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人物简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政协史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601
颗粒名称: 七、人物简介
分类号: K820.52
页数: 21
页码: 212-23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济南市的人物介绍等。
关键词: 济南市 人物 简介

内容

沈鹰(1913.6~1968.11) 济南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届协商委员会副主席。又名周平非、周瑾、邹清、李德隆。江西省余江县人。1932年在上海因参加罢工斗争被捕,经营救获释。193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在北京朝阳学院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任支部书记、区队长,同年10月任中共北京东城区委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中共赣东北特委青年部长、中共南昌市委书记,新四军政治部民运干事,中共皖南特委秘书长,中共青阳、芜湖县委书记,中共皖南特委组织部副部长,皖中区党委秘书,白湖中心县委组织部长。1945年8月后,历任华中建设大学副教务长、校党委委员,安东铁路工会主席。济南解放后,先后任中共济南特别市市委委员兼市委调研室副主任,济南市总工会主席兼党组书记。1951年5月后,历任山东省劳动局副局长、局长兼党组书记,山东省总工会副主席兼党组副书记,全国总工会第八届执行委员,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山东地质局局长,山东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曾当选济南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届协商委员会副主席,山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8年11月9日在济南病逝。
  王祝晨(1882.10~1967.9) 济南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至三届协商委员会副主席。名世栋,字祝晨,绰号“大牛”。山东省齐河县人。清末秀才、廪生。1909年毕业于山东优级师范学堂。1912年先任山东省提学司科员,后任省教育报主编。1913年秋,会同刘冠三、鞠思敏、于丹绂等创办济南私立正谊中学,任义务教员。1915~1918年,任聊城省立第二中学校长,为改进校务曾自费赴日本及江、浙、京、津考察教育。1918年秋选为省议会议员。自捐财产在齐河创办“强恕学校”。1919年夏,任济南省立第一师范教员兼附小主任,1922年任一师校长直至1926年。在附小,倡导男女同校,采用白话文,推行国音,试行自编活叶教材,他的教育主张虽遭诽谤指责而毫不动摇。大家称他为“大牛”。在一师他首创全省体育、艺术专修科,主编《一师周刊》。提倡新文化,发起组织“尚学会”,主编会刊《新文化介绍》(后易名为《新文学评论》)。1927年1月,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结识了周恩来、董必武,继而入武汉党义训练班,结业后,服务于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农民运动促进会。1928~1937年,先后任曲阜二师、聊城三师、济南一师、济南高中历史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学校南迁,任教于绵阳国立六中。1946年后在济南几所中学任教。济南解放后,任一中校长。1950年1月后,任济南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至三届协商委员会副主席,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省政协副主席,省第一、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7年9月11日在济南病逝。
  尚兰亭(1902~1984) 政协济南市第一至七届委员会副主席,市工商联第四至七届主任委员。又名尚芝泉。山东省利津县人。1921~1936年相继在潍县太生源银号、青岛合记土产店任店员、副经理、经理等职。1937年来济南创建同兴油坊,任经理。后因日军侵占济南,油坊停业。1941年集资重建。因数次拒绝日方“合
  办”要求,两次遭日本宪兵队逮捕。1946年当选为济南油业同业公会理事长。1948年9月任济南市商会代理事长。1949年10月当选市工商联筹委会副主任委员。1958年后当选为市工商联第四至七届主任委员,济南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三届协商委员会副主席,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常委,山东省工商业联合会常委、副主任委员,济南市人大代表,山东省人大代表,政协山东省一至五届委员会常委,政协济南市一至七届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李和臣(1911~1976) 济南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届协商委员会副主席,济南市总工会一至七届执行委员会副主席。
  高启云(1914.3~1988.9) 济南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三届协商委员会主席、政协济南市第一届委员会主席。原名高启方。山东省临朐县人。1936年3月在济南乡村师范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历任中共济南乡师支部书记,济宁乡建干校党支部书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郓城县中心县委书记、临朐县独立团政委、新泰县委书记、莱芜县委书记、鲁中区党委一地委副书记、华东党校副科长、华东局组织部组织科长、山东分局组织部组织科长等职。1952年2月任中共济南市委工业部部长,11月任济南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三届协商委员会主席,次年1月任市委副记书,1954年12月至1955年11月任市委第一书记,兼任政协济南市第一届委员会主席。1955年后历任山东省政府秘书长、省计划委员会主任、山东省副省长、中共山东省委常委,1979年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1983年离职休养。1988年9月在济南逝世。
