其母病故,他卸职回乡守孝。此间数年,他先后丧子失弟,家庭步入窘境,后投奔于山西乡县(今武乡县)李晴峰处教书。不久又携五子辗转流入京江(扬子江)谋生,但因不善奉谀,郁郁不得志,直至1812年(嘉庆十七年),复进京谒选,时已68岁的翟中策方于1813年(嘉庆十八年)二月二十三日被任为四川省万县知县。到任后,时值万县连年灾荒,贼盗蜂起,他一面上书请求赈银,一面组织人力剿除盗贼。当时朝廷只拨给白银600两赈灾济贫,然而米价昂贵,这些银两无异于杯水车薪。中策力主开仓赈济,散发库存钞锭(纸币)办理平粜,劝喻富民出粟给予奖励,以米施粥,解救燃眉。此举救活了众多百姓,万千民众感激涕零。但他未有一日安居,亲自到各地督视赈务,昼夜勤劳,心身交瘁。翟中策甘为公仆,可谓鞠躬尽瘁,虽然他年迈体弱,仍处处关心黎民百姓之苦,不久积劳成疾,于1815年(嘉庆二十年)卒于任上,“万县民众痛悼如失父母”。
  又据翟中策《生平自叙》曰:“策先娶张孺人,生四子:延著、延节、延桐、懋基;续娶赵孺人,生第五子登峨(天资聪颖,嘉庆二十四年,以山东乡试第一中举,荣夺解元之号。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咸丰元年(1851),任广西梧州府藤县知县,为剿匪,与其子战死城头。其事迹载入《广西殉难录》)。”翟中策一生命运多舛,但他十分谦谨,在70岁寿诞之日,其幕僚好友相约,将其自述生平“制锦为文,无谀词课”。此锦文计12条屏(桑园村翟现信珍藏),迄今保存完好,主要内容如上所述。
  翟氏后人多有才学,专家学者及政界精英颇多。如今的桑园村翟姓人丁更加兴旺。翟中策故居,依然保存完好。故居前面历经沧桑的“宋”槐,已列人济南市重点保护古树名木,在当地政府的精心保护下,更加郁郁葱葱。

知识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本史记载了本辑资料是一部选辑,共收录文章97篇、约31万字,分“革命菁萃”、“史海探迹”、“山川风物”、“宗教信仰”、“乱世风云”、“历史传说”等6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翟伯成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翟中策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