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口腔医疗发展史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519
颗粒名称: 济南市口腔医疗发展史料
分类号: R197
页数: 10
页码: 89-9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市口腔医疗发展史料、其中包括发展概况、济南市第一家镶牙馆及其他等情况。
关键词: 医疗 济南市 发展

内容

一、口腔医疗的发展概况
  口腔疾患从人类有史以来,即有所记载。我国在公元前十四世纪的殷墟甲骨文中即有了牙病的记载。《内径》中已经提到口腔生理和病理与人体的关系;汉张仲景所著《口齿论》;唐朝太医院已专设了《耳目口齿科》;唐苏恭著的《唐本草》中即有用银膏充填龋洞的记载;宋朝人著作中还有记述使用牙刷和牙齿再植的内容。由此可见,祖国的口腔医学已有悠久的历史。
  廿世纪初,(一九一一年前后)西方的近代口腔医学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开始传入我国。国内较大的都市,如:广州、上海等地即有外国人来我国开设牙科医院,在四川成都设立牙科学校。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解除病者的口腔病疾苦,而是作为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和来华淘金。所以半个世纪以来,没有很好地解除广大劳动病员的疾苦,也没有为我国培养出多少人材。如成都华西大学,按照资产阶级的一套办学制度,七年的学制每年毕业者也不过3——5人,甚至还要少。实际上,毕业的学生大多数是体弱多病,不能从事医疗工作而改行它事。真正能够从事口腔卫生事业的人为数极少。“九一八”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也大施其文化侵略的伎俩,除了在我国各大都市相继创办综合性医院设有牙科外,还在东北哈尔滨,华北的北京办口腔医学系培养口腔医学人材。但因其办学目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不同,仍然没有培养出更多的人材。这就是我国口腔医学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英明领导下,一改旧观,重视口腔医学人材的培养,使之有了较速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发展更为迅速,着实令人高兴。据初步了解全国现在已有十四个省的医学院校专门成立了口腔系。有的市卫生学校建立了口腔医学中专班。
  我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于一九七七年在山东医学院成立了五年制的口腔医学系,到一九八二年底即有40名毕业生走向社会,这对我省的口腔医学发展将会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外,我市建国以来还举办了多期业余口腔医学进修班。如建国初期市卫生局举办的济南市医务进修学校牙医进修部,办过二年制的两期学习班。济南市口腔病防治所从一九五八年至一九七四年的十六年时间里,相继开办了半脱产或业余的口腔学习班四期。一九五〇年代省立医院,一九七八年代山医口腔系各举办了为期一年的脱产口腔医学专业班。一九七七、一九七九、一九八〇年,省、市卫生厅局委托市口腔病防治所举办了一年学制的口腔专业学习班三期。一九八二年中国农工民主党市委会还举办了为期一年的口腔矫形医学培训班。这些短期的学习班,每期都在三十人到五十人左右。培养了大量的口腔医务人材,对提高口腔医务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壮大口腔技术力量,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些人员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大部分达到了医师以上的水平,有的还晋升为医师或主治医师。
