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盛斋酱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文史资料第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185
颗粒名称: 济盛斋酱园
分类号: F762.7
页数: 3
页码: 112-1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东阿老城的济盛斋酱园建于清朝初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远近闻名的酱菜园、其中包括了腌制酱菜的技术等情况。
关键词: 酱园 技术 平阴县

内容

东阿老城(今平阴县东阿镇)“济盛斋酱园”建于清朝初年(1644),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远近闻名的酱菜园。它位于东阿西城,大门口上方有一黑底金字、葫芦形招牌,古色古香,典雅大方,格外引人瞩目。
  “济盛斋酱园”腌制酱菜的技术是酱菜名家传授的,开始的技师是来自临清城王家胡同的徐德仁、徐德奎师傅。尔后,又从东阿老城传到济宁。济宁的“玉堂酱园”建于1714年,比“济盛斋酱园”晚建70年。据“济盛斋酱园”高氏后裔高连庆说,他家的酱园原在滑口对岸江庄营业,东阿老城早有分店。其曾祖高玉来兄弟十一人,高玉来行三,分家时分得了祖业——东阿西城的“济盛斋酱园”。高玉来接管酱园时,年仅十六岁。他虽然年轻,但勤劳苦学,艰苦创业,酱菜质量逐渐提高,生意兴隆,销路越来越广。
  “济盛斋酱园”主要经营五香疙瘩咸菜、磨茄、酱瓜、什锦小菜等,其中以五香疙瘩最为出名,曾远销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过去在上海、天津、北京、沈阳等大城市的名门大户,大都喜欢吃东阿酱菜;在山东省府济南尤享盛名,曾与济宁的“玉堂酱园”齐名。“济盛斋酱园”之酱菜不仅是个人小酌、招待宾客之佳肴,也是馈送亲友之佳品。
  “济盛斋酱园”酱菜的腌制分水腌、酱腌、醋腌多种。制作过程中,严格操作,倒缸、晾晒绝不许混入杂物或滴进汗水。其所腌制的酱菜之所以有鲜明、清脆、咸甜、五香等之特点,除腌制技术高超之外,还有三个原因:一是在腌制中使用狼溪河的河水,河水清甜可口;二是它的主要原料是狼溪河畔的土地所产的疙瘩,有清脆、无丝等优点;三是制作上掌握腌制火候,一切工序清洁卫生,做到不生醭,不生蛆。
  随着时代的变迁,“济盛斋酱园”也历经仓桑。1938年6月,日军占领东阿城后,酱园的房子被扒毁,酱缸被砸烂,酱园被逼停业。
  1947年1月东阿老城——东阿镇,由东阿县划归平阴县。解放后在平阴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济盛斋酱园的传统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使东阿镇的酱菜业更加兴盛。

知识出处

平阴文史资料第五辑

《平阴文史资料第五辑》

本史记述了平阴县的文史资料第五辑、其中包括吴鸿渐烈士纪念、碑揭碑典礼纪实熊善隆当选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和任职、我县第一个村党支部的建立及其活动情况、智勇双全的武工队长张杰同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