  孙哲南(1915年秋~1992.2) 济南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第三届协商委员会副主席。山东省苍山县人。1938年春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苏鲁边区临郯青年救国团常务主任,中共临沂县委民运部长、县委书记,中共临、郯、邳中心县委书记,中共兰陵县委书记,中共济南特别市第二区区委书记。1950年12月至1953年2月,任济南市总工会第二、三届执委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书记,中共济南市委委员。1951年10月,当选为济南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三届协商委员会副主席。1953年2月至1955年6月,任济南市总工会第四、五届执委会主席,党组书记。1954年10月任中共济南市委常委。1955年6月后,历任中共山东省委工业部副部长,山东省总工会副主席、主席、党组书记,中共山东省第二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山东省第三届人民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劳动局副局长、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顾问,政协山东省第四届委员会常委等职。1982年12月离职休养。1992年2月28日病逝。
  丁梦荪(1911.7~1956.7) 政协济南市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原名丁惟一,曾用名丁愚樵。山东省济南市人。青年时代即追求真理,参加反帝爱国运动。“九一八”事变后,结识进步知识分子和工人,于1934年夏组织“众鸣文艺社”,主持出版不定期刊物《一线》。1935年,在文艺社活动基础上,组织了“抗日反蒋同盟”。1936年5月被捕,同年9月经多方营救获释。以职业界救国会代表身份参加了山东省各界救国联合会,负责组织工作。193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任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临沂县指导员兼副主任,以合法身份活动于各界人士之间,团结了不少爱国进步人士和进步青年,参加了“民先”临沂地方总队部工作。1938年6月任中共临郯县委委员兼青年部长和统战部长。1940年4月临沂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被选为县长。1941年任中共鲁南三地委常委、鲁南专署第三行署主任。1943年后,先后任滨海专署秘书
  长,中共滨海区三地委常委、三行署主任,滨海行署三专署专员。1946~1948年,先后任滨海建国学院院长,山东大学党委书记、秘书长。济南解放后,先后任济南特别市敌产清理委员会副主任,民政局长,济南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至三届协商委员会秘书长,中共济南市委委员、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部长,济南市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济南市副市长等职。1956年5月调任山东省城市建设局局长,同年7月22日因触电不幸逝世。
  丁履德(1912~1972) 政协济南市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字骥甫。山东省日照市人。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后留学意大利都灵大学航空研究院。1937年回国,任国民党空军机械学校教官,后任西北工学院、浙江大学教授。1945年3月赴美国耶鲁大学机械学院学习一年后,留美国纽约沃克工学院任教。1947年回国,先后在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任教授。建国后,先后任山东工学院院长、教授,政协济南市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山东省政协副主席。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中央委员、民盟山东省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曾连续被选为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著有《航空活塞式发动机》一书和《螺旋桨叶片原理性能曲线积分法》等10篇论文,还与山东工学院教授裘烈钧合译俄语高等学校用书《热传导理论》。
  房众夫(1910.4~1994.7) 政协济南市第一至三届委员会副主席。山东省淄博市人。1937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曾任鲁中地区抗日四中队二分队政治宣传员、三支队四营管理处处长、三支队八团供给处处长、太宁泗梯队供给处处长,泰安专署贸易局副局长和泰山区淄西办事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济南市联络处主任,中共和谈代表团济南和谈执行小组秘书、支部书记及第四任代表,山东军区联