  口腔科是建国以来,口腔医学发展的统称。过去德日派医学者称齿科,英美派医学者称牙科,济南市有口腔科这一名词,还是从建国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名称。
  济南市口腔医学萌芽于民国元年(一九一一年)前后,先以《镶牙馆》出现。当时口腔医学水平很低,仅能镶牙和治治牙疼而已。一九一八年十月三日,日本帝国主义根据21条不平等条约,在山东地区展开了文化侵略,于济南市创建了同仁会,济南医院才开始设有齿科,由日人担任诊疗工作。卅年代美帝相继在其创建的基督教齐鲁医院内设立了牙科。曾有一位俄人担任诊疗工作。市内公私医院均无口腔科设置,仅有私人开业的镶牙馆。廿年代初期,济南市由于日本口腔医学的传入,才逐步由过去单纯以镶牙为业的镶牙馆发展成为既能镶牙,也能治疗牙病为业的齿科医院。
  此后,济南市的口腔医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有了较快的发展。国人及外人在市内私人开业的齿科医院及镶牙馆逐渐增多。到济南市解放前夕,我国私人开业的齿科医院即有庆云、少和、昌龄、荩臣、渤海、东海等六家(按开业时间排列)。日人在济南私人开业的齿科医院有:三条、原清、木板、吉丸、百武、江良、绪方、大村、东条等九家。这些日人开设的齿科诊所,技术水平及医疗设备均较国人先进一些、高一些。不过他们来济创办齿科医院是以淘金为目的,并非真心地为患者服务,因此有的一、二年即关闭回国。有的十年二十年方因时局动荡迁徙他地。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仅有原清、吉丸、百武、绪方等四家齿科医院。其中绪方齿科医院的负责人直到解放后又转入了省立医院齿科工作。肃反运动后,令其回国。
  二、济南市第一家镶牙馆及其他
  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济南市第一家镶牙馆是卫生镶牙馆。创始人张巽臣,年青时勤奋好学,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原以占卜为生,后因不能维持全家生活,即去上海跟一法国牙科医生学了点镶牙技术。回济后在芙蓉巷内租一平房,开设了卫生镶牙馆。最初,由于技术差,医疗设备简单,业务萧条,难以维持生计。因此,张某经常携带镶牙医疗器械到农村赶集,为人拔牙、镶牙。有时白天在集上取模,晚上回家作牙,以增加收入维持全家生活。也有时远走他乡到天津胜芳,山东泰安等地区,以跑江湖的方式,为人镶牙,尝尽了人间的艰难辛苦。如此,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卫生镶牙馆才扎下了根逐步兴隆起来。一九二六年其独生子因病死去,张某利用其子的人寿保险费贰千元,在原址建筑了一所砖瓦到顶的二层小洋楼。又增添一些新医疗设备,继续经营,声誉大振,很快地成为济南市首屈一指的镶牙馆。从此,业务日益兴隆,市内外有权有势的达官权贵绅商仕女均闻名而来,价格也随之提高,收入大增,张某便一跃而为富有者。由于业务兴旺,即感人员不足。因此又由原籍先后招收乡亲郭子良、韩幼承、张镇东、赵鸣歧、张琴堂、段志庭等人为徒弟,进行技术传授,既当徒弟又当家庭佣人,开始了剥削生涯。数年之后,业务逐步交由徒弟们担当,自己脱离生产,坠入资产阶级腐化享乐生活,有时借口外出镶牙,去天津等地寻花向柳,沉溺于酒色之中,业务荒疏。晚年,业务完全由其小徒弟承担,业务日渐衰退。一九四二年张某因病死亡,老伴与徒弟彭文林继承其业,每况愈下,已不能与其侄张琴堂所经营的卫生镶牙馆分号相竞争。(即渤海齿科医院的前身)前者因生活腐化堕落,业务衰退;后者因创业心强,力精图治业务逐步上升。这样,《分号》逐步代替了《老号》,由《镶牙馆》发展为《齿科医院》。
