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以后的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499
颗粒名称: 辛亥革命以后的发展
分类号: D028
页数: 2
页码: 67-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辛亥革命后、印刷业务逐渐增多、原有的印刷力量、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发展 济南市 印刷业务

内容

辛亥革命后,印刷业务逐渐增多,原有的印刷力量,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一九一六年,沈景臣把简报馆的一部分设备分出来,设立了正义印字馆,又创办了新华印字馆。这两家印字馆规模比较完备,设有铅印、石印、铸字、装订等工序,共有工人约30多人,由周冰如一人兼任经理。当时沈景臣任济南工艺局局长。随后有国文日报、济南日报和琪美报等相继创立。这些报馆兼作印报以外的业务,所以实际上也是印刷工厂。当时的印刷业务大致可分为五种:钞票、契纸、教科书和讲义、单据表册、商标包装。由于北洋军阀滥发地方纸币,财政厅换发全省土地、房屋的契纸,需要大量的印刷,加以官商勾结有利可图,所以印刷业发展很快,至一九二〇年全市已有大小印刷工厂五十多家,工人三百多人,并且开始使用电动力。当时规模较大的工厂有简报、国文、济南、琪美、集成、华章、大中、华东、山东、华中、新华等印刷局,稍后,又有慈济印刷局成立,设备规模也都比较完备。
  一九二一年,华东印刷局由日本购进胶版机,并增设凹版设备。至此,全行业的平印印刷,有胶版和大小石印,除没有照像版的设备外,其他各工序已基本完备。凸印印刷从铸字、打版、印刷、装订到制铜锌版各工序,也基本上完备。几个较大的工厂,一般已使用电动力,并有柴油机动力和发电照明设备。
  辛亥革命以后到一九二四年,是济南印刷业的发展壮大时期。当时在业务范围上,各工厂根据自己的经营性质和设备情况,自然形成了大致的分工。例如,给山东省银行印钞票的有华东、琪美、国文、济南、简报等几家;印契纸的集成、华章等几家。新华印字馆主要是印教科书和讲义。一般较小的工厂,只承印商标包装和南纸店的业务(当时各机关的印刷品,几乎全由南纸店经营,但是南纸店并没有印刷设备,它们接下业务来,再转包给印刷工厂)。
  (三)业务停滞时期
  一九二五年山东省政府成立官印刷局,规模较大,有平印、凸印、凹印等设备。起先是所有的钞票、契纸业务,统由官印刷局承印,随后逐步扩大业务范围,承印各机关的印刷品。因此,二十年来专靠印钞票契纸为业务的工厂大部分关闭。在较大的厂子里,只有后期成立的几个,由于业务范围较广,存留了下来。至于小厂子,因为业务上跟官印刷局没有抵触,一般还没有什么变化。
  这一时期,在设备上具有相当规模,在经营上比较活跃,而与官府交易较多的有山东印刷公司、华东印刷局、北洋印刷局和五三印刷社等几家。此外,如恒丰洋行印刷部,是技术较好的胶印厂,大部业务是承印棉纱、棉布、颜料盒和罐头的精致商标。其他中小厂子只有大小石印和铅印设备,业务对象是一般商店的广告、商标包装和南纸店的业务。其中广麟祥印刷局,是由小石印逐步扩大到大石印的工厂,在经营方面,始而承印一般商标包装,逐步转为自产自销,印制成品,资金也逐年稳步增长。其经营特点是只与私商交易,避免和官府来往。广麟祥可以算是济南印刷业中独树一帜的典型企业。

知识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本史记述了济南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其中,有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敬爱的周恩来同志倡导的,是我国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在人民政协的整个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济南是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省会所在地。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