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丑张春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903
颗粒名称: 一代名丑张春山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2
页码: 104-105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德州市:“全国滑稽名丑,百代公司①曾留名——张春山演出《傻子拜门》”。一代名丑张春山的情况。
关键词: 德州市 一代名丑 张春山

内容

1956年10月的一天,山东平原县城大街上贴出了这样的海报:“全国滑稽名丑,百代公司①曾留名——张春山演出《傻子拜门》”。一时间轰动全城,人们奔走相告。此人就是应平原县委、县政府之邀,刚从北京来平原的群力京剧团团长张春山。
  张春山,原籍山东省夏津县,1894年5月出生于一个艺人家庭,从小就居北京,受家庭熏陶,酷爱京剧艺术。九岁进北京长春科班,并在成平科班学艺五年,十五岁拜名丑郭春山为师,专工文武丑戏,由名师指点,深得丑行艺旨,经专心钻研,艺技提高更快,被誉为全国名丑(绰号滑稽大王)。后先在北京鸣盛和、祥庆和搭班演戏,1920年独自组班演出。1951年顺应文艺界潮流,组建北京群力京剧团,自任团长。1956年10月,在党的教育下,他积极响应上山下乡为群众服务的号召,受平原县委、县政府邀请,经北京市文化局批准,毅然率团离京来平原,为旧艺人做出了榜样。来平原后,他亲眼看到了农村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看到了戏剧表演艺术广阔的施展天地,欣然接受了平原县政府的改编。1957年1月1日,平原京剧团诞生,张春山被任命为团长。任职期间,他以团为家,以艺为业,为繁荣平原京剧艺术和活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做出了一定贡献,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丰富的舞台艺术生活中,他博采众长,勇于创新,擅演
  各种文丑,刻画人物各具特色,表演滑稽,语言风趣,口白脆快,恰如其分。他在《一对好傻子》中扮演傻小子时,便利用自己圆头胖脸的特征,剃光头发,脸部和后脑部都精心化上脸谱,并倒退着登场,扮相十分真切,而观众则误认为是正面登场,等观众明白过来时,报有的只是一片掌声和“啧啧”称赞声。解放前,他在哈尔滨、沈阳、成都、重庆、武汉、北京、天津、青岛、济南等大城市演出,深得赞许,特别是在东北地区享有盛名,时称滑稽大王,擅演《戏迷传》、《花子拾金》、《花子巧报》、《傻子拜门》、《一对好傻子》、《姊妹顶嘴》、《老西发财发家》、《老黄请医》、《连升店》、《纺绵花》等。这些剧目,在中国百代公司均录有唱片。来平原后,他又编演了许多剧目,如《八十老人话今昔》、《葛麻》、《炼印》、《三不愿意》等,深受观众喜爱,且常演不衰,为繁荣农村文化生活尽了心,出了力。
  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张春山精心钻研,刻苦锻炼,艺高一筹,名噪一时,但他从不居精湛艺技而自傲,对年轻演员热心传艺,细心指导,耐心说戏,精心培育艺园幼苗,青年演员王兰根、石振泽等都曾得到他的教诲,艺技颇有提高。一九五四年,河南省豫剧团名丑牛得草,专程去北京拜当时在北京市群力京剧团任团长的张春山为师,并留下了宝贵的合影。(附照)
  1960年5月,他率团在淄博市洪山演出时,因患脑溢血去世。这位在艺坛奋斗了50余年的一代名丑最后倒在了舞台上。
  注:解放前,上海的一家灌录唱片的专业公司,当时在全国名声较大。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第二辑

《德州文史第二辑》

出版者:山东新华印刷厂德州厂印刷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德州文史、历史人物、人物春秋、文物古迹、民间艺术及传说故事、特产与风味名吃、文史纵横、德州新貌的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蒋富林
责任者
康连和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德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