  卫生镶牙馆分号是在一九二七年老号业务全盛时期,张巽臣为了扩大业务,谋取更多的利润,派得意门生赵鸣歧及侄张琴堂,在经二路纬五路开设的一处《卫生镶牙馆分号》。起初业务与老号相比,相形见绌,仅能维持生活。有时还常代做老号的工作才能勉强维持。张琴堂是一位艰苦创业的能手,不甘心镶牙技术落后,毅然派其中学毕业的独生子张澍钧,去同仁会济南医院拜日人中岛幸男齿科医长(齿科主任)为师,学习牙科理论与技术,由于张澍钧的刻苦学习,诊疗理论和技术操作都有较深造诣,四年结业回馆工作,深得病员好评。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先在其住所行医,以后又正式代替其父负担全面诊务工作。一九四二年,张巽臣病故,由于家务纠纷与芙蓉巷卫生镶牙馆老号登报断绝了关系。卫生镶牙馆分号改名为渤海齿科医院,独立经营。业务由张澍钧全面负责,进行了业务改进。于是,挂号、病历、开单收费,每月发工资,星期日休息等一系列正规业务管理制度都逐步建立起来。并且扩大以治疗口腔病为主的业务范围。由此声誉渐著,在济南市形成了一个新型的正规齿科医院。
  张澍钧为人正派,思想进步,有强烈的创业思想,对己要求很严,学习艰苦,治业严谨,技术精益求精,深得病员好评,很快就誉满泉城,成为济南市很有名望的口腔科医生。
  一九四四年由于业务迅速发展和创业的竞争思想,又在院前开设了一个以齿科为主的东海医院,由其培养的连松岩医生负责院务及诊治工作,并聘请齿、内、外、皮等科医师分任诊疗工作,曾活跃一时。不久即转为齿科专业的医院。一九五二年,渤海、东海二院响应人民政府的号召,与庆云齿科医院联合,组成济南市牙科联合诊所,成为社会主义集体性质的牙科医疗机构。一九五六年,由政府接管,改为全民性质的济南市口腔病防治所。
  三、济南市第一家齿科医院
  民国初年,日本帝国主义相继侵入中国,不仅在政治上欺骗,经济上掠夺,并且在文化上采取各种形式的腐蚀和奴化。他们除了以军政方式侵略、剥削外,还鼓励各种私人行业来中国进行毒害和剥削。有的明目张胆地走私、贩卖毒品,毒害我国人民。有的则美其名为中国人民医治疾病解除痛苦。实质上是来中国锻炼技术淘金发财。口腔科医生来中国行医就是其中形式之一。
  济南在当时贫困情况下,医疗卫生状况很落后,口腔医疗更是如此。因此,日本帝国主义见此情况有利可图,遂鼓励私人医生来济行医。在口腔科方面,首先来济行医的私人开业医生是三条慎吾医生夫妇。他们是以日本高等齿科专门学校毕业医学士以及先进的牙科医疗器械设备为招牌,开始在济南市经二路望平街创起三条齿科医院。一年后迁移到经二路小纬二路西路南。(即现省公安厅宿舍)是一处前后有院的西式二层楼房。建筑和医疗设备都是当时济南国内、外私人开业中,比较现代化的医院。也可说是济南市第一家初具规模的《齿科医院》。
  这家日人齿科医院的主人三条慎吾夫妇均为学校出身,并著有简明口腔外科学一书(有汉文译本)。本人具有一定的医学理论和口腔技术,能解决口腔疑难病症,颇得病员的好评。在济南十七年的时间享有较高的声誉。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夏,因中国政局动荡,又积财产深感不安,遂迁回青岛开业。其原址由其日人弟子原清、木板二人接管,改名为木板齿科医院。继续进行口腔诊疗医务,但不久木板被征参加侵华战争而停业。原清医生则在经二路纬三路北头路东另立门户,定名为原清齿科医院继续行医,以后又迁到经二路纬四路北路西,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被遣返回国。
  三条齿科医院开业的十七年时间内,初期业务是比较萧条的,以后逐渐兴盛,尤其是深得显宦富绅的支持并为其宣传,因而业务逐渐繁忙名气也愈来愈高。由此,医药费用也随之提高。如:牙病治疗费每次4角至壹元,拔牙等一般口腔手术费二至三元有的高达五元以上。镶一个金牙最初为十元左右,后来高达十五元之多。镶满口牙则高达六十至八十元的惊人价格。在当时的济南市口腔科,国人无能与之相比只好任其高价剥削。中下层人不敢问津,只有上层官僚绅商才敢作其“院上客”。有一次山东军阀潘洪均,请三条等数人出诊到济宁镶牙,仅镶了三个金牙,即得了三百块银元的赏赐,可见当时的军阀搜刮民脂民膏,挥金如土,豪奢极侈的一斑。这样也更加引起帝国主义分子们的垂涎,招徠更多的淘金者,剥削我国人民。
  三条在济开业短短十七年中,据日本领事馆五三惨案前的财产调查得知,其财产已达五万元以上。由于他开拓了“淘金”之路,因而,日人望风而来者络绎不绝。到济南解放前夕,来济私人开业的日人口腔科医生,竟达九家之多。这也可以说明了济南市口腔医疗发展的情况。
