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植根大地为苍天——回忆父亲郭澄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922
颗粒名称:
植根大地为苍天——回忆父亲郭澄清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11
页码:
145-155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德州市我的父亲1929年出生在山东宁津县郭杲村,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以后回本县中小学任教并担任领导工作,主持创办了《宁津日报》《宁津文艺》等报刊,植根大地为苍天——回忆父亲郭澄清的情况。
关键词:
德州市
植根大地
郭澄清
内容
我的父亲1929年出生在山东宁津县郭杲村,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以后回本县中小学任教并担任领导工作,主持创办了《宁津日报》《宁津文艺》等报刊,先后担任过宁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时集公社党委副书记、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务,从1952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从1971年先后担任了山东省文化厅创作办公室主任,文化厅党组成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政协委员。父亲因积劳成疾于1989年8月在济南病逝,享年60岁。30余年来,父亲共发表诗歌、民谣300余篇,散文及报告文学200余篇。
我们的父亲是中国共产党培养起来的当代文学家。他离开我们十年了;他为新中国的文学事业付出了全部心血,为承担文学的责任献上了生命。
我们敬爱的父亲,您在哪里?您去了——回归了大地,您将永远属于养育您的大地。我们深信,您更属于苍天,属于您曾参加建筑的民族文化的苍天。您在苍天和大地之间,在您人格魅力和身后留下的文学作品构筑的基座上,以无私无畏的崇高献身精神,树立起足以让咱们全家和子孙后代敬仰的纪念碑。
一
深深地爱着我们的父亲,您还记得吗?五十年代的乡间,小路弯弯,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像一条小溪,曾流淌您的儿子泥土芬芳的童年。
那时,我们和母亲还在乡下老家生活。您在县委工作,您总是从这条小路回家,我们欢天喜地地迎上去,爬上您的自行车,弟弟坐在前面,哥哥坐在后面。弟弟喜欢按响车铃,引来一群童年的伙伴。
我们小哥儿俩总是手拉着手,沿着这条通往县城的弯弯小路去迎接您回家。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来来往往,我们走出去的路越来越远。有时候,我们顽皮地攀上路边高高的白杨树,遥望小路的尽头,扩展着眼中的地平线。
后来,您回家越来越少,我们对这条您回家的小路开始失望了。爷爷是个非常细心的人,带我们踏上了这条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到二十华里以外的县城帮我们找父爱。可总是找上的时候少,扑空的时候多,同事们说您下乡去了。有时候我们爷孙住下等上两天,您还不回来,我们就沿着那条乡间小路再走回家。我们成年以后才明白,您那是去农村工作和深入生活,您就是这样写下并发表了一百多篇中、短篇小说,二百多篇散文、报告文学和许多首诗歌民谣等作品。您的短篇小说《黑掌柜》、《公社书记》、《嘟嘟奶奶》等作品无不带着浓浓的农村生活气息。您常说:“文学离不开生活,生活是文学的家园。”
我们的父亲太不注意照顾自己,您只有拼搏、拼搏……在拼搏中升华着您的精神和情感。那时我们觉得自己的父亲很坚强,很乐观,他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但我们哪里知道,您正接受着家庭、工作、文学三味真火的冶炼。您不能舍家,您要
