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芝宅邸万竹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中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343
颗粒名称: 张怀芝宅邸万竹园
分类号: K878.3
页数: 8
页码: 113-1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怀芝宅邸万竹园、其中包括园林布局、顺理成章、建筑装饰、巧夺天工等情况。
关键词: 张怀芝 万竹园 济南

内容

在济南提起张怀芝这个人,大家不一定很清楚,若提“张扒皮”这个绰号,可以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他在济南建造了一处官邸,坐落在市中区西青龙街东首与国货商场隔街相望,占地面积21亩,是一座古典民族建筑风格的三合院。《续修历城县志》载,这座宅邸系元代赫赫有名的山青水秀“万竹园”遗址。明代改称“通泺园”(泺系趵突泉古称)。元代有一位首相叫殷士儋,号川棠,曾在此隐居建园,筑有水上精舍,曾名“蒙斋亭”。该园遍地栽植花柳,景色十分宜人。清康熙年间有进士王苹,号秋史,亦定居该园。因“蒙斋亭”位于“望水泉”上,以“望水泉”位列七十二名泉之二十四位,故又名“二十四泉竹堂”。这座宅邸历史悠久,几易业主,历经沧桑,今日景观虽已无元、明昔日风姿,但仍不失山青水秀、林茂花丰、柳飞莺啼之美。清康熙壬午年(公元1702年)后,因园内林木废管,建筑失修,日趋荒芜,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园古迹竟遭肢解,面目全非了。后又为陈、金、赵三大家族所分割占用,任其废兴取舍改建为宅、园、店、畦,成为古历城西关外农、工、仕、商群居谋生的地方。
  民国初期,旧军阀张怀芝督鲁前,对该园遗址已垂涎三尺,他凭借手中权势,不惜巨资征占该地辟建宅邸。从1912年到1917年五年间(《济南建筑史稿》载),他滥施权威,征集了大江南北名工巧匠,大兴土木,兴师动众大造私宅。私宅建筑规模雄伟,结构严谨,工艺讲究,是一个园林式古典建筑群体。它不仅具有北国王府风彩,又具有南国园林特色,是一座东、西、前三层套院组合式平房住宅与园、桥、亭、泉、水统一的建筑群体。不仅有古典民族建筑风格,又有较高文化艺术欣赏价值,堪列齐鲁大地名园之列。这座宅邸从园林设计到建筑装饰浑为一体,堪称一绝。我曾借考证地名工作之便,邀请张怀芝遗孀担任向导,游览了全园逐个角落,经其四姨太亲口讲述,故留下深刻印象,至今记忆犹新,今特记述于下。
  一、园林布局,顺理成章。这所宅邸建设布局充分利用了独有泉、池、河、湾优越条件,建楼、台、亭、阁于其间,其施工与工艺之精细,可谓尽善尽美无可挑剔。宅邸中,山、桥、林、木处处可见,因地制宜分布于东、西、前三座院落中间。其雕梁画栋工艺之精湛,更显宅邸古朴典雅、秀丽端庄。全宅邸院院相通,渠渠相连,舍筑水上,园在花中,游客远临街首可闻园内流水潺潺声响;若举目隔门远眺,见翠绿丛丛环于太湖石间,给人以身未入园始觉耳目全新之感。双眸瞅视当可望见鸭子桥上石狮对卧,雄姿凛凛,好不威风。若步入其园顿如误入白虎巨堂,令人毛发悚然。进园门在假山东南隅外扬院门楼之下,建有泉池,乃“东高泉”。泉池四周花砖砌墙,倍感朴实。园西南角处,建造了人工喷泉,泉水四溅,东西相映,喷珠吐玉,好不壮观。游人足踏阶石缓步西院,只见曲廊飞檐,柳桥花亭,尽收眼底。据说这就是“蒙斋亭”故址,也是“望水泉”的所在地。这里原为张氏子弟读书吟诗的书斋,也是塾师的休息场所。这幢书斋环于泉边,桥亭架于泉上。沿小石桥走进二院门,见门额上端高悬长匾,上写“中流砥柱”四个大字,笔力之苍劲,令人看后激昂不已。北移咫尺之地,就是二、三院落之间的泉池,其建筑规模略大于前庭“望水泉”,泉池四壁均布有精雕砖刻,可谓刀笔生辉,形象逼真,令人目不暇接。在泉池的东西侧,嵌有棂格楼廊,池底暗渠细流,西穿花园,东汇趵突泉中。池中红鲤游弋,池上石桥通架,桥柱刻有“六面亭”一页长匾,石桥上雕刻工艺堪称精美。水亭飞檐楹柱,山嵌花格玻璃窗棂,无一处不是雕刻佳作。