  络部科长,山东军区高级解放军官训练二团副团长,中共济南市委秘书处主任。解放后,任中共济南特别市市委秘书处主任,济南实业公司经理兼济南市工商联党组书记,济南市财委副主任,中共济南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部长,济南市委常委,济南市委农委第三书记,中共泰安地委书记处书记兼专署专员、地委副书记兼专员,泰安地革委主任。1973年6月任山东化工学院(现青岛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1982年12月离职休养。曾是中共济南市第一次党代会代表,中共山东省第一次党代会代表,济南市第一、第三届人代会代表,济南市政协第一至三届委员会副主席。山东省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常委。1994年7月12日在青岛病逝。
  郭锡九(1904.6~1983.12) 政协济南市第一、二届委员会副主席。原名郭延岭,河北省丘县人。192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同年8月任山东省教育厅干事,1931年7月至1938年,任聊城山东省立二中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山东学生南迁,先后任战区中小学教师服务团团务委员、总务组主任,四川三台县省立高级中学事务主任、训育主任。1947年4月任鄱阳国立东北大学法律系副教授,同年8月,任山东师范专科学校教务主任、教授。济南解放后,先后任华东大学、齐鲁大学教授,济南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三届协商委员会副秘书长,济南市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秘书长,济南市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1958年4月,先后任山东省政治学校副校长,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省人大代表,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第四、五届委员会常委。1983年12月30日在济南病逝。
  姜子修(1905~1968) 政协济南市第一、二届委员会副主席。曾用名姜足新。山东省沾化县人。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后因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出狱后仍
  从事革命活动,被誉为“民主战士”。同年8月后,任山东福山县立中学、济南市立中学训育主任兼英文教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流亡到西安进行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10月兼任国民党中央军官学校七分校英文教官。1946年4月,在西安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7年任徐州中学训导主任兼英文教师,1949年4月无锡解放,携眷回济。后在山东省教育研究会学习,并任济南三中英文教员,济南黎明中学校长。曾当选为民盟济南市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政协山东省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政协济南市第一、二届委员会副主席,济南市人民委员会委员。
  许衍梁(1922~1986) 政协济南市第三、四、五届委员会副主席。山东省日照市人。196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就读于济南高级中学、北平辅仁大学。30年代初,成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领导的新文学研究会领导成员。“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北平学生爱国运动,是“正阳门卧轨”、“南京大请愿”革命斗争的参加者。1935年大学毕业后,在济南高级中学任教,因向学生灌输爱国、民主思想,参与抗日进步活动,被学校当局解职。积极参加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学校南迁到大后方,先后在国立湖北中学、四川绵阳国立第六中学、成都华西大学、云南华中大学、武昌华中大学等处任教,并任进步社团的导师。“皖南事变”后由于反对国民党反共反人民、制造内战的行径,1941年5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山东省立师范学院、齐鲁大学担任副教授、教授。解放前夕,动员和说服周围知识分子留在济南迎接解放,反对学校南迁,为人民政府顺利接管学校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解放后,先后任华东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务长、代校长。济南特别市军管会卫生部第二战伤医院主任,济南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三届协商委员会副秘书长,济南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1955年6月至1967年1月任济南市副市长;
  1959年7月起,连续担任政协济南市第三、四、五届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8月,当选为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委员会主席。1978年2月后,任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顾问等职。曾当选为济南市第一至六届人大代表,山东省第二、三届人大代表;先后担任政协山东省第二、四届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委员会常委。1986年1月6日病逝。