  三条来济的目的是为了淘金发财,所以他没有为中国培养出有真才实学的口腔医学人才。从该院学出来的能够开业的中国人,都是偷学和自学锻炼而成的。其技术水平并不高。其中私人开业比较有声望者,仅有孙庆云所经营的庆云齿科医院。该院座落在经三路小纬六路西、路南。其他尚有蔡延寿开设的延寿镶牙馆,座落在经三路纬三路、路口;俄守发开设的守发镶牙馆,座落在芙蓉街内;任天增开设的天增镶牙馆,座落在经四路三里庄东口。其中延寿、天增二家镶牙馆,均因经营不善,于一九三七年以前相继倒闭。
  国人创办的齿科医院,以孙庆云所创办的庆云齿科医院为最早。当时在济南市仅此一家。
  孙庆云,年幼辍学,即去青岛谋生,经人介绍跟日人三条慎吾夫妇当仆人,一年后随其来济,继续为他们工作,自己边劳动边自学,当佣工达十七年之久。当三条夫妇迁回青岛时还想带他一齐去,孙某为了个人的前途和全家生计,不愿再寄人篱下,毅然辞职,于一九二九年(民国十八年五月)在经三路小纬六路路南以六百元的独资自行开业。当时他处于经验不足,资金短少,无人帮助,独自一人,筹划经营,全靠艰苦奋斗,饱尝创业之苦。初期业务很差,仅能糊口。经过多年的惨淡经营,才逐渐有了生气,勉强维持全家数口的生活。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业务开始有所好转,其长子孙书九中学毕业后,因医院业务需人,即留院学习。三年的临床学习,深感理论与技术难以满足治病的需要,乃于一九四〇年去同仁会济南医院(即现省立医院院址)在中岛幸男齿科医长的指导下学习了四年。抗战胜利后,返回该院主持全院诊务工作。从此,业务有了较大好转,随着业务的发展,增加了人员,充实了医疗设备,修建和扩大了业务范围,改革了业务管理,医院面貌焕然一新,成了新型的牙科医院。与当时的渤海齿科医院并驾齐驱,堪称济南市两个比较先进的齿科医院。这也是同行竞争,互相促进,不甘落后的必然结果。一九五二年,在党的社会主义教育感召下,全院除老弱人员外,有六位主、从业务人员,参加了济南市牙科联合诊所。
  四、口腔医学界的派系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自然界的规律。济南市口腔界也不例外。在旧社会,由于出身不同,思想境界各异,工作性质有差别,逐渐出现了派系。虽属同行,各有其宗,彼此相处,貌合神离,业务上互相嫉妒。这是我市口腔卫生医疗事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从口腔科工作范围和性质的不同分为镶牙业及牙医师。前者以镶牙为主,参加了镶牙业公会,后者以诊疗为主,参加了医师公会。这是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业务管理而形成了两大派。从各自的来龙去脉和人事关系,又分为日本派,英美派,卫生系,吴桥系,天津系,青岛系,禹城系。这些派系各有一定的力量,虽然没有形成组织,但在言、行上,为了维护各自利益,实际上已形成了派系之争。其中以卫生系及吴桥系人员较多,势力较大,分布在全市开业,在镶牙公会内掌握实权。日本派、英美派的人员很少,但自命高人一头,独树一帜与同行其他派系很少来往。建国以后,在党的领导教育下思想觉悟有所提高。特别是一九四九年到五四年的几年时间内,通过市卫生局举办的医务进修学校牙医进修部二年一期的两期业余理论培训,使全市口腔医务人员绝大部分的业务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一九五二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大家组织联合,走向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道路之后,思想觉悟及业务水平,更有显著提高,派系思想虽然还有,但已不象过去那样严重。以后经过多次政治运动,才逐渐互相往来,交流经验,不仅提高了业务水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也增进了同行的友谊,加强了团结,有利于济南口腔卫生事业的发展。
  据济南市解放前对齿科医院和镶牙馆的调查,从民国初年起到一九五三年的不完全统计,我市私人开设的牙科医院及镶牙馆约有五十余家。如:庆云、少和、昌龄、荩臣、渤海、东海等六家牙科医院。卫生、华美、延年、志庭、永泉、永源、美生、东林、天然、爱齿、宝林、华文、济华、锡三等四十余家镶牙馆。
  日本私人开设有:三条、原清、木板、吉丸、大村、百武、绪方、江良、东条等九家齿科医院。
  较大的外资医院有同仁会济南医院及齐鲁医院均设有牙科。