沿小桥向北,见迎面处三进院门扉,该院与二进院建筑布局大体相同,惟正厅森严宽阔,倍感肃穆清幽。据说这就是张氏祠堂故址。庭园布局大方、工艺精细。“白云泉”亚似一名娴庄淑女懒卧园中西南角处,池60平方米见方,深约3米许,池水清澈如玉,游人慢步至此,顿感清心明目、精神振奋。其泉源于“白云泉”,水流迂回细如玉练,故名“玉带河”。“四面亭”罩立桥头(现已拆除),原有风磨铜铸巨狮,高约2米半,今日已影踪不知去向。据说昔日此地雄狮矗立小桥南北,颇似巡更守园的卫士,全神贯注,忠于职守,竟不敢擅离一步。另一座竹亭建于花丛之中,颇似花海行舟,格外耐人寻味。东、西、北三处花厅均为古典建筑。在花园边隅,北花厅前建造窖房数排。厅后有藏书楼,楼身占地50平方米,系双层木楼,四周垛口在济南解放时被炮火炸毁,该木楼藏书达万卷,焚烧过半,所余画刊全部捐赠省图书馆。花园内遍地古树异花,石木雕刻,碧泉曲水,鱼珍鸟贵。据说人世间稀有的“墨丹兰菊”、“金莺凤鱼”等珍品,该园应有尽有。在花园深处,给人以“岸柳拂渠环园过,亭桥流水游鱼红,石径曲幽花丛处,蝶舞蜂飞上萝腾”的明快感。
  二、建筑装饰,巧夺天工。从该园前后左右有数不尽的石刻精雕,其工艺之精、图象之美,确令人赞不绝声。不仅数量多、质量好,且花样品种繁多,可谓千姿百态、形类众多。游人看后有眼花缭乱之感。院门前石狮与玉麒麟,形大者威武雄壮,形小者玲珑剔透,堪称大小匀称,栩栩如生。其飞禽走兽之造型,颇有“呼之即应、唤之即醒”的魅力。门簷上端石雕刻有“云马腾海”、“飞燕翱翔”等;另有象、狮、虎、豹、刀、枪、剑、戟与文房四宝、琴棋书画等。走兽颇似护门卫士,虎视耽耽,令人望而生畏。人物石雕有:“王羲之爱鹅”、“朱元璋喜石”、“陶渊明嗜隐”等生动造象。另有“八卦太极”、“佛供四宝”等神幻迷信作品。院中所有建筑均镌刻木镂,画面有“耕樵渔读”、“丹凤朝阳”、“喜鹊登枝”等。在“四面亭”上刻着“葡萄漫架”、“金鲤登龙”。在“六面亭”上嵌刻着“云龙吐水”、“八仙过海”。东楼门厅刻有:“岁寒三友”、“八仙宝件”等等,其雕刻工艺维妙维肖,胜似神工降凡,其刀笔纵横如飞,画面别致新颖。再说园内砖雕艺品,更属上乘佳作。西院泉池砖壁刻有:“鸳荷戏水”、“鹿衔灵芝”、“二龙捧寿”、“白云飞凰”等,真是无一不精,无一不美。
  这座宅邸从园林布局和建筑装饰,确有独到之处。从设计艺术与构思完美,堪属稀世佳作。以现存实物评价,称得起是古典建筑史上的瑰宝。它充分显示了中国炎黄子孙惊人的智慧、高超的工艺。据张怀芝遗孀介绍说:“张为建造此宅邸,除不惜巨资百万外,所有建房人工、物料、器械均系动用当时炮兵五师辎重营的士兵和器械、车辆,担负运土填坑、拉石搬木,从一点一滴都是仰仗士兵的辛勤劳动和血汗建成的。全宅邸院墙均用小米粥汁,拌和灰土浇灌砖缝筑成。由此不难看出“张扒皮”其人是何等贪婪无厌,不恤民力。难怪民间流传一句谚语:“王府一官邸,耗尽万民脂”。真是形容得恰如其分。张的亲人后裔还说:“这所宅邸建成后,张很少使用。因张及其亲眷长期寄居津、京,此园建成后,仅作行馆备用。”1933年张病死后,其后人纷纷来济,将其家私瓜分殆尽。1951年,宅邸转卖国家,曾为省人民检察院、省医疗器械公司等单位做办公用房。到1980年交园林部门接管,经整修后对外正式开放,成为全省人民公共游览场所。1985年李苦禅纪念馆建于园中,每逢节假、公休日,来参观游览者络绎不绝。它不仅为泉城济南风光增色添辉,又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今天,它又为改革、开放的济南做出积极、有益的贡献。

知识出处

市中文史资料

《市中文史资料》

本史记述了山东济南市中文史资料第一辑、其中,本辑选编了有关史料17篇,在编撰本辑的过程中,承蒙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市中区工商联、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宝元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张怀芝
相关人物
济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