  万春圃(1881~1972.1) 政协济南市第三至五届委员会副主席。字鸿源。山东省苍山县人。自幼爱骑射、善结交,为人耿直,有强烈的爱国心。军阀混战年代,家乡抱犊崮山区,土匪经常出没,为保护村民安全,组织了民团自卫武装,1918~1937年任民团团总,带领民团抵御土匪,在当地颇有影响。“九一八”事变后,拥护中共“抗日救国”主张,掩护共产党人,结识党的领导干部。抗日战争爆发后,组织临、郯、费、峄四县边联,任联庄会会长。1938年2月,组织举行了武装起义,把部队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受到八路军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同志的称赞。1940年7月部队改建为边联支队任支队长。1943年5月任鲁南军区副司令员,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济南解放后,先后任济南特别市交际处处长,济南市烈士塔建塔委员会秘书长、副主任,生产教养院院长,政协济南市第三、四、五届委员会副主席、党组成员。1972年1月13日在济南病逝。
  黄云眉:(1897~1977) 政协济南市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席。字半坡。浙江省余姚县人。1919年任余姚县立小学教员。1930年后,历任金陵大学研究员、世界书局辞林编辑厅主任编辑、浙江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教官、上海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上海临时大学新中法商学校教授。1951年2月后历任山东大学中文系、历史系教授、校图书馆馆长,青岛山东文学院教授等职。1952年11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8年11月当选为民盟济南市第五届委员
  会主委。1959年7月当选为政协济南市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席。196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4月当选为民盟山东省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委,同年12月当选为山东省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常委。曾任民盟中央后补委员、山东大学古史研究室主任,山东省历史学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著作有《明史考证》、《今古伪书考补证》、《韩愈柳宗元文学评价》、《史学杂稿订存》、《史学杂稿续存》、《鲒埼亭文集选注》等。
  朱琳(1904.7~1988.10) 政协济南市第三至六届委员会副主席,原名诸葛金亭。山东省平邑县(原费县)人。毕业于费县乡师。1931年在平邑县西皋村小学任教员,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小学教员身份为掩护,从事党的革命工作。参与和组织领导了费县教师要求提高薪金的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先任平邑县参工队民运干事,后任平邑五区区委书记兼动委会主任。1940年7月至1945年,先后任蒙山县动员委员会组织部长、武装部科长、分区区委书记兼区长。这期间,组织民众参军参战,坚持武装斗争,发展中共党员,建立乡、村党支部十多个,成立了平邑五区抗日民主政府,组织了费县抗日第三游击大队,后发展为津浦支队独立第二营。1945年2月至1949年,先后任沂蒙专署干部股长、实业科科长,新泰县粮食局长,新泰县副县长、县长。全国解放后,任中共新泰县委副书记、书记。1953年后任中共泰安地委统战部副部长、部长兼副专员。1958年后,任济南市政协第三至五届委员会副主席、党组书记,政协济南市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党组成员。1982年离职休养。1988年10月20日在泰安病逝。
  段毅(1917~1981) 政协济南市第四、五届委员会主席。原名段殿飞。河北省蠡县人。青年时代当过织布工人,1937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冀中区高阳县工会
  主席,冀中区总工会劳保部长,晋察冀分局党校第二队支部书记,冀鲁豫区九地委民运部长兼抗联主任,冀南五地委常委兼组织部长,冀南一地委书记,衡水地委书记,河北省峰峰矿区党委书记,河北省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计委主任、党组书记,河北省工业生产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河北省副省长。1960年11月至1970年12月,历任中共济南市委第一书记兼市长,兼政协济南市第四、五届委员会主席,中共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1年1月任青岛市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副组长。1974年4月后,任山东省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省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1977年2月,调任中央派驻七机部二院工作队队长,1978年5月任七机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81年4月病逝。
  李又邨(1913~1966) 政协济南市第四、五届委员会副主席。原名丁景宇。曾用名丁九荣。山东省汶上县人。1929年考入省立第四乡村师范学校。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校组建社会科学研究会。1934年任汶上县城小学校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酝酿组建抗日武装。1938年1月参加山东泰西区抗日武装起义。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六支队一团民运队队长、八支队参谋处股长、一一五师教导三旅连队指导员、教导四旅代教导员、湖西军政干校指导员兼政治教员。1942年1月,调一一五师情报处,同年7月被委派到徐州建立地下情报站,任党支部书记、站长。1946年1月任华东军区情报部外勤科股长、副科长。后随军参加了济南、淮海战役。1949年8月任徐州市公安局长、检察署检察长、徐州警备司令部司令员等职。1952年调任济南市公安局长。1954年10月任济南市副市长、市委常委。1955年6月任济南市市长,次年11月任中共济南市委书记处书记。1963年9月任中共济南市委书记处书记并兼市政协第四、五届委员会副主席。1966年12月20日病逝。
