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视察北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桥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4106
颗粒名称: 毛泽东主席视察北园
分类号: A712;K928.6
页数: 5
页码: 51-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毛泽东主席视察北园、其中包括还是办人民公社好、水稻、稗子、从此、人民公社在全国兴起等情况。
关键词: 毛泽东 视察北园 天桥区

内容

在天桥区北园镇水屯村的东北角,即现在北园镇第一中学的校院内,毛主席的高大塑像矗立在校院的中央。在塑像后边,东西方向耸立着一座长达20米、高7米的标语坊。正面墙壁上写着“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就是三十多年前毛泽东主席视察过的地方。当年,毛主席曾在一棵槐树下和北园的干部、群众亲切交谈,在一个草棚里和每一位农民群众一一握手。为了纪念这个幸福时刻,这棵槐树取名为“幸福槐”,草棚取名为“幸福棚”。现在草棚已不复存在。七八年省政府在这里立下碑文,把这里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曾陪同毛主席视察北园的原省委书记处书记谭启龙同志,在相隔30年后,故地重游,于一九八八年三月二十一日,高兴地又来到当年毛主席视察过的地方参观,并回味了这难忘的时刻。
  为了记录下这段历史,我们于九0年二月份,专访了当年向毛主席汇报工作的现天桥区农委主任李树诚同志。当时年仅二十四岁的李树诚同志任乡党总支副书记兼北园农业合作社社长。他兴奋地给我们讲述了这一段历史的前前后后。李主任风趣地讲了“仨四巧遇”的故事。他说:“一九五八年八月九日,毛主席来北园视察的时候,毛主席正是64岁,陪同毛主席视察的谭启龙同志年正44岁,而我那年正是24岁,三个‘四’巧合了”。谈完这个巧遇的故事后,李主任把他记忆中的这段历史讲述如下:
  一九五八年八月九日上午,北园农业社和水屯村的领导接到上级通知,说过午上级领导来这里视察工作。干部群众听了都非常高兴,大家都为迎接领导的到来而紧张的忙碌起来。可谁也不知道是哪级领导来视察,所以,有的在询问,有的在猜测,可万万没想到是毛主席来这里和群众见面。
  这天下午三点多钟,几辆小车在水屯村停了下来。当从汽车里走出一位身材魁梧的人后,一下子被在场的干部群众认出来了。“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干部群众立刻沸腾起来。
  陪同毛主席视察的有省委书记处书记谭启龙、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等同志,市、县领导也陪同主席来到了水屯村。谭启龙同志介绍后,毛主席亲切地和社、队干部握了手。主席高兴地说:“都到齐了”。话后,大家陪同主席向大面积水稻试验田走去。
  当主席兴致勃勃地来到田边一个草棚前,主席弓着腰进了草棚,一一向这里的农民握手问候。主席握着孙守法的手问:“多大年龄了?”孙守法激动地回答说:“四十多了。”接着又握住韩茂林的手问多大了,小韩兴奋地回答说:“十八岁。”主席笑着说:“你还是个娃娃哩!”当主席走出草棚转向稻田时,看到大面积的水稻长势喜人,非常高兴。有些稻穗伏在路旁,主席连忙嘱咐说:“别踩了稻子,要爱护庄稼!”。
  这里的水稻很好。主席一边看,一边向社主任李树诚同志询问水稻的品种、深耕密植、施肥、灭虫等管理措施,李树诚等同志一一向主席作了回答。主席听了高兴地说:“好,你这个人,不干就不干,一干就干大的。”当主席神采奕奕走进稻田后,顺手揪了一穗稻莠子苗,土名叫“稗子”。主席说:“我们那里叫糁子,一亩也能打三四百斤哩。”
  绕万亩水稻试验田一圈后,主席和大家来到一棵槐树下(现在的幸福槐),询问什么时间办的大社,规模有多大,丰产田怎样管理,水稻长势好的措施等问题后,李树诚同志和其他社队领导又一一作了回答。这时,在场的人都向主席提出一个问题:“小社合成大社叫什么名字好?是叫农业大社好,还是叫集体农庄好?”对大家的询问,当时主席没有回答。在回来的路上,主席问李树诚主任:“怎么没见到地里有妇女干活呢?”李树诚主任回答说:“妇女都到稻池劳动去了。”主席说:“到我们南方,干活的主力都是妇女。”
  主席来到水屯庄头,停下和大家一一握手告别,又乘车到省农科院去看棉花试验田。主席走后,社队干部集合在杨庄村,谈论见到主席的兴奋激动心情和做好水稻生产的工作。大家正在兴奋地谈论着,这时县里的领导回来了,传达了毛主席“还是办人民公社好”的指示。
  为什么毛主席在这里确定叫“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原来主席已作了大量调查,广泛地听取了干部和群众的意见。主席来北园视察的前两天,即八月七日,毛主席到河南省七里营视察。在那里,主席看到村门口挂着“七里营人民公社”的大牌子。究竟叫什么名字好,七里营干部群众也向主席提出了这个问题。主席对七里营人民提出的问题,来山东又征求了省、市、县、社领导的意见,于是正式发出“还是办人民公社好”的号召,从此,“人民公社”在全国兴起。

知识出处

天桥文史资料选辑

《天桥文史资料选辑》

本史记述了山东济南天桥文史资料选辑的第二辑、其中,本辑选编了有关史料二十二篇,奉献于众,以飨读者。编写中,承蒙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谨致谢意。由于水平所限,纰漏之处在所难免,恳望批评指正。

阅读

相关人物

樊长征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天桥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