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将领宋哲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899
颗粒名称: 爱国将领宋哲元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12
页码: 82-93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德州市宋哲元,字明轩,山东省乐陵市赵洪都村人,生于1885年10月30日(清光绪十一年九月二十三日)。父亲湘及,以教私塾为业,有三子两女,哲元居长,爱国将领宋哲元的情况。
关键词: 德州市 爱国将领 宋哲元

内容

宋哲元,字明轩,山东省乐陵市赵洪都村人,生于1885年10月30日(清光绪十一年九月二十三日)。父亲湘及,以教私塾为业,有三子两女,哲元居长。
  宋氏远祖河南商邱,又自商邱迁往直隶静海。到明代宋宣率全家从静海迁到乐陵宋家集,这便是乐陵宋氏的始祖。到宋哲元的祖父宋堪由宋家集分迁到赵洪都村,已是第十五世了。宋堪字子宜,先娶史氏继配贾氏,有三个儿子,长子名釜字湘及,即是宋哲元的父亲。赵洪都村累遭水淹,连年欠收,加之湘及先生不善经营农事,导致家业中落,生活贫困。湘及在外教书,沈太夫人携子女投靠后颜村沈氏娘家度日。其二弟禄留住赵洪都村,三弟过继到城南小郭家村,从此就分成了三支。
  湘及娶沈氏,生三子两女,长子宋哲元,次子宋春元,三子宋智元;长女宋淑真,嫁本县荣堂村曹镜兰,曹曾任过宋哲元的副官长;次女宋淑贞,嫁本县荆林村李武台,李曾任过张家口海关监督。湘及先生才华横溢,为人耿直,曾随广西桂林太守潘问楼当过幕宾,任过南宁府文牍,在山西教过家馆,并在北京被陆建章聘为家庭教师。
  湘及先生迁居沈家后,生活仍很贫苦,全家只靠菲薄束修难以度日,沈太夫人就日以继夜地纺线织布到集市上卖,这样仍解决不了温饱,还需要挖些野菜充饥。一天,沈太夫人携哲元到村外剜野菜为食,恰逢一富家空车路过,便央求车上人将
  菜筐捎回家。此人竟恶言恶语地嘲讽说:“我还怕累坏牲口呢!”说着扬鞭而去。沈太夫人含泪对哲元说:“孩子,看咱穷人求人多难哪!”哲元却说:“娘,不必伤心,等咱有了,一定帮助穷人。”此时年仅6岁。
  哲元方面丰颊,身材魁梧,聪颖沉毅,敦厚豁达。幼年就有卫国御侮之志。童年时就喜欢舞刀弄棒,聚童做戏亦多做布伍演阵,常折梃为刃,练步伐、摆阵势,赏罚严明,指挥有度,年大的也听他指挥。他和全家的衣服,因买不起颜色,都是用槐米染成黄色穿用。青黄不接时,家里断粮,哲元放学有时不回家,就摘把小枣代粮充饥。一次,沈太夫人赶集卖布,家中无人做饭,娘怕哲元回家吃凉干粮生病,就把菜团子放在窗台上晒热给儿子吃。这件事至今仍在乡里作为佳话流传。每到年底,哲元就刻印些家堂、神龛,裱糊些纸锞冥器等到年集上换些钱币,作度过年关之用。
  哲元一生简朴,直到将军高位,从不挥霍浪费。他既不抽烟,又不嗜酒。他常爱吃的主食是小米干饭,三合面(玉米、豆子、小米)窝头,馒头。菜是咸萝卜条蘸麻汁大蒜、腌鸡蛋、鸭蛋。最爱喝的是小米汤。不但平时喜欢喝,即便是行军途中,他的侍从也都用暖瓶装上小米汤以便饮用。
  哲元7岁从父读书,因买不起油点灯,早起就读熹光下,至昏黑还不忍释卷。四年读完“四子书”、诗书、《三礼》、《左传》等,不但能背诵,并通释其义。每当诵《孟子》中“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时,便铿锵激昂,愈自奋励。几年来,不但熟读了史鉴、诗文、词赋和先儒语录等,而且还涉猎了汤武、光武、明太祖及管子、晏子等古代帝王将相、历代英雄史籍,颇示仰慕,卫国御侮之志更坚。
  1900年,八国联军陷北京,哲元随父由北平返回乐陵原籍。第二年,17岁的哲元先后在前颜、后颜、李四村设馆教书。收入菲薄束修,除赡养母亲外,所余都救济穷人。此时,外侮交至,国势危急,有志之士奋起。哲元久怀救国之志,但审时度势,慨然投笔从戎,以求挽救国难。
