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939
颗粒名称: 龙门石刻
分类号: K917
页数: 2
页码: 190-191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传说上古时代是氏族“有穷氏”居住的部落,是我国古老的县城之一,龙门石刻的情况。
关键词: 德州市 龙门石刻

内容

平原县,传说上古时代是氏族“有穷氏”居住的部落,是我国古老的县城之一,它地处鲁西黄河冲积平原,马颊河贯穿境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后汉刘备任平原县令,因“勤政”、“恤民”留下的传说更是脍炙人口。刘备因张飞鞭打贪官督邮,怕得罪上官,造成杀身之祸,兄弟三人夜间由“水门洞”中逃走。后人在其逃跑的遗址修建了“龙门”。其实,修建“龙门”之今城,则是北齐天保二年(551)徙城后所建,已经原非故地了。
  “龙门”原建筑在城垣东南角水门桥上,外通“莲花池”,内通“琵琶湾”。它初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又重修一次。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帝南巡路经平原时,
  留下一首《平原行》的律诗,诗中有:“大都龙门务辞工,传奇乃至失平公”之句,因而对“龙门”又重新大修一次。
  “龙门”建筑分上下两层,上层是“文昌阁”,下层便是“龙门楼”。楼上之洞,圆壁起拱,因外连环城河的小桥流水,故有清朝御史平原人董讷之弟董调题的“起龙桥”三字石刻小碑,立于桥端之上。
  “龙门楼”的建筑,虽不是雕梁画栋,层台耸翠,却具有重檐叠阁,居高临下之姿。每当天气晴朗,登上雉堞,凭栏眺望,极目四野,颇有心旷神怡之趣。
  “龙门楼”正面,有一青石刻的龙门碑,嵌在洞楣之上,异常醒目。这块碑高152厘米,宽64厘米,厚17厘米。碑无花边,质朴无华,中间刻有高100厘米,宽50厘米,一笔而就龙飞凤舞的狂草“龙门”两个大字。起笔之处形似“龙头”,笔力苍劲,气势雄伟,别具特色。
  “龙门”二字究竟出于何人手笔?传说很多。有人说系刘备手迹,又有传说是张飞所书,旧志中有“内阁中书平原邑人张栻题碑”之说,但这两个挥笔潇洒的连体大字,却倍受历代文人的嘉许。
  早在二百多年前,除四方游人拓印远携之外,当地有不少人将其拓捶下来,四处售卖,也颇获利。十年前,由工艺美术单位,将“龙门碑”拓片请北京“荣宝斋”用细绢裱衬后,在广州交易会上展销,不但国人争购,并且流入日本。由此可见,“龙门”二字,确是一件碑刻书法中的艺术珍品。
  如今,“龙门楼”虽遭破坏,而“龙门碑”却完整无损地保存在平原县图书馆。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第二辑

《德州文史第二辑》

出版者:山东新华印刷厂德州厂印刷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德州文史、历史人物、人物春秋、文物古迹、民间艺术及传说故事、特产与风味名吃、文史纵横、德州新貌的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焦力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德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