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商场历史沿革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496
颗粒名称: 大观园商场历史沿革概况
分类号: K295.2
页数: 5
页码: 63-6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大观园商场历史沿革概况、最初由开过粮栈的资本家张仪亭,向北洋军阀靳云鹗承租了经四路纬二路以西的空旷地产45亩,才逐渐具有了内、外两个商场的规模,四霸是九天鞋店的资本家郭廷亮号称。大观园经过人民政府有计划地改造和扩建,才形成了今天这样全市最大的综合性商场,以次是共和厅书场(已拆除),第二剧场(现大观电影院)和第三剧场(现改为菜场)。
关键词: 大观园 历史 济南市

内容

济南市的大观园商场,创建于一九三一年(民国二十年),迄今已有五十余年的历史。最初由开过粮栈的资本家张仪亭,以长丰公司的名义,向北洋军阀靳云鹗承租了经四路纬二路以西的空旷地产45亩,于一九三一年八月,初步建成了这个商场的雏型。后来又经过多次的扩建,才逐渐具有了内、外两个商场的规模。在日伪统治时代,它曾遭受过两次火灾的破坏,而在先后修复重建后,仍有过一个时期的畸形繁荣。那时它已成为旧社会藏污纳垢,剥削压榨,以供反动统治阶级尽情享乐的场所。
  在日伪和国民党反动政权时代,大观园内一直存在着一些黑暗的封建势力。有几个恶霸土豪们,勾结官府,称雄道霸,结党成帮,为非作歹。人们受到欺凌和压迫,都是敢怒而不敢言。那时有人要在园内经营生意,必须经过这些家伙们的认可,才能得到一席之地,还要忍受各种的勒索和敲诈,如果少有反抗,就将遭到飞来横祸,轻则寻衅打骂,重则家破人亡。几十年来,有过不少这类事件。从建立大观园开始,直到济南解放,这些压在群众头上的地头蛇们,号称“三亭”,“四霸”。三亭是创办大观园的张仪亭、李新亭和鄷芝亭。四霸是九天鞋店的资本家郭廷亮号称“东霸天”;振鲁阁饭馆的娄振卿称“西霸天”;永祥百货店的李执彭称“南霸天”;××杂货店的金桂贞称“北霸天”。济南解放后,这些家伙们虽然失去了反动政权的后台,但仍在暗中继续作恶。经过一九五一年镇反运动,在群众的揭发控诉下,人民政府对这些恶霸土豪们,分别进行了镇压,才彻底摧垮了园内黑暗势力。
  解放后,大观园经过人民政府有计划地改造和扩建,拆除了旧房棚屋,展宽了园内道路,兴建了门市楼房,调整了商业布局,将原有内外两个商场连成一片,才形成了今天这样全市最大的综合性商场。
  大观园原有内商场,主要是个娱乐场所,也包括部份商店和摊贩。场内首先建成的是第一剧场(现大众剧场),以次是共和厅书场(已拆除),第二剧场(现大观电影院)和第三剧场(现改为菜场)。它们建成后的演变情况如下:
  一、第一剧场是全市较大型的戏院,楼上楼下可坐一千二百余人,平时以演京剧为主。最早海派名须生李桂春(小莲子)曾在这里长期演出过连台本戏,如“狸猫换太子”“西游记”等。以机关布景为号召,当时也颇能叫座。后来就由孟家班的孟丽君等常年上演京剧。那时就改称大众剧场。“文化大革命”期间,只演那几出样板戏。现已恢复上演京剧和地方戏曲,日场放映电影。
  二、共和厅书场原在内商场正门里,也叫“四面厅”。设有藤椅茶座,演唱歌曲、相声、曲艺和京剧清唱等节目。当时著名京韵大鼓演员白云鹏、小彩舞,单弦艺人荣剑尘,相声演员小蘑菇等,都曾在这里演出过。以后就由王风久、赵红云等艺人常年演唱。一九四一年后,共和厅演唱班子,迁往经二路青莲阁书场,这里只是卖茶水,供游人休息。解放后,因扩建商场,就将共和厅拆除了。
  三、第二剧场初建时,原计划在这里上演评剧、豫剧等地方戏,后来改为专映电影,定名为大观电影院。那时除了外商经营的“新济南电影院”(现职工剧院),专映有声外片外,大观影院还是全市最早放映有声电影的一家。解放后,经过整修扩建,楼上下可坐千余人。国产的首部立体影片《魔术师的奇遇》,就是在这里放映的。
  四、第三剧场原在这里演出过魔术、杂技和小型歌舞节目。一九四〇年冬季,一场大火,几乎全部烧光。后来就未再兴建。在原地搭起敞棚,成为出卖新旧书籍和图画文具等的摊贩集中地。一九五三年,曾在这里挖出了汉代古墓。一九六〇年以后,这里改建成食品商店。不久又扩充为现在的蔬菜和各种副食品商场。
  解放前大观园的外商场,是以各种商业店铺为主,也包括许多摊贩和其他特种行业。这里有绸布、百货、鞋帽、图书、饭馆、照像、理发、镶牙等大小商店约二百家,再连同各种的摊贩,共计约有四百家之多。
  外商场开辟后,走道两旁就成为各种商店和摊贩的集中地。在东西两边的空地上,一些打拳卖艺的,拆字算挂的,说书唱戏的,修理缝补的和叫卖各样小吃的摊子,各据一方,招徠主顾,形成一派热闹景象。
  大观园内的大小饭铺,最多时有三十八家。其中较著名的有:
  一、马家馆精制的牛肉馅水饺,油多味美,是济南市的名吃之一。冬季卖涮羊肉火锅,也颇出名。
  二、赵家干饭铺精制好米干饭,把子大肉,经济实惠,为历下著名小吃。
  三、北京馆的粗、细条抻面,冬季卖爆、烤、涮羊肉,是地道北京风味小吃店。
  四、曹家扁食楼的猪肉水饺,〓精味美,与众不同。
  五、文升园的油〓、馄饨,也是有悠久历史的济南名吃之一。
