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与云庄别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桥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224
颗粒名称: 张养浩与云庄别墅
分类号: K820.852
页数: 6
页码: 39-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养浩的经历、事迹和他的云庄别墅。
关键词: 历城 张养浩 云庄别墅

内容

张养浩(1269—1329),字希孟,号云庄,祖籍章丘,自他祖父起迁居历城北园。他少年时刻苦攻读,早负文名。方20岁经荐举任东平学正。23岁北游大都,上书中书省平章政事不忽木,为不忽木所赞赏,授为礼部令史,历御史台掾、中书省掾,与元明善、曹元用并称“三俊”。外放任堂邑县尹、博平县令,都有惠政。
  1301年,元成宗病死,其侄武宗海山即皇帝位。立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拣选才俊任太子宫僚,张养浩受召任太子司经,继转太子文学,调监察御史。
  皇室的过度奢侈,造成财政困难。武宗采纳权奸脱虎脱、三宝奴建议,另立尚书省专司理财,也就是专管增添税收、加强搜刮。命二人为左右丞相,总治百司。诏书宣布,朝野震动。张养浩不畏权奸,上疏请停建尚书省,并在朝堂上引据世祖忽必烈时曾两次另建尚书省理财,结果是奸相阿合马与桑哥祸国殃民,万方怨恨的往事应作为鉴戒。后又奏上万言的《论时政疏》,针砭时政十大弊病,如赏赐太侈、名爵太轻、幸门太多、异端太横、取相之术太宽等,都是针对皇帝和权相的。这样的奏疏,武宗海山当然不纳,更触怒了脱虎脱、三宝奴。张氏得到的是革职不再录用的处分,脱虎脱还阴谋罗织罪名加以陷害。张氏见大祸将临,只好孑然一身,潜归乡里。
  不到两年,武宗病死,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他即位后第一道诏书就是撤销尚书省,并将奸佞脱虎脱、三宝奴等处死。召回张养浩任中书省右司都事,不三年,擢翰林直学士、侍讲学士、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又两年,升礼部尚书。
  仁宗采纳李孟、程巨夫、张养浩的建议,恢复自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以选拔才能。延祐二年(1315年)张氏任知贡举(大主考),主持了元朝的首次进士科考试;延祐五年又主持了第二次进士科考试。他兴奋地写了《贡院试笔》诗,表示要“得人麟凤瑞中原”,要“莫使刘蕡李豸冤”,也就是要选拔有文才有品节,敢直言时政的贤能士子。张氏实现了他的愿望,第一次取中了张启岩等56人,第二次取中了霍希贤等50人,其中不少成为元史中极有卓越成就的人物。张养浩以文章选拔人才的识力,对当时确实做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
  仁宗在位的10年,是张氏在政治上有作为的时期,1320年仁宗病逝,由16岁的儿子英宗硕德八刺继位,张养浩调参议中书省事(丞相助理)。英宗要在灯节时在宫中大张灯火为鳌山,张氏知道这是奢侈荒嬉的苗头,又上疏切谏。英宗闻有谏疏来,甚为恼怒,但看完了张氏奏疏,反而喜道:“非张希孟不敢言,有臣若此,吾复何忧!”立罢灯火,并奖赐张氏织金币帛。
  正在这帝眷方隆,下一步即会就任副相时,张氏却以父病归侍为理由,坚决辞职,返回济南。如从当时政局看,这是有根由的。原来在仁宗时,右丞相铁木迭儿,因贪脏枉法,卖官鬻爵,罪恶累累,为仁宗罢免,几乎杀掉。当仁宗方逝,英宗还未即位,这个名列《元史》奸臣传的巨猾乘机又回到丞相职位,大权在握,展开血腥的屠杀与惨酷的打击,刚正之臣,排斥殆尽。张养浩的处境也是岌岌可危,只得急流勇退,回济隐居。他吟出了“正胶漆当思勇退,到参商才说归期,只恐范蠡张良笑人痴!”的散曲小令,道出了不与权奸共事、朝事难为的心情。