  孙明(1908.10~1972.6) 政协济南市第四、五届委员会副主席。原名尹家训。山东省寿光县人。在学堂读书10年,1927~1938年在济南市义聚隆、万丰窑厂当店员。1938年7月参加八路军,任掖县胶东八支队六十三中队文书。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7月至1945年2月,先后任沂水县九区垛庄乡乡长、九区区队指导员,九区区委组织委员;沂南岸堤区委书记、东平区委书记;鲁中二地委组织部干事。1945年2月至1946年4月,受组织派遣,打入济南伪治安军内部从事地下工作。1946年5月至1948年4月任渤海济南工委工作队长、科长,中共禹城县委国军部部长,齐河县委委员。济南解放后,任中共济南特别市第五区区委副书记、书记。1949年8月至1965年10月,先后任济南市店员工会主任,市轻工业工会筹委会主任,济南市总工会组织部长、副主席、主席、党组书记,中共济南市委委员。1965年11月,任中共济南市委统战部部长。曾是济南市政协第一、二、三届委员会常委,第四、五届委员会副主席。济南市一至五届人大代表,1972年6月9日在济南病逝。
  安鼎铭(1917~1973) 政协济南市第四、五届委员会副主席。甘肃省甘谷县人。1935年入甘肃省立兰州第一中学学习。“七七”事变后,与兰州中学同学发起组织甘肃青年抗战团,开展抗战活动。1937年11月由兰州八路军办事处主任谢觉哉介绍去延安陕北公学、抗大政训班学习。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任抗大一分校指导员、教导员,1941年12月调山东分局调研室任材料股长。1943年任山东分局组织部巡视员。1945年8月任山东省政府干部科和人事处干部科副科长、科长。1948年8月任华东财办生产部机关党委书记。1949年2月任山东省政府生产部党委副书记。建国后,先后任青岛齐鲁公司经理,山东省工业厅化学
  工业处处长兼省工业厅驻青岛办事处主任。1953年8月任济南市实业公司经理、济南市工业局局长。1955年3月,任中共济南市委工业办公室副主任。1956年3月任济南市副市长。1958年12月后历任中共济南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部长、中共济南市委第二届委员会委员。1965年以后,任政协济南市第四、五届委员会副主席。
  魏坚毅(1923.6~1992.7) 政协济南市第六届委员会主席。山东省昌邑县人。194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中共西海地委巡视团巡视员,掖县掖西工作队队长兼中共掖西区委副书记,中共掖南区委书记,昌南县各界人民救国会会长,中共昌南县委委员、副书记、书记兼独立营政委,中共潍坊市委书记。1954年4月后,历任中共昌潍地委副书记、书记处书记、书记兼昌潍军分区政委,昌潍地革委主任。1978年2月至1984年7月,任中共济南市委书记兼济南警备区政委。其间还曾任市革委主任,政协济南市第六届委员会主席。1983年7月当选为中共山东省顾问委员会常委。1986年7月任省顾委秘书长。曾为中共十一大、十二大代表,第六届、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92年7月12日在济南病逝。
  杨毅(1916.2~1989.11) 政协济南市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河南省偃师县人。1934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社会主义者联盟和民族解放者大同盟,并参与领导工作。193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小学校长的公开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曾任中共偃师县城北区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先赴中央党校学习,后历任中共豫南特委巡视员,沟竹地委和豫中地委组织部部长、淮上地委委员兼凤台县委书记,淮北军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淮北一地委组织部长,盱凤嘉县委副书记、书记,淮北三地委组织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华中七地委组织部副部长,渤
  海二地委组织部长,泺北地委副书记。全国解放后,先后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人事处处长,山东省人委人事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中共菏泽地委书记,中共济宁地委书记,中共山东省委财贸部部长,山东省人委财办副主任,中共山东省委城市工作办公室主任。1963~1967年,担任济南市市长,并任中共济南市委书记处书记。1970年7月后,历任济南市革委会副主任,中共济南市委副书记,政协济南市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3年11月离休,1989年11月21日病逝。
  范行克(1915.5~1980.11) 政协济南市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曾用名范仲溪、范环亭。河南省淮阳县人。毕业于淮阳师范。1933~1937年任小学教员、校长。1938年1月参加豫东抗日训练班,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至1940年1月先后任豫东专署督委会、豫东人民抗日军政治部、中共豫东地委秘书。1940年2月在豫东作地下党务工作。1942~1945年在鄂豫边区政府任财政科长、粮食分局长、会计科长,中原解放区政府财经科长。1948年11月任济南特别市政府税务稽征处处长。1949年8月后,任青岛市军管会调研室主任,青岛市税务局副局长、局长,青岛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秘书长,计划委员会主任。1959年3月任山东省政协秘书长、党组副书记。1963年9月任枣庄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974年1月任济南市财办主任。1978年10月任政协济南市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1980年11月2日病逝于济南。