  我市私人牙科医院在三十年代座落在经六路小纬四路路北的一家昌龄齿科医院,创业人为朱昌龄。其医院设备较先进,医疗作风,医药收费均与众不同。据病员反映,凡去求诊者,首先问:你找外国人治病,还是找中国人治病,以二种收费对待。因此,该院以收费高昂出名。一般市民不敢问津。就是显贵富贾也闻之却步。因此,该院业务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同年代座落在青年会外西侧二层小楼上有一家少和齿科医院。其负责人乐少和,毕业于四川华西大学七年学制的口腔系。他是在冯玉祥将军的资助下创办的。他除负责自院的业务外,还兼任齐鲁医院牙科门诊工作。在济时间较短,也无何建树,于抗战前夕南下他往。
  四十年代初期,有位美国圣路易大学齿科毕业的医生万路易,先是在经五路小纬四路路南私人开业为荩臣齿科医院,以后迁到青年会原少和齿科医院旧址开业。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除了扣任本院的诊务工作外,还担任山东省医学专科学校齿科学的教学工作,并兼任历城县卫生院院长等职。由于社会活动较多,业务受到一定的影响,与渤海、庆云二家齿科医院相比则相形见绌。解放后,该院在政府的动员下,参加第三卫生所。后来转入市立一院牙科。最后又调至中心医院口腔科工作。
  以上几家齿科医院,其业务技术水平医疗设备和作风各有不同,声誉有高、有低,后来的发展也各有差别。有的是朝气蓬勃;有的只勉强维持现状。但在多年来门诊业务的开展,以及培养人才等方面,各院对济南市口腔医学发展也起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以渤海、庆云二家对济南市的口腔卫生事业影响较大。荩臣齿科医院次之。
  济南市口腔界宗派情况
  日本系:渤海、庆云等牙科诊所。
  守发、延寿、秩斋、天增、东明等镶牙馆。
  英美系:荩臣、少和、昌龄等牙科诊所。东升、子久等镶牙馆。
  卫生系:东海牙科诊所,卫生、华美、延年、志庭、伯鲁等镶牙馆。
  吴桥系:全钟、永源、永泉、东林、美生、岐山、天然、锡三、华洋、健民、鹤轩、金芝、智堂、卧云、日新、增福、华新、华洋(老)、铸九、天真、光明、益新、仲权等镶牙馆。
  天津系:爱齿、炳文、宝林、华美、永亮、华文等镶牙馆。
  青岛系:济华、同济镶牙馆。
  禹城系:天福、春华镶牙馆。
  五、济南市牙科联合诊所的诞生
  济南市牙科联合诊所,成立于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三日。所址在经三路纬五路西路南。为一所面积约三百平方米的西式二层小楼。该所由济南市富有声望的渤海、庆云、东海三家私人牙科诊所,在党的政策感召下,自愿结合成立的集体所有制口腔病防治机构。二年后还有一家并入该所,但不久因年老有病退职。
  一九四八年济南市解放后,口腔医疗在党的领导教育下,经过镇反、三反五反运动后,思想觉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对个人应走什么样的道路,也有了初步认识,特别是三、五反运动以后,个别思想进步的私人开业医生,更深刻地认识到私人开业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要求。当时切身感觉到的是工会组织的压力,觉得私人开业,前途渺茫,困难重重。在这种社会发展形势的影响下,开始产生组织联合经营的思想。不但主业人员如此,从业人员也有同样要求。尤其是参加卫生局举办的医务进修学校牙医进修部办学的三家诊所负责人,及其从业人员对此更为迫切。因此,三家很快地联合起来,组成了济南市牙科联合诊所。
  牙联成立初期,由二十二人发展为二十八人,其中以张澍钧为首的渤海牙科诊所六人;以孙书九为首的庆云牙科诊所六人;以连松岩为首的东海牙科诊所四人。实际上渤海、东海是一家即十人参加。其他人员均为亲友关系而参加。其中绝大部分为渤海、东海二家所介绍。因此形成了以张澍钧为首人数多的渤海派;以孙书九为首人数弱的庆云派。双方为了人事安排、定工资、医疗器材估价等事务闹了些派系矛盾。渤海派以资格老,年龄高,按理应一切高于庆云派,而庆云派则自觉技术新,不应低于渤海派,诸如此类的事,两派矛盾尖锐,形成对立斗争。虽然同在一所、一科,但貌合神离,互不服气。有时匿名指责,以泄私愤,还有的以退出联合诊所为要挟等等。不过在党的领导下,两派之间,没有形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当然也有从事业的前途着想的因素。