付出精力为老人多送一些温暖;您不能舍工作,工作中您总是抢重担;您更不能舍文学,文学是您的事业,您的生命,您心灵的家园。
我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告别五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已是应该入学的少年。我们的父亲耕耘的文学事业,也开始进入一个硕果累累的季节。您已经在大地扎根,同人民特别是同农民群众已是心心相连。
二
六十年代初,根据党的政策,母亲和我们弟兄四个从农村迁到县城安家。
您在县城安家以后,仍然常年在农村深入生活,您和那些乡村干部、房东大娘大爷、朝气蓬勃的农村青年们感情是那样深。那些质朴的农民在生活中是您的朋友,在文学创作中这些农民又都是您笔下的人物;作品完成以后,这些农民更是您作品的读者。您一天天、一年年加深着和农民的感情,同他们一起摸爬滚打、喜怒哀乐。您在农民群众中感受着生活,在文学的天地里享受着人生的苦辣酸甜。
身为共产党员的父亲,您是那样无私地对待利益和金钱。
1963年,您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社迷》,您高兴,我们全家高兴,热热闹闹庆贺一番。您得了1600多元稿费,全部交给了爷爷。有人说您孝顺,有人说您这是标准的孔孟之道,您却说这是血脉相连的感情。您说自己欠爷爷的太多,回报太少。
紧接着您又出版了《小八将》、《公社的人们》两部短篇小说集和《社迷传》一部中篇小说。那时国家还没有摆脱经济困难,人民还没有摆脱生活困难,您把三部书的稿费全部用于交党费和捐给灾区人民,没给自己留下一分钱。当时母亲有些不
理解,我们也不理解,您周围的同志也说这样做太过头了。后来我们懂了,我们的父亲对人民的感情太深,您只想着国家,只想着群众,心里唯独没有自己。
那时您出版了几部文学著作,在文坛上有了些影响,不仅有人把您的一些作品翻译成外文,还有一些文学艺术部门要调您去任职,职务、待遇和工作条件都比县里好,可是您都谢绝了,坚持在县里工作,因为你留恋人民群众,留恋乡村生活,留恋基层工作。您说您割舍不了文学的根。
咱们又搬家了,我们还没弄清根源,就走进一个荒凉的大院。
那是一个旧社会大户人家的作坊,北房好一些,东西偏房很破旧。咱们家搬进了潮湿低矮的东房。东房有一根屋檩已经断了,在屋内顶着一根木柱子,很不方便也很不雅观。当时我们真不懂在县委办公室任领导职务的父亲为什么把家搬到这鬼地方。安家以后我们才知道原来北屋住着一位抗战老八路,原来您是为接近这位老八路才搬到这里来的。
您参加过解放战争,打过济南战役,您非常尊重那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功勋卓著的老前辈,您非常热心同这些老同志接触和一起工作。
搬家之后,工作之余,您就和同院的这位老八路“纠缠”在一起,一起讲打鬼子,一起研究社会人生,一起到户外散步,一起拼杀象棋。这一住就是十几年,一直到那位老八路去世以后,咱们家才搬出小东屋,住进了好一些的房子。
对于这位老八路,您给予了无限的深情,也从这位老八路身上汲取了精神力量和文学营养。在您那些抗战体裁的文学作品里,处处闪现着这位老八路和他的那些战友们的影子。
您在和这位老八路相处的日子里,完成了长篇小说《决
斗》的初稿,长篇小说《龙谭记》也完成了创作前的准备工作。
您就这样千方百计地深入生活,把自己植根人民生活的大地。您曾自豪地说:“搞文学创作,我有根,我有生活。”
就这样,我们敬爱的父亲从故乡这个偏僻的小县城,走向了全省、全国……,成为中国文坛注目的青年作家。
三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我们像老黄牛一样为党和人民工作着的父亲,您的长篇小说《武装委员》已经开始印刷,却被迫停止出版了,您的一部中篇小说,也在出版社印出清样后被派性组织销毁。从此,您开始被揪斗和关“牛棚”。
您被迫搁笔了,您不再写任何东西,您开始集中精力读书,蹲“牛棚”成了您读书的好机会。在这期间,已经不允许您读被称为“毒草”的文学书籍,您便更认真地读马列和毛主席著作。我们能看出,您不是做样子,而是真研究,您需要精神的太阳照亮人生。但是,您的脸似乎越来越痛苦、失望和愤怒。