  段德甫(1913.7~1994.7) 政协济南市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山东省蒙阴县人。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先后任中共垛庄乡、岸堤乡支部委员会宣传委员、组织委员,中共崖子乡委员会书记,界牌区委员会书记,中共沂南县委员会宣传部副部
  长,中共沂源县历山区委员会书记,鲁中南区党委组织部秘书、统计科副科长。建国后,历任中共沂南县委员会书记,沂水专区分社主任、地委委员,沂水、临沂专员公署副专员,山东造纸总厂厂长、济南市委委员,济南造纸厂副厂长,中共济南市委副秘书长,济南市革委会农林水组副组长,济南市计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78年8月任政协济南市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1982年12月离职休养。1994年7月2日在济南病逝。
  艾鲁川(1914.3~1994.6) 政协济南市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民建济南市委员会主委。山东省泰安市人。1931年起在裕兴化工厂任会计、副经理、经理。1950年8月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1954年6月公私合营后,任公私合营济南裕兴化工厂经理,济南市轻工业局副局长。1978年7月任济南市政协副主席。1979年12月任济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983年后任济南市第九、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建国后,曾当选为济南市第一、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常委,济南市第一至六届人大代表、市政府委员,济南市第八、九、十届人大代表,山东省第一、八届人大代表、第七届人大代表、常委,政协山东省第一至七届委员会委员、常委,政协济南市第六届委员会委员,民建济南市第一至六次代表大会代表、主委,民建中央第四届代表大会代表、常委,民建山东省工作委员会第一届会议委员、第二届会议常委、第三届会议副主委,民建山东省第一、二届代表大会代表、副主委,民建山东省委顾问,山东省工商联第六、七届委员会主委、第八届名誉主委,济南市工商联第一、二届代表大会代表、常委,第三至八届代表、副主委,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工商联常委、顾问。1994年6月14日在济南病逝。
  刘献林(1915.1~1991.9) 政协济南市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山东省沂南县人。193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历
  任中共蒙阴县四区区委组织科长、二区区委书记,费北县公安局股长、党支部书记,沂东县公安局长。济南解放后,先后任济南特别市公安局人事科长,十一区、五区公安分局局长,市公安局副局长,市人民检察署、检察院副检察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1959年12月任济南市副市长,并先后兼任市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市城市建设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1961年7月任中共济南市委常委。1972年12月任济南市公安局局长、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1975年12月后,任中共济南市委常委、市革委会副主任,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983年4月当选为政协济南市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1985年4月离休。1991年9月13日病逝。
  王砚耕(1927.3~1993.5) 政协济南市第七、八届委员会副主席。山东省五莲县人。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7月参加工作,任小学教师,滨海建国学院和华东建大学员、会计,济南特别市政府秘书处会计,济南市政府办公室秘书、副科长、科长。1954年后任济南市人委办公厅副主任,中共济南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共济南市委副秘书长,济南市革委办公室副主任,中共济南市委副秘书长。1980年后,任中共济南市委秘书长、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政协济南市第七、八届委员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1983年后,曾当选为济南市第九、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济南市第四、五次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山东省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在政协工作期间还兼任济南市诗词学会会长、济南诗社社长。1993年5月31日在济南逝世。
  王世墉(1917.1~1991.12) 政协济南市第七、八届委员会副主席。民革山东省第七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宛平县(今北京市)人。1941年毕业于成都金陵大学,曾先后任成都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助教,国民政府财政部四行办事处科员、外交部情报司、总