  1907年,哲元考入北京武卫右军随营武备学堂,并补名额于北洋陆军六镇二十三标第二营。1912年春,入陆建章左路备补军任第一营前哨哨长,驻防北苑。1913年8月,左路备补军改编为京卫军第一师,冯玉祥任左翼第一团团长兼第一营营长,哲元任连长。1914年至1922年期间,哲元随冯转战河南、陕西、四川、湖南、湖北等省,历任冯部连、营、团、旅长等职。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兵变倒吴佩孚后,与孙岳、胡景翼等组织国民军,任哲元为第一军第十一师师长。1925年11月,奉系将领郭松岭在滦州倒戈反对张作霖,冯令哲元率部队自察东出热河,攻奉天,以援助郭松岭。12月4日,继阚朝玺任热河都统。12月下旬,又奉令率部由热河进兵天津,攻打李景林,李被击败溃逃。哲元胜利回住热河。宋哲元主政热河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安置杂牌军,制止滥发纸币,调整币值稳定物价,澄清吏治,保护行官文物,复兴教育、修公路、造林、开矿、放垦等诸业俱举。特别是复兴教育一事,曾筹办基金70万元,兴办学校。由于政绩卓著,深得当地群众拥戴,哲元离热河时,百姓拦车挽留,车行甚缓,日行不过数十里。
  1926年4月,国民军一军在直奉联军的压迫下,退守南口,哲元亦率部从热河撤至察哈尔、多伦一带,就任北路总指挥,率韩复榘、石友三等部负责南口至多伦一线防务。5月南口大战正急时,阎锡山出兵晋北,抄袭国民军后路,哲元改任西路军总
  司令,指挥韩复榘、石友三、方振武等部与晋军在晋北作战,7月奉军攻占多伦。8月国民军在南口战败,哲元率多伦、沽源国民军一军诸部向绥远撤退。
  同年9月,冯玉祥自俄回国在绥远五原(今内蒙自治区巴彦淖尔盟)就任国民军总司令,任命哲元为北路军总司令兼暂编第一师师长,驻宁夏负责后勤供应。1927年6月,冯玉祥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整编,哲元任第二集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11月,又出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坐镇关中,为第二集团军筹措饷需,巩固后方。当时,陕西盗匪为患,加之土著军阀割据,各霸一方,民不聊生。为了平定匪患,统一陕局,哲元亲率部队,先后消灭了张兆钾、韩有禄、田宇洁、麻振武、党玉琨等土匪,还收服了甄士仁、张九才等地方武装。
  1928年,国民军北伐时,哲元率部参战。北伐告成,他继续治理陕政,遂与陕民休养生息,恢复生产,改善生活,并大抓建设,注重教育,提倡文化,对于保护文化遗产尤多建树。西安为周、秦、汉、唐各都城所在地,宫殿、古刹、大墓颇多。在过去军阀割据时期,由于保护不力,加之监守自盗,文物丢失严重。哲元下令禁毁、禁盗,保护了许多古建筑和寺庙的佛像壁画等宝贵文物。还多方搜集罗碑铭石刻,在原有历代留传下来的碑林处,又增建了小碑林。为丰富祖国文化遗产做出了贡献。
  1929年蒋桂战争后,冯、蒋矛盾激化。5月,晋阎锡山联合冯玉祥反蒋,冯以哲元代理国民军总司令,继而冯为阎所欺骗,被困于晋祠。10月初哲元率国民军出潼关与蒋作战,因阎锡山失约,致哲元陷于孤军失利,11月退回陕西。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国民军全军组成第二方面军,哲元任第二方面军第四路总指挥,随冯对蒋作战,10月,冯、阎失败,哲
  元率部在潼关渡黄河退驻山西运城。不久,由张学良主持,将山西境内的国民军将领张自忠、赵登禹等残部编为二十九军,以宋哲元为军长,驻扎山西阳泉、辽阳、沁县一带。哲元以儒治军,特印发《四书新编》、《管子》等精装袖珍本,营以上军官人手一套,并遵循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编印《新决心手册》发之官兵,以为教材,日夜训练,士气旺盛。他还非常注重对官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逢国耻的日子,他都要举行演讲会,并在全军官兵吃的馒头上都要印上“勿忘国耻”四个字,让每个官兵铭记国难家仇,立志喋血保国。“九·一八”事变,哲元首先通电主战。
