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民间器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972
颗粒名称: 德州民间器乐
分类号: K892.24
页数: 4
页码: 272-275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德州市德州市民间音乐分布广泛,门类繁多,形式多样。充分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与精神面貌,活跃了人民群众的文娱生活,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创作才能是德州市人民世世代代流传、创造的宝贵艺术财富,德州民间器乐的情况。
关键词: 德州市 民间 器乐

内容

德州市民间音乐分布广泛,门类繁多,形式多样。充分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与精神面貌,活跃了人民群众的文娱生活,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创作才能是德州市人民世世代代流传、创造的宝贵艺术财富。
  民间音乐有器乐、声乐两大部分。声乐部分另有专述。兹将器乐部分概述如下。
  器乐含打击乐、弦乐、弹拨乐、吹奏乐等。
  打击乐分布最广,村、镇、街、机关、学校、工厂都有,有的有两套至数套。
  大鼓,亦名架鼓。鼓为木帮,两端鞔牛皮,端径80—120厘米,园形,中间四面置铁环悬挂于鼓架,行动时由大车拉载或四人扛抬,大木棒鼓槌,由一至四人敲击。或摁鼓心,或敲鼓边,或敲鼓帮,或单槌敲击,或双槌齐下,或敲或捂,或颠或搓,致使鼓点有抑有扬,有顿有挫,有强有弱有急有缓。时若暴风骤雨,铺天盖地;时若风吹游云,轻盈飘渺;时若狂涛巨浪,汹涌澎湃;时若细流潺潺,宁静缠绵。花点繁多,变幻无穷。伴以大钹二至四副,每副两片,铜质,30—40厘米径,有10厘米凸腔,穿皮绳系红布缠于手,两片随鼓点敲击,时而高举过顶,时而拢于怀中,声音宏亮悠扬。饶二至四副,每副两片,铜质,30—35厘米径,有6厘米凸腔供乐手抓拿,为大饶
  穿插随鼓点敲击,两片轮番旋转,声音清脆悦耳。大锣一面,铜质,50—70厘米径,乐手一手提锣,一手握锣槌随鼓点、伴饶跷敲击,音响宽宏浑厚,节奏有序不紊。
  架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时期,祖先们为驱逐野兽袭扰、相互联系或遇有喜庆即敲打竹、木、石、陶、骨等器皿,使其发出不同音响,历代沿袭应用,逐渐演变形成了锣、鼓、钱、饶、钟、磬、铃、梆等整套功能各异的打击乐器。应用于祝贺喜庆、官员出巡、打更报点、敬神祭祖、御敌报警、拒敌助威、说唱伴奏等方面。或击鼓鸣锣,或撞钟敲梆,或锣鼓跷钹齐鸣,或一种乐器单击。在戏曲舞台与文艺作品中经常见到或听到的如:两军对垒中的战鼓震耳、号角齐鸣,官员出巡时的鸣锣开道、击鼓升堂等,是对古人当时实际生活的描绘。在今人的现实生活中仍沿袭应用。诸如遇有匪患敌情,肇事点双槌擂鼓,告急求援,外围村屯闭警以单槌击鼓或鸣锣相应循序向四方扩散。各村屯乡勇,闻锣鼓声全副武装迅速奔赴肇事点,共同御敌。如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义和拳聚义药王庙;1926年,(民国15年,)红枪会奋起抗击德州道尹林介钰;1940年,沦陷时期,黄沙会聚众攻打日、伪军盘距的德州城等。方园数十里,村村鼓响,屯屯锣鸣,乡勇义士,披挂上阵,轰动千百户,集结数万人,浩浩荡荡,威风凛凛,谱写了城乡人民齐心御敌的壮烈史篇。人们还以鸣锣撞钟报火警、水警、催丧、集众。德州解放前,城区撞钟报火警,以南门城为中心,有前三后四左五右六之规,闻锣后即知起火方向,以便赶往救援。解放前夕,砸顽固、斗恶霸、惩办土豪劣绅,架鼓起了巨大作用;敲起架鼓,带着土豪劣绅,串街游集,鼓舞了群众斗志,砸掉了土豪劣绅威风。架鼓更主要是用于祝贺节日,敬神祭祖。每年春节,自正月初一至二十五,村村街街都抬出架鼓,自天明
  敲到深夜;架鼓声若风啸雷鸣,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此外,七月十五放河灯,八月十五庆仲秋,运河泛水接大王,天气久旱祈甘雨,部分村屯,也抬出架鼓敲打。解放后,架鼓逐渐为小鼓代替,架鼓已遗存无几了。
  小鼓,亦名堂鼓,木帮,两端鞔牛皮,端径35—40厘米,长园形,小木棒鼓槌敲击,敲法同架鼓。伴以大镲二至三副,每副两片,铜质,15厘米径,形若大钹。小镲二至三副,每副两片,铜质,15厘米径,形若大钹。小镲二至三副,与大镲同,略小。旋锣一至二个,铜质,20厘米径。堂锣或稣锣一面。用于戏曲和民间舞蹈伴奏。解放后取代架鼓成为民间主要敲打乐器。年关、节日、庆功、祝捷、致贺、报喜、集会、游行等都要敲锣打鼓。常用的锣鼓套子有:“急急风”、“秧歌点”。
  此外,打击乐器还有墩鼓、手鼓、腰鼓、环鼓、高跷鼓、货郎鼓、八角鼓、渔鼓、竹板、梆子、木鱼、简板、板鼓、木板、鸳鸯板(亦名黎铧片)、牛胯骨、钟、磬、牌、瓶、碟、碗、铃、碰铃等,多系伴奏乐器或导具。
  弦乐有京胡、京二胡、二胡、四胡(亦名四根弦)、高胡、板胡、低胡、坠琴、大擂、软弓子二胡等;弹拨乐器有三弦、月琴、筝、琵琶、正琴等;吹奏乐器有笙、管(含大管、小管、双管)、笛、箫、唢呐、埙、箎、大号(亦名牛腿号)等。这些乐器,流传于民间,活动于年关、节日、庙会、敬神、祭祖。用于伴奏,也用于独奏、合奏、重奏。并出现了僧、道、尼、吹鼓手等一些职业和半职业的吹奏团体和个人。解放前的吹奏团体有永庆寺、南门城、水馆驿、大王庙、上岛寺的僧、道,长庄路姓的吹鼓手,他们不仅吹奏于德州城乡,还应聘到南皮、东光、枣强、献县、章丘、天津等地吹奏。解放后陈庄乡五里庄的埙、箎合奏、黄河涯乡的大擂拉戏曾参加过地区举办的民乐
  会演。经常吹奏的乐曲有:“天地牌”、“送情郎”、“海青歌”、“小开门”、“大开门”、“朝天子”、“八仙庆寿”、“一串鱼”、“小番”、“虞舜薰风”、“双悲调”、“柳青娘”、“柳摇金”、“万年欢”、“勾勾双”、“凤凰双点头”、“叠落金钱”、“哭皇天”、“雨打芭蕉”、“夜深沉”、“三潭印月”、“百鸟朝凤”、“将军令”、“十面埋伏”、“步步高”、“斗鹤鹑”等。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第二辑

《德州文史第二辑》

出版者:山东新华印刷厂德州厂印刷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德州文史、历史人物、人物春秋、文物古迹、民间艺术及传说故事、特产与风味名吃、文史纵横、德州新貌的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孙世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德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