  务司科员、陆军总政治部少校秘书,驻英国伦敦总领事馆副领事等职。1949年10月在中共地下党员的帮助教育下,毅然宣布起义,携妻女返回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参加了革命工作。先后任山东农学院教务处科员、山东师范学院外语系教员。1957年加入九三学社。1959~1977年受到错误处理。1978年10月平反,调入山东大学数学系,任外语教师、副教授。198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之后,分别担任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济南市第七届委员会委员。市政协第七届五次会议增选为副主席;政协济南市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民革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民革山东省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委、主委等职务。1991年12月19日在济南病逝。
  马绍舆(1899.2~1985.11) 政协济南市第四至七届委员会驻常委。曾用名马荫曾。回族。山东省济南市人。1914年1月毕业于济南山东警察学校。1928年1月至1938年先后任济南杆石桥街民众学校校长,私立成达中学教员,私立穆汉小学校长。1938~1949年居闲,在此期间曾任市回教协会委员,理事。1949年8月任隆茂货栈经理。1950年4月任志成货栈伙友。1952年任回民《共同纲领》学习委员会办公室秘书。1953年12月至1958年3月,先后任济南市第三区政府副区长、泺源区政府副区长、市中区人民委员会副区长。曾任济南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委员,济南市政协第三至七届委员会委员、第四至七届委员会驻会常委,济南市人大代表,济南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
  常润山(1908.4~1991.1) 政协济南市第四、五、六届委员会驻会常委。山东省新泰市人。193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小学教员的身份为掩护,从事党的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7年11月参加徂徕山起义,任队长。此后,历任中共山东分局警卫连长兼指导员,中共泗水县委组织部部长,中共太宁县委敌工部部长等
  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济南市委敌工站分站站长,国军部内线组织科科长,济南特别市九区区委书记。1949年10月后,历任济南市统计局、工商管理局、纺织印染局、劳动局局长等职。1962年5月调济南市政协工作,历任政协济南市第四、五、六届委员会驻会常委,第四、五届委员会副秘书长。1982年12月离休。1991年1月4日在济南逝世。
  刘鸣皋(1903~1984.4) 政协济南市第一至七届委员会委员、第六、七届委员会驻会常委。曾用名刘杜。山东莒县人。1923~1925年在北京私立平民大学预科读书二年。1925年在西北陆军干部学校步科三队学习,1927年任该军第五军军部上尉副官,同年5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六路军总指挥部少校副官。1928年10月任国民革命第十三路军第四师中校参谋。1932年任抗日同盟军察省自卫军上校参谋。1933年5月任抗日同盟军冯玉祥将军随员。1933年10月任陆军第二军中校团副。1935年2月在陆军炮兵学校校官班学习。1936年任陆军第八师二四一旅中校附员。1939年8月任重庆军政部兵役署征补司中校科员,此时曾参加中共驻渝办事处地下工作。1945年1月任重庆兵役部上校督察官。1946年6月后为在乡军官。1951年2月任南京浦口石油储油所办事员。1955年8月任济南白马山石油储油所办事员。1959年任济南市石油公司办事员。曾任济南市政协第一、二届委员会委员,第三至五届委员会驻会委员,第六、七届委员会驻会委员、常委。
  仲成(1917.2~1991.12) 政协济南市第六届委员会常委。曾用名冯锡爵。山东省莱州市人。1937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胶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秘书、指导员,中共胶东区党委保卫局侦察股股长,中共掖县县委社会部部长兼特务大队长,中共西海地委社会部副部长,锄奸委员会副书记,
  胶东行署公安局审讯科科长兼西海专署公安局局长,胶东行署公安局科长、党总支书记,鲁中南行署公安局科长、秘书主任等。建国后,历任青岛市公安局治安行政处处长,青岛市人民法院副院长、院长、党组书记,济南市第三届人民委员会副市长(未到职),政协济南市第六届委员会常委、副秘书长。1990年11月离职休养,1991年12月8日在济南病逝。
  徐化鲁(1902.6~1994.8) 政协济南市第六届委员会驻会常委。山东省阳谷县人。1937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曾跟随冯玉祥将军,先后在西北军教导师、二十九军三十八师、冯玉祥部队总部、山东博山县联庄会任职。1933年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与日军作战。“七七”事变后,与我地下党取得联系,接受党的任务,以博山县联庄会大队长的公开身份为掩护,积极为党工作,并于1937年12月率部起义。此后,又参加了中共山东省委领导的祖徕山武装起义。历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总队长;四支队一团团长,四支队先遣大队队长,四支队后方司令部副司令员;泰山区副专员兼莱东县县长;鲁山专署专员。1945年后任淄博特区专员兼城防司令、警备区司令;沂山专署专员。建国后,任山东黄河河务局济南修防处主任兼济南市房地产管理局局长;济南市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委员会驻会常委等职。1971年2月离职休养。1994年8月29日在济南病逝。