  1932年2月,哲元回原籍乐陵,为湘及先生办理丧事。其间,对四邻乡亲分别馈赠面粉一至二袋、银元10至20元,以示酬谢。对过去曾资助过他家的乡亲,另有厚赠。另外,从江西景德镇、山西阳泉特烧制了一批餐具、茶具分赠亲友留作纪念。
  1932年9月,经张学良保荐,哲元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哲元主察期间,曾监修《察哈尔省通志》,并作序:“哲元莅察次年即谋省志之创修。哲元窃以为立国之道,考旧轨,正来輶,庶政得挈,以合准绳,由百年大计立焉……。”他还主持印制了《历代创业圣哲画像》,并写了序言。
  1933年1月初,日军占领山海关后,热河告急,平津震动,张学良急调二十九军由山西开往河北通州、三河、蓟县、玉田一带,给哲元以华北军第三军团总指挥的名义,指挥布防。3月,哲元率二十九军参加了抗击日本侵略的“长城战役”,在喜峰口至罗文峪一线,避长攻短,挑选了五百健儿,组成敢死队,用大刀片,以近战、夜战,奇袭日军兵营,痛歼日军5000余人,力挫了侵略军的凶焰,使二十九军获得很大荣誉。这是自“九·
  一八”事变以来,国民党军队在北方战场上首次取得的胜利。日军报纸曾称:“明治大帝造兵以来之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而遭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历次战役战胜攻取之声威,均为宋哲元剥削殆尽。”这次胜利,用铁的事实说明,日军不可畏,中国人不可侮。哲元和二十九军威名大震,名扬四海,举国欢庆。可惜蒋介石集团坚持对日妥协政策,长城战役以出卖大片国土的“塘沽协定”而结束。
  在长城抗战前的1932年底,冯玉祥从山东泰山来到张家口,联络各方力量准备组织抗日同盟军,继续抗击日寇。哲元迫于蒋介石的压力,对冯不敢公开表示支持,也不便公然制止,只好避居北平,派人代理察省主席,与冯敷衍。1933年8月,冯玉祥被迫结束抗日同盟军事,重回泰山,哲元才返回张家口,主持察省主席事宜。1935年6月初,发生了张北事件,日寇乘机要挟,国民党政府指派察省民政厅长秦德纯与日本关东军代表土肥原谈判,订立了屈辱的所谓“秦土协定”,并按这个协定于6月19日免去宋哲元察省主席的职务。这时,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为了侵略华北,又加紧拉宋。国民党政府为迎合侵略者的要求,于8月28日任命哲元为平、津卫戍司令兼北平市长。11月底,又任宋为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兼河北省主席。不久,日本煽动华北五省“自治”,谋华北愈急。南京国民党政府再一次退让迎合,同意在华北成立特殊化的“冀察政务委员会”,以宋哲元为委员长兼河北省主席。
  “冀察政务委员会”是当时内外矛盾复杂交错下的产物。哲元想利用“冀察政务委员会”,在日、蒋之间力求自保。对南京国民党政府,即保持隶属关系,又行施变相的自主权;对日寇则在亲善名义下,进行敷衍。哲元立誓:“不丧权,不辱国,不说硬话,不做软事。”为维护领土主权的完整,不惜忍辱负重,
  委曲折中。在加强军事建设与部队训练上,更是不遗余力。除加强军队训练,还整训地方团队,补充地方武装的枪械弹药。在南苑、西苑举办大学生训练班,招收东北、华北流亡学生,成立军事训练团,在乐陵原籍招收童子军五百余人进行军事训练,秘密筹集了大量黄金,向捷克、德国和瑞典购进大批新式机枪、步枪、手枪、加农炮、大红头卡车等武器装备,加强了部队的武装力量。