有一天我们问父亲:“您最崇拜的作家是谁?”您说:“用崇拜这个词不好,不过我可以这样说——我最尊敬最喜爱的文学家是鲁迅”。我们幼稚地接着问:“鲁迅和那些较有名气的文学家或者和你比较怎么样?”您感慨地说:“孩子,这可大不一样了,这样说吧,如果我可以在文学上跳跃两米的高度,那些著名的文学家们则可以像鸟儿、像飞机飞在蓝天。”“鲁迅呢?”我们接着追问,您激动地说:“鲁迅更像曹雪芹、更像莎士比亚,他是地球卫星、他是能在天外遨游的宇宙飞船。”
从此,我们经常向您请教文学知识,您也开始喜欢和我们讲这些问题。您曾对我们说:“我写了短篇小说《社迷》,还出版了中篇小说《社迷传》,我知道我没写好。其实‘迷’是人对
一种事物开始喜爱的初级态度,是迷茫的眷恋。我国就正处在社会主义‘迷’的阶段,我走不出困惑,所以中短篇都没有写好,题中之意也没写出来。这个主题该写!以后有条件,‘社迷’这个主题我要再写!”现在我们才体会到,您是多么希望社会主义走出迷失,您再去写您的“社迷”呵!可惜您的愿望……
在那个极左的“文革”年代,您守护着心灵,守护着信念,您的情感在历史浩劫中仍然在继续升华,您的精神在厄运的摧残下仍然向高处登攀。您生命中最壮丽的时刻,终于一步步向我们临近了。大约一个月后,您非常郑重地对我们的母亲说:“我不服,民心不服啊!革命老干部被整的太惨啦!如果他们完了——传统就丢了——人心就跨了——民族就完了……不行!我要写部反映老八路老革命精神风貌的长篇小说……”
我们是您心灵搏斗的证人。
从那天开始,我们更懂得理解父亲。陪您到田间散步,您曾多次喃喃地自言自语:“文学的责任,……文学家的责任……”我们很少说话,默默陪您走,您低头思考时,眼睛看着路面。
有一天,您昂首远望,问我们:“谁能说清楚苍天是什么?”您自问自答:“其实,苍天是人心、千万人心、亿万人心……其实,苍天是文化、民族文化、人类文化……”,您接着对我们说也是对自己说,“盘古先开天,女娲又补天,屈原曾问天,悟空敢闹天……可是今天,或许,我们面临的正是苍天在塌陷!那么,我们怎么办?我们怎么办……?”突然,您攥紧了拳头,“吾心不能沉沦,这书我一定要写!书名我也想好了,就取名大——刀——记。”
从此您开始忙起来,您去看望和安慰那些挨批斗的老干部,有些老干部也千方百计来找您,一谈就是半天。村里的父老乡
亲不仅来看您,给您送些吃的东西,还有人把您请到家中吃饭甚至住上几天。这是乡亲们担心您别垮了身体,更怕您再被派性组织抓去。
当您忧国忧民的心灵攀上一个精神的高峰,正准备拼死一搏的时候,您却被组织安排去地区军分区和济南军区搞文学工作。后来您又成为《奇袭白虎团》剧组编创人员。
四
把责任当成生命的父亲,您调省文化厅任创作办公室主任之后,马上就急急火火赶回来。您在县城没有落脚,直接回到乡下老家。
您那次回来是安排好了机关的日常工作,向省委请了创作假。您要伏案著书了,您要写您的长篇小说《大刀记》了。您语重心长地说:“过去这是我自己的心愿,我自己压给自己的责任。现在不同了,我已经和省委汇报了,已和许多老领导说了,已经和国家及省出版社的有关领导谈了,我写这部书现在是党交给的任务,老领导老革命家们压给我的责任了。”
为了写出历史的沉重,您把《大刀记》从二十世纪初期鲁北大地一个灾难深重的农民家庭写起。您开始写得很顺很快,字里行间流淌着您的文采,您的激情和文学功力。您写后让我们读,然后给您提意见,您让乡亲们和文学青年们读,也向他们征求意见。那是一段美好而又难忘的岁月。
您又要走了,单位工作需要您去济南,《奇袭白虎团》剧组需要您去北京,您无可奈何地把创作停下来。您心中焦急,脸上布满阴云。我们心地善良的父亲和盼望结束动乱的人们没有想到,林彪反党集团被打倒之后没有实现天下大治,“四人帮”更变本加厉地开始了篡党夺权活动。这使您的心里又受巨大打
击。
当您又从省城回来,心里总平静不下来,情绪很不好,很少同别人说话,只是自己闷在屋里写呀写呀,一写就是十几小时。甚至常写起来彻夜不眠。
这一次您写过以后没有让我们看,而是经常写了撕掉,撕掉了再写,反反复复却进度很慢。
您动情地对老领导老同志们说:“你们现在活着,命是拣的,你们拼命的时候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我也上过战场,那只是学打仗。我现在的战场是握笔打冲锋。党培养了我,我不能当逃兵。这一仗下来,死了就算了,还活着命也是拣的。至于我自己的命运,打倒就打倒,批判就批判,坐牢就坐牢,随他的便,不做好这些准备敢在这个节故眼上写这样的书吗?”