  魏剑白(1902~1987) 政协济南市第三至六届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委员会驻会常委。原名魏士英,别号华亭。山东省益都(今青州市)人。1919年在益都师范读书期间,参加中华革命党,1922年毕业后,先后任山东省财政厅、实业厅科员,省议会秘书。1927年冬为北伐军做情报工作。1928年5月1日,北伐军进入济
  南后,任济南临时公安局局长。1931年被选为山东国民党改组派代表,出席了国民党第四次代表大会。1942年后历任国民党军政部第一制革厂上校厂长,国民党联勤总部武汉被服总厂少将厂长。1949年任国民党联勤总部重庆指挥所经理组少将组长,西南补给司令部经理处少将处长。同年12月在成都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任人民解放军总后勤学院军需系教员,1959年转业来济南。曾任政协济南市第三至六届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委员会驻会常委。
  林肇戊(1908.9~1975) 政协济南市第一至五届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又名林吉珣。四川省富顺县人。1924年1月入川军十三师教导队,翌年7月任该师骑兵团排长。1928年8月任二十九军第四师连长、营长。1938年6月任第一二二团代理团长,同年11月后任二十二集团军总部上校副官、课长。1941年6月入四川成都军校高教班学习,翌年5月任二十二集团军总部主任副官。1946年1月后任第五绥靖区司令部、郑州陆军指挥部、川鄂边区绥靖公署处长,十六兵团中将秘书长。1949年12月起义于四川什邡,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六兵团秘书长。1950年12月先在华东军政大学习,后任苏北农场统计员。1954年12月调济南市政协工作,1956年3月后任济南市政协第一至五届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1975年逝世。
  张焕银(1924.2~1994.6) 政协济南市第六届委员会副秘书长。山东省章丘市人。194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任中共济南市委组织部城工组组长,济南市青联商埠学生工作组组长、青年图书馆馆长,济南市工人学校辅导主任。建国后,历任市总工会青工部副部长,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中共济南市委统战部秘书科副科长、科长、部委成员,政协济南
  市第六届委员会副秘书长。1983年2月离休。1994年6月29日在济南病逝。
  李子久(1904~1989) 政协济南市第一、二、三、五、七届驻会委员。曾用名李玉璞、李清尘、李卓如。山东菏泽人,1929年毕业于西北军官学校。1933年入北平华北大学。1936年毕业后任济南东鲁中学教员、教导主任。“七七”事变后,参加国民党地方部队,任营长、团长等职。1947年接任泰、莱、章、历四县联防指挥部上校副指挥官。次年1月改编为山东保安第五总队任总队副。4月调山东第四保安司令部任上校副司令,九十六军独立旅副旅长等职。1948年9月济南战役中,随吴化文将军起义。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一〇五师任代理副师长,参加了淮海战役。1949年3月,在华东军政大学、华东军区教导团学习,结业后转业回乡。1955年来济南,任政协济南市第一、二、三、五、七届驻会委员。
  崔振伦(1900.1~1974.10) 政协济南市第一至五届委员会驻会委员。曾用名崔叙堂。山东省淄博市人。1916年在周村护国军当兵,1926年任山东第六混成旅排长、连长,1928年转西北军历任营长、团长等职。1938年任第一八〇师副旅长,1943年任该师副师长。1944年在重庆国民党中训团受训,同年赴美驻印度军官学校受训。1945年任第一八〇师少将师长,1948年11月8日在台儿庄率部随何基沣、张克侠将军起义,起义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十八师师长,参加了渡江及上海战役。全国解放后任山东军大分校军事教员,苏北新人农场统计员。1954年后任济南市政协第一至五届委员会驻会委员。
  庞国钧(1906.8~1969.1) 政协济南市第三至五届委员会驻会委员。曾用名庞文蔚,河南巩县人。1921~1925年在河南省立
  第一农业学校学习。1925年9月入黄埔军校(四期)学习,1926年7月结业后先后任中央军校入伍生工兵营排长,国民革命军连长、副营长,陆军第八十师营长等职。1932年10月先后任河南省保安第四团、十三团上校团长。1937年12月任河南保安第二、三支队少将司令。1938年12月任第一战区自卫军第七路司令。1940年5月任重庆卫戌总部交通处、工程处处长。1944年11月任青年军总监部副官处处长。1945年在重庆军委会干训团军官总队任少将副总队长。1945年9月任军政部兵役署、国防部兵役局办公室主任。1948年5月任河南省军管区少将副司令、第一二七军独立旅旅长、第三一二师师长。1949年12月在川北随军率部起义,起义后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一军补训团、西南军大高级研究班学习,1951年5月调南京军事学院工兵教授会任研究员。1954年12月先后在济南市城建局、农林水利局、园林管理处工作,曾任济南市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1962年6月后任济南市政协第三至五届委员会驻会委员。
  蔡锡五(1900~1964.1)政协济南市第二、三、四届委员会驻会委员。曾用名蔡嘉禄、蔡济民。河北省盐山县人。1928年任正太铁路阳泉车站副站长。1930年11月任江苏绥靖督办公署参谋处书记。1931年3月任三十军三十一师第五团教官主任。1933年在山东堂邑、齐河、惠民、济阳等地任教员。1940年2月任堂邑县政府县长。1942年任三十九集团军副官处中校课长。1944年任冀察战区司令部上校军需处长。1945年10月30日随高树勋部在河北省邯郸起义,11月任中共领导的民主建国军总司令部少将参谋。1958年10月后任济南市政协第二至四届委员会驻会委员。

知识出处

济南政协史料

《济南政协史料》

本史料为记述的需要,对市协商委员会建立前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活动也作了简要的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