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流水制造阿胶的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桥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277
颗粒名称: 东流水制造阿胶的概述
分类号: R286
页数: 4
页码: 242-2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天桥区东流水街制造阿胶的概述。
关键词: 济南 阿胶 制造

内容

一提起阿胶来,大家都知道出自于平阴县东阿镇。其实昔日的济南也曾出产过阿胶,而且质量也相当好,并远销中外各地。
  济南的阿胶出产在天桥区泉水淙淙的东流水街。这条街现已划入五龙潭公园内,无影可寻。昔日此地阿胶厂相当多,买卖也很火爆,商贾来往如织,繁荣一时。为什么阿胶发展在这里?因为此地得天独厚,泉水多,甘甜清冽。如东西密脂泉,甘甜如蜜;温泉,味甘性温;醴泉,味甘美;其他如贤清泉、天镜泉(江家池)、灰湾泉、灰池泉、混沙泉、月牙泉、濂泉、北洗钵泉等20余处,皆清洁如玉,味甘如醴,具有熬制阿胶的天然条件。而且这里紧临西关商业繁荣市区,有估衣市、篦子市、剪子市、筐篓市、鲜果市、柴草市、竹杆市、麸糠市、制锦市等,又是交通咽喉,因而商贾云集,市场繁荣。所以阿胶就在此处安家落户,逐渐发达。
  阿胶,因原产地为山东省东阿县(今为平阴县东阿镇)而得名。它与人参、鹿茸并称为中药“三宝”。其传统制法为:每年春季,选择纯黑无病的健驴,在狮耳山放养,在狼溪河饮水,至冬季宰杀将驴皮浸泡狼溪河内四、五日,然后刮毛洗垢,再浸漂数日。洗干净后,切成小块加入参、蓍、归、芎、桔、桂、甘草等药汁,水煮过滤后,倒入金锅,兑入阿井水,用银铲搅动,用桑木文火熬三昼夜,加入冰糖、绍酒、豆油熬成膏状,舀出冷固切块阴干便成。成品阿胶以呈琥珀色、半透明、味甘咸、气味清香者为上品。
  由于阿胶有延年益寿的功能,因而受到有钱的老年人的青睐。济南是山东省经济文化中心,富贵人家较多。有人想发财致富,便在东流水地带开设了阿胶作坊,据可靠文献记载,清乾隆年间,已有制造阿胶作坊,不过只是为了自用兼及推销,产量很少。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有人来此开设阿胶作坊,租赁房屋院中搭棚,聘请制胶技师制造阿胶,年产量约有3000多斤,销路也不广。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医赵树堂交际广、有办法,他向这家作坊订制阿胶加工包装,对外推销远至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祁州(今安国县)药市会。从此,这家作坊的产量大增,获利也多。
  同治元年(1862年),普利街滋德堂药店见赵树堂经营阿胶获利,也在该街设立“魁兴堂”阿胶厂,诊病兼营阿胶。聘请阿胶技师刘春云、刘代云兄弟二人,负责制作阿胶,年产量数千斤。又被赵树堂订购去,向外地运销,买卖兴盛。光绪十一年(1885年),制胶技师司益臣也来此成立“延寿堂”阿胶厂。因他的技术好,所熬制的阿胶质量较优,很受人们欢迎,远近争购,曾远销江南各省,经常销往河南禹州(今禹县)药市会,特别是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的药商争来抢购,誉满江南。以后人们认为这是发财途径,不少人来该街开办阿胶厂,如“同兴堂”、“同义堂”、“广城堂”等胶厂争制阿胶,各领千秋。从此济南的阿胶声誉大振,堪与东阿抗衡。
  宣统元年(1909年),济南老药店宏济堂经理乐镜宇,看到这是很好的买卖,是发财致富之道,也在此街开设了“宏济堂阿胶厂”,聘请闻名的技师刘怀安负责制胶。他改进了阿胶旧工艺,研究出先进的制胶技术,创出“宏济堂”独家产品,分12种牌号,质量特佳,超过东阿阿胶,所以他生产的阿胶远近争购,不但推广到全国各地,而且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国。
  辛亥革命后,又新开设了四、五家阿胶厂。“七·七”事变前有“延寿堂”、“德成堂”、“九鹤堂”等,济南的阿胶大大发展,远销海内外,受到热烈欢迎。“七·七”事变后的日伪时代,因受到日寇的摧残,阿胶厂多数破产,日渐萧条。
  济南解放后,阿胶生产得到复兴,阿胶厂发展到八、九家,有的厂职工达百人以上,年产量达10余万斤。1951年济南阿胶曾参加上海物资交流大会,受到各地代表的赞扬,定阿胶为山东特产,为济南争了光。1957年公私合营后,将各家阿胶厂合并为“济南阿胶厂”阿胶产量大大增加,年产量30余万斤。后来,为保护环境,由东流水街迁至东郊黄台,改称“济南宏济阿胶厂”。从此,东流水街阿胶厂无影无踪,泉水又恢复了往日的清澈秀丽的景色。

知识出处

天桥文史资料

《天桥文史资料》

本书共刊载44篇文稿,力求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展现近百年来发生在天桥区域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沧桑变化。

阅读

相关人物

刘玉澂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