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五里冢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943
颗粒名称:
五里冢遗址
分类号:
K917
页数:
2
页码:
195-196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五里冢遗址,位于市南郊五里冢村北30米处。冢为台形,遗址底面东西长110米,五里冢遗址的情况。
关键词:
德州市
五里冢遗址
内容
乐陵市五里冢遗址,位于市南郊五里冢村北30米处。冢为台形,遗址底面东西长110米,南北宽约60米,总面积6600平方米。其中,重点保护范围,东西长94米,南北宽45米,台高2.3米,占地面积4230平方米,为一阜状。
建国前后,此处曾出土过陶俑、陶狗、陶罐、釉瓦、宝剑和铀鼎等,大都流失于民间或被外地文物商贩收购。
1956年开展文物普查,县文化部门于此处采集到黑陶片、蚌片等,山东省人民委员会确定该遗址为乐陵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1972年9月、1975年7月,山东省博物馆和省社科院考古队,先后两次派专家到此实地考查,通过对出土的石斧、石镰等文物的鉴定,确认该遗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德州市发现最早的一处龙山文化遗址。该遗址含有三个以上文化因素,突破了我省新石器时期文化分布的界限,扩大了认识原始社会物质文明的视野,对研究当地历史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和保护价值。1977年2月23日,山东省革委正式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3月,原德州地区文化局组成工作组,再次对该遗址进行了考查,在遗址南侧面进行了局部剖拆,划出了一般保护范围和重点保护范围,并协助五里冢村成立了保护小组,订立了《五里冢遗址保护公约》。
五里冢遗址出土的文物标本主要有:1971年3月出土灰陶罐2个;1972年8月出土磨制石斧1个;1973年在遗址南侧底部出
土磨制石镰2个;1975年出土卜骨1个、骨锥2个、鹿角1个、陶环残块2个、鬲足2个、陶纺轮2个等。此外,还有汉砖、唐罐等。遗址西侧和南侧已露出汉砖墓壁,南侧还有明显的灰坑。
五里冢被确认为龙山文化遗址,彻底纠正了乐陵县名来历因“阿斗墓”得名说的谬误。传蜀汉后主刘禅降魏后,封为“安乐公”于此地,死后葬于今县治南(五里冢)一大高丘上,而县因此得名乐陵县。此说在境内盛传,历时已久,甚至连乐陵旧志也照录不察。山东社科院和河南社科院的考古专家对此说已予以彻底否定。《历代陵寝备考》、《三国志·蜀志卷》等历史文献指出:刘禅降魏后,于景元五年(公元264年)封为安乐县公,但只虚封爵,而无户邑,至泰始七年(公元271年)“薨于洛阳”。《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指出:“安乐县为三国魏置,后封蜀后主刘禅为公国……,故城在今京北顺义县西南”而乐陵自前202年(汉高帝五年)置县,从未改称为安乐县,《洛阳古今谈》载“考:今(洛阳)城东北35里,翟家村东北,约当故洛阳城东北角,有地俗称‘阿斗城’者,想系后主刘禅之墓地也”。河南社科院洛阳考古队考证,阿斗墓在汉魏洛阳故城东北侧,并对其进行过发掘。由上所述,五里冢遗址,绝非刘禅之墓葬,乐陵县名的来历用“阿斗墓得名说”更是完全错误的。五里冢遗址确有古墓葬,但所葬何许人也,有何遗物,尚待发掘考证。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第二辑》
出版者:山东新华印刷厂德州厂印刷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德州文史、历史人物、人物春秋、文物古迹、民间艺术及传说故事、特产与风味名吃、文史纵横、德州新貌的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任万善
责任者
辛鸿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德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