  牙联的组织领导,是在市卫生局的监督领导下,以民主的方式投票选举出来的。正副所长为张澍钧及孙书九。下设总务由连松岩负责。门诊分治疗、修复二科,由孙岱峰、赵宗周分任科主任。一年后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又成立了一个口腔预防科,由孙书九兼任。以下还设有药房、收费、挂号等附属科室。一九五四年夏,诊所组织初具规模,业务也有了较大发展,原址已不够使用。经多方联系,选定经六路纬二路一处三层楼房为新址。(即现在口腔病防治所,原为苗海南的别墅)。从一九五五年五月迁入以来,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将医疗科分为口腔内科及口腔外科,设在一楼及二楼;修复科设在院北平房内。此时,全所共有牙科椅子十二台,综合治疗台八台,简式的四台。一九五六年又增设X光室及化验室。至此,牙联形成了一个具有较完备的专科医疗机构。
  该所虽然由渤海,庆云,东海三家的医疗设备为基金建立的,共集资二万六千元。根据集体所有制的性质,无劳资关系的原则,经上级同意,由三家的集资中抽出部分资金作为原从业人员入股资金。这样,人人有责,大家关心,有利于事业的发展。经过四年,由于大家的努力,业务发展较好。逐年略有积累,在上级的帮助下分期分批退还私人入股资金。到一九五六年入股资金全部退清。至此,该所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集体所有的口腔病防治医疗机构。因所有制的性质有了变化,职工的思想觉悟也有了提高,对事业的发展更为关心。同年七月,经济南市人民政府的审查,认为条件具备,批准为全民所有制的防治医疗单位,改名为济南市口腔病防治所。
  牙联成立初期,职工的干劲很大,除了积极完成门诊业务外,在上级的大力帮助下,还组织了数批业务人员分别到曲阜部队的康复医院、博山制酸厂、市内工厂等地区为解放军、工人进行巡回医疗和镶牙,受到了好评。经过了这些活动,提高了牙联的声誉,扩大了医疗范围,也增加了收入,事业发展更为顺利。
  该所全体职工的辛勤劳动,促使了业务逐步好转,也增加收入,职工的活动分值工资,也相应地增长,因此,更激发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业务人员为照顾病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来完成任务。为了使职工体会到集体事业的优越性,在职工福利方面,也作了适当的照顾,以巩固职工的积极性。如在五一节前,为职工每人制作了一套灰制服;郊游每人发一水壶;开会每人发一把折迭小凳;旧历年过节,则举行宴会联欢等活动。既使大家感到社会主义的温暖,也促使了大家团结友爱,共同把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搞得更好。不过,活动分值工资提高得过多、福利金和福利品的发放频繁也产生一定的缺点和不良影响。不久即停止了这种办法,向健康的社会主义集体福利方面发展。

知识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本史记述了济南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其中,有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敬爱的周恩来同志倡导的,是我国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在人民政协的整个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济南是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省会所在地。

阅读

相关人物

孙书九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