  张养浩告别官府后,回到故里历城北园,建筑了云庄别墅。中有云锦池、雪香村、遂间堂、处士庵;绰然、拙逸、乐全、九皋、半仙5亭;这些亭子散布在园中,翠竹环绕,绿树掩映,景色艳丽。尤其是绰然亭的美景,更是引人入醉。正如张养浩赋曲说:春来时绰然亭香雪梨花会,夏来时绰然亭云锦荷花会,秋来时绰然亭霜露黄花会,冬来时绰然亭风月梅花会。绰然亭四季鲜花掩映;遂间堂飞檐挂云,画梁红柱;处士庵长廊曲连、古朴典雅,曲径通幽;走入清香飘逸梨花怒放的“雪香村”,风光迷离,如入醉人的神仙境界。“云锦池”清澈晶莹,一尘不染,犹如一颗明珠,闪闪发光,池中映日荷花别样红,香飘四溢。
  园中还有十座奇丽的太湖石,称为“十友”。其中著名的是麟、凤、龟、龙“四灵石”。这些太湖石散布在翠竹、碧松之中,伴立着朱楼鎏金的玲珑彩亭,显得更加绚烂美丽。
  云庄别墅东望单椒秀泽的华山,西观平展如屏的鹊山,而且莲塘蔬圃,四面环绕,清香飘逸沁人心脾。因此张养浩赞美说:鹊华中间,爱江心六月寒,荷花绽,十里飘香散。云庄之秀美,为当时济南园林中之最。张养浩还赞美说:树连村,山为界,分开烟水,隔断尘埃。桑杯田,相襟带,锦里风光春常在。看循环四季花开,香风拂面,彩云随步,其乐无涯。张养浩在这里终日读书撰赋,他在文学上不朽的代表作品散曲,大部分是在这时写出的。他完成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简称《云庄乐府》)和《归田类稿》等著作,丰富了我国文化宝库。他经常游览济南的名山胜水,写下了大量的诗篇。
  他在归里的8年中,元朝先后6次以吏部尚书、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等高位征召,他均坚辞不赴。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陕西连年大旱,饿殍盈野,元廷又第7次下诏,征召张养浩任陕西行台御史中丞,主持救灾。这时,张氏在济南城里宪衙街(今省府前街)新建的住宅方落成。他本想终生“挂冠”归隐,享受“逍遥散诞”的生活。诏使到来激起他的爱民思想,立即散其家产于乡里贫穷人家,登车启程。
  当张养浩行至河南的新安硖石一带,看到“死者已满路,生者与鬼邻”、“饿殍盈途不忍看”惨绝人寰的景象,他一面嘱地方官设法救济生者,掩埋死者,一面凄怆地赶到西安。他采取了各种措施,如开仓赈济,散发库存钞锭(纸币)办理平粜,劝谕富民出粟给予奖励等办法。他未有一日安居,亲自周历各县督视赈务,昼夜勤劳,心身交瘁。仅仅4个月,虽救活秦民百万,可张氏竟因劳染疾而卒。“秦民痛悼如失父母”。死后,元廷追赠摅诚宣惠功臣,封滨国公,号溢“文忠”。
  张养浩遗榇归葬济南北园云庄庄东(明清以来云庄即名张公坟庄),坟墓现为济南市文物保护单位。他在城内的新居,因曾经元廷七次征召,其弟子张起岩取名“七聘堂”,以彰张氏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明初改为张文忠公祠,有后裔奉祀。旧有明初的张氏塑像及元代《七聘堂记》碑、张氏家训碑、张氏手书诗词碑,均毁于10年动乱时。
  张养浩遗著传世的有政论文《为政忠告》,全书贯穿着儒家正统的爱民恤民、勤本富民的思想。有诗文集《云庄类编》24卷,他的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一卷,可以说是元散曲中的珍品。传世的元散曲,多是写酒楼歌馆男女风情的,而张氏之作则多是歌颂河山田园风光与揭露宦海险恶、同情贫苦群众的作品,和他爱民恤民的思想是一致的。
  张养浩在政治史、文学史上,永远闪烁着光辉。

知识出处

天桥文史资料

《天桥文史资料》

本书共刊载44篇文稿,力求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展现近百年来发生在天桥区域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沧桑变化。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桂敏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