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924
颗粒名称: 禹王亭
分类号: K917
页数: 2
页码: 158-159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德州市禹王亭,是大禹治水留下的一处古迹,同时又是一处龙山文化遗址,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关键词: 德州市 禹王亭

内容

禹王亭,是大禹治水留下的一处古迹,同时又是一处龙山文化遗址,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它的具体位置:在十里望村东南400米,东距故城4100米,距徒骇河1650米,西距津浦铁路625米,南距火车站3500米。遗址现状,原为台状土丘,多年水土流失与群众用土冢丘逐渐缩小,周围夷为平地。现冢丘东西长60米,南北长52米,总面积为3120平方米。
  作为古迹,源于《史记》。尧舜时(约4000多年前),洪水滔天,波涛滚滚,百姓无处安身。鲧奉命治水,九年而无功,舜帝将鲧处死以谢天下,并起用鲧之子禹继承父业。禹察看天下水势,采用堵与疏相结合的治理方法,披星戴月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开九州,陂九泽,度九山,终于战胜洪水恶浪,从此沼泽变良田,水乡成沃土,而禹之功绩,则如日月之行空,万民共仰,千代传颂。
  大禹治水率众曾到禹城,为察看水势,在城西十里处聚土成丘,留下一块“高十仞广倍之”的土圪垯,后人称之为“具丘山”。后人为纪禹功,在其驻足的具丘山修庙建亭,取名禹王亭。
  禹王亭始建于唐代。后诸朝扩建修补,至明代改建禹迹亭,翰林院刘士骥作《禹迹亭记》记之。亭毁后,禹城知县张克宽于明万历十二年捐资置地改建禹王庙。禹王庙雄伟壮观,但由于年久失修,墙宇倾欹。中州姚邑,于明天启四年重修之。清
  康熙五十年,禹城知县曾九皋重修禹王庙,改称禹王亭,亭内塑禹王全身坐像。
  清末民初,禹王亭香火兴旺,春秋庙会常在此举行,民众社团祭祀活动频繁。由于战乱和长年失修,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禹王亭亭毁屋塌,仅剩下一个满目荆棘,杂树丛生的荒冢了。
  1996年初,市委、市政府决定,弘扬大禹精神,重修禹王亭,让世代思大禹美德,承大禹功业。工程于96年5月29日奠基,97年12月竣工,累计完成投资850余万元。主要建筑有具丘山、禹王亭、禹王殿、配殿、山门、湖泊和二期将建设的拜殿、钟鼓楼、碑亭、碑廊、牌坊等建筑。主建筑禹王殿为五开间的清式建筑,重檐、歇山、九脊顶。殿内神龛,雕龙贴金,金光闪耀。3.2米高的禹王塑像威坐龛中。殿后扩建了具丘山,山上建有八角重檐双排柱亭。整个修复工程占地100亩。集园林绿化、水泊、古建为一体,成为凭吊古风,激励后人的教育基地。
  (禹城文史委供稿)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第二辑

《德州文史第二辑》

出版者:山东新华印刷厂德州厂印刷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德州文史、历史人物、人物春秋、文物古迹、民间艺术及传说故事、特产与风味名吃、文史纵横、德州新貌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