  六、几家包子铺,各有特色,它们是:天丰园(狗不理)的天津包子;大观楼的济南包子;文盛居的鸡肉灌汤包子;张怀德的洛口包子;刘家包子铺的芹菜猪肉包子;振鲁阁的油煎包子。
  七、张贯勇米粉铺的高汤米粉,也是济南的名吃之一。
  八、德豫兴和祥记两家羊肉汤铺,精制羊肉汤,是河南名吃,别有风味。
  九、小洞天饭馆的砂锅菜和炸春〓、小笼烧卖等,是地道北京风味的小吃。
  十、半里香的〓饼,有牛肉、猪肉和韭菜鸡蛋等〓的,是山东清平县的特有小吃。
  上述这些饭馆,在公私合营后,除了马家馆(已改名为春光回民饭店)和天丰园至今仍继续营业外,其余均进行了合并、改组或转业。一些有特色的小吃店,已不存在。
  外商场路东的“丽华台球社”,当时是园内比较高级的娱乐场所。它的地方并不大,楼上设有几张球台,有女招待陪客打球,并供应咖啡和茶点。多是些有财有势的人物,借打台球,大谈各种交易。解放前已歇业。
  原有的新明戏院,设在外商场东边,演出“五音班”,“滦州布影”等小戏,以后改为国泰电影院。公私合营后,此处又改为民艺剧场,专演各种曲艺节目。“文革”期间,这个小戏院被取消了。外商场西边,还有一处“新新戏院”,解放后被拆除,现已改建成一处曲艺厅。
  晨光茶社是专演京口相声的场所,于一九四一年开办的。解放后继续演出,直到“文化大革命”才停演。
  在日伪统治时期,大观园内还有七、八家公开营业的大烟馆,其中最大的一家叫“龙云阁”土膏店,它的楼下卖鸦片,楼上设铺位,并有单间和通铺之分,可供几十人开灯吸毒,还有女招待十余人代客烧烟。她们打情骂俏,形同妓女,借以吸引顾客。日本投降后,公开的大烟馆虽然取消了,但是园内仍有秘密贩卖毒品的。如原正大果品店经理阎振芳,以经营干鲜果品为掩护,私运大批鸦片烟,辗转出售,后为人告发,已被
  枪决。
  在七七事变前,大观园内,就有三、四家日本浪人开设的“自面房子”,专售“海洛英”“吗啡”等毒品。那时军阀韩复榘统治山东,曾高喊禁毒,成立了戒烟所,大抓吸毒犯。但他们竟不敢进入这类的“日本洋行”,只能在门外等着捕人。济南沦陷后,园内贩卖毒品的洋行,竟增加到十一、二家,多数是些朝鲜人(都叫他们“高丽棒子”),打着日本旗号开设的。这是日本侵略者,实行毒化中国人民的罪恶行为。在国民党统治期间,虽然也喊禁毒,实际上仍有不少吸毒和贩毒的人。只有在解放后,才将毒品的老根彻底拔掉。
  原来在外商场东西两边的空地上,曾有不少跑江湖的艺人,开场献技。如耍飞叉的刘仲山(一撮毛),攀杠子的王少臣,摔脚的佟顺禄等人。他们以表演技艺为号召,兜售自制的“大力丸”“追风膏”等药品。这只是些一般的草药,并无多大疗效,但也不至于吃出毛病来,因而还能借此谋生。后来这些人有的患病死去,有的吸毒身亡,有的已改做别的营生了。
  在日伪和国民党时期,园内还有一些相面算挂的,如李亚仙、小诸葛、铁算盘、宁静道人等。他们都是些久闯江湖,有相当社会阅历的人。凭着察言观色的本领,迎合顾客的心理,胡诌一通,骗取钱财。如李亚仙的生意最好,每日收入,最多时能有几十元。济南解放后,这些家伙们已消声匿迹,不知去向了。
  以前园内还有专治花柳病的诊所,专治脚垫、瘊子、雀斑的药铺,后来也分别另予安排了。
  解放前大观园内各种商店,虽然约有二百家,但一般是资金不多,周转不灵。如绸布业十几家,资本最多的也只有一、二千元。百货业十八家,平均每家不过千元。有些生意较好的商店和饭铺,也是依靠与私营银行、银号的往来透支,以维持日常的营业。当遇到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时,他们有的就难于应付,只好被迫歇业或转让别人了。
  解放后,经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这个商场的布局,也作了相应的调整,有的商店合并了,原有的摊贩都改为集体合作店了。在十年动乱中,大观园曾被改名为“东方红”商场,园内一些小型娱乐场所取消了,卖各样小吃的店铺撤掉了。一般商店的上门时间甚早,一黑天就无处买东西,给下班的干部、职工,造成许多不便。“四人帮”垮台后,这个商场已恢复了“大观园”原名称,场内的商业店铺,也作了适当的整顿,各种行业的营业情况,已日趋兴旺繁荣。

知识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本史记述了济南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其中,有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敬爱的周恩来同志倡导的,是我国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在人民政协的整个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济南是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省会所在地。

阅读

相关人物

张竹轩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济南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