您病倒了,挂了几天液体,医生们说您是累垮的。您的病刚有好转就又开始伏案工作。医生们劝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身体里有隐患。您笑着说:“只要我还能坚持干下去我就高兴,全面查体只能等我把任务完成以后再说了”。
春天,您在创作《大刀记》之余,开始在院子里植树。柳树、榆树、杨树……您栽了十几种数十棵树,您为树浇水施肥松土剪枝,树活了,长高了,您从心眼儿里高兴。经常自己在院子里看天观树。我们执着的父亲多么像一棵生命力顽强的树噢,像树那样把根扎在大地里泥土里,坚强地挺着躯干,向苍天伸着枝叶敞着胸怀。
1974年下半年,你的百万字长篇小说《大刀记》终于脱稿了。但是出版之后困难重重,您不说,我们也不敢问,就这样等呀等……
在邓小平同志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同“四人帮”进行的最艰苦的斗争中,在中华民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30周年之际,
《大刀记》终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作为同“四人帮”斗争的组织部分,围绕《大刀记》的定稿和出书,也曾是一场激烈的斗争。我们的父亲虽然讲过一些秘密,但那艰难甚至是残酷的斗争场面我们毕竟没有身临其境。留给我们的,也是让世人都能看到的,这就是出版《大刀记》这部书没有前言也没有后记,好象作者和编者无话可说,这种现象在长篇大部头文学著作出版中是少有的。了解内情和时代背景的人们,只能从扉页上阅读那无字的序言,通过每一页正文去听那无声的杜鹃啼血,在字里行间去感受一位普通文学家的骨气、良知和对人民的赤诚情怀。
被病魔缠身的父亲,您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更激起创作热情和旺盛精力,您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工作,又先后整理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麦苗返青》和长篇小说《龙潭记》、《决斗》等著作。您说:“阴云已经散去,大地已经归春,历史已经走出误区,如果身体允许我再为祖国和人民奋斗几年该多好呵!”可病魔还是过早地夺去了我们敬爱的父亲的宝贵生命。
我们永远爱着的父亲,您就这样去了,经过那样多的坎坷,留下那样多的遗憾,无怨无悔的去了。您一生痴情地离不开人民群众,您的工作关系调离基层,到省任文化厅创办主任、省作协副主席、省政协委员之后,仍然坚持身在农村工作和生活,您在省直机关工作18年,竟然没有在省城济南安过一天家,没有一间房,更没有调一个家人和亲属到省城工作或学习,您几次推掉组织上为照顾高级知识分子分配给您的公寓,坚持扎根农村。您临终前向组织提出的唯一要求是把您的骨灰埋在故乡的泥土里,永远和父老乡亲们在一起。您对人民群众和大地母亲怀着深深地赤子情怀。
“文革”无疑是文学的蛮荒、文学家艺术生命的墓地。我们
的父亲,您却顽强地创造奇迹。您的艺术生命力,来源于您把自己深深地植根大地;更在于您心向着苍天、心向着太阳,把党和人民牢牢装在心里。面对历史的劫难,您不屈的抗争,坚守着自己;于无声处您用文学的声音呼唤正义。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您别无选择,于是,您选择了悲壮的拼搏,您选择了以文学作为战斗的武器。您创作出版《大刀记》承担了巨大的政治压力和精神压力;更为这部著作拼垮了身体,牺牲了自己。于是《大刀记》成了“文革”中文坛上的奇迹;于是《大刀记》这部著作代替了您的名字,代替了您……
为创作出版《大刀记》,我们的父亲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但您能感到欣慰,因为您在“四人帮”大搞所谓批判“民主派即走资派”的狂妄时刻,以创作出版《大刀记》这部著作进行了顽强斗争。您能感到欣慰,因为《大刀记》这部著作曾像傲雪的梅花,在文学的冬天为纪念祖国抗日战争胜利30周年盛开。
让我们骄傲的父亲,或许,如果不是十年浩劫中恶劣的创作环境,如果不是邪恶对正义,对文学的限制和扼杀,您的《大刀记》一定会写得更好!或许,《大刀记》所承担的沉重历史负荷,所具有的特殊历史地位,比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更重要、更震撼人心;或许,如果不是十年浩劫让您必须承担起最沉重的文学责任而牺牲了您自己的一切,您植根大地为苍天的艺术生命力一定会更长久、更辉煌……
往事如昨——滴血含泪——不堪回首……
我们告慰敬爱的父亲,您的《大刀记》初版20年后又被选入《中华之魂丛书》,于1995年为纪念祖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而再版。
这是您——一位共产党人——一位共产党的文学家,曾向党和人民交上的人生答卷……这是您——对党、对祖国、对人
民——赤诚、坚贞、深沉和永恒的爱……
苍天啊——大地!我们敬爱的父亲,您属于苍天和大地。
您植根大地——就是您——永远和人民群众——身在一起——心在一起……
您为苍天——就是您——为了党心——为了民心——毫无保留地奉献上自己……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第二辑》
出版者:山东新华印刷厂德州厂印刷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德州文史、历史人物、人物春秋、文物古迹、民间艺术及传说故事、特产与风味名吃、文史纵横、德州新貌的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郭洪章
责任者
郭洪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德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