  1936年,日军在北平恣意横行,设赌场,开鸦片馆。奸商和汉奸也乘机与外人勾结谋利,日本驻华特务机关包庇浪人,无视我国政府法令,为非作恶,横行无忌。哲元愤然下令逮捕首犯,封闭烟馆、赌场。日军在平津郊区购买民间土地建营房,办工厂,进行经济侵略。哲元闻报后,于是年5月29日深夜,召集二十九军将领会议,决定对日采取强硬态度,凡私卖土地与外国人者处死刑,布告周知。天津一地主租地250亩与日人,被当局拘捕查办。
  1936年8月14日,毛泽东同志在给宋哲元的一封信中,对其抗日功绩做了高度评价,对其抗日决心给予了热情鼓励和支持。信中写道:“……知先生情殷抗日,曷胜仰佩,暴者日寇入关,先生奋力边陲,慨然御侮,义声所播,中外同钦。况今日寇得寸进尺,军事、政治、经济同时进攻,先生独立支撑,不为强寇与汉奸之环迫而丧所守。对华北民众运动,亦不复继续去冬之政策。果然确立抗日决心,一面恢复1925至1927年西北军光荣历史时期曾经实行之联俄联共政策,一俟时机成熟,实行发动大规模之抗日战争,则不但苏维埃红军愿以全力为先生及二十九军助,全国民众及一切抗日力量均拥护先生及贵军全体为真正之抗日英雄。目前日寇图绥甚急,德王蠢蠢欲动,蒙古第二傀儡国之出现,大抵为时不远,冀察政委会汉奸成分之
  增加,着着向先生进逼。然弟等甚望先生能于艰难困苦之中坚持初志,弟等及全国人民必不让先生独当其难,誓竭全力以为后援……。”哲元阅后深受鼓舞。
  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不久,日寇便又提出诸如修筑津石铁路,开辟航空线路,开发龙烟煤矿,修改海关税则,收购华北棉花等所谓“经济提携”问题。哲元对这些问题,既不能断然拒绝,又不能悍然同意,采取推诿拖延的办法。1937年3月,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田代皖一郎,曾骗哲元赴宴,席间突然向他提出了“经济提携”的书面条款,迫哲元在条款上签字。事后哲元硬不认帐,拖而不办。日寇一再催逼,哲元在穷于应付的情况下,借回故乡扫墓为由,于5月21日避往乐陵原籍,以摆脱日方纠缠,静观时局变化。哲元回到乐陵以后,便给教师提供学习资料,把印发的《四书新编》袖珍本赠给全县教师,人手一部。并将印制的《宋氏族谱》,分送同宗各户。哲元还出巨款,延请本县耆宿,聘用撰写人员数十名,设立乐陵县公益事业促进委员会和县志局,编修县志、修缮文庙、建设图书馆。县志甫成,因“七七”事变爆发,未及付印,失落。哲元还计划建设公路,致力于故里文化交通事业,皆为战争爆发而辍止。
  1937年7月7日夜晚,日军在芦沟桥附近龙王庙一带进行军事演习。深夜11时许,忽有枪声数响发自宛平县东门外。此后,日方故技重演,采用“九·一八”事变时谎称“丢失一名军官”的同样手法,诡称失落日兵一名,无理要求进宛平城搜查,企图一举占领芦沟桥及宛平县城,以便控制北平。守城士兵严守哲元“晚上关闭城门后,任何人都不予开城”的命令,紧闭城门不予理睬。后经谈判,决定“先调查后处理”。参加这次调查的中方代表是当时的宛平县县长王冷斋。调查结果表明,我军并无开枪之事,而且每人所带子弹并不缺少一粒。随后,日
  军这一离队士兵很快返部。日军借口已无,只有赤裸裸地向我芦沟桥进攻,并从丰台增派援兵500余人,大炮数门,由大队长一木清直率领,旅团长河边正三、联队长牟田口亲自到前沿督战,首先向我宛平城开枪开炮。我宛平城内驻军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何基沣旅吉星文团奋起还击,英勇杀敌,全歼进攻芦沟桥日军一百余人。二十九军驻在桥北面的一连战士,最后只剩下4个人,其余全部壮烈牺牲,营长金振忠负伤。芦沟桥头一声炮响,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爆发了。
  战争发生后,哲元于7月11日晚由原籍返回天津,12日在天津发表谈话,幻想和平解决。19日晨在赴平途中,刚过北仓七号桥,即有炸弹爆炸,险些被害。20日又发表公开谈话,仍主张中日“互让”。21日起,日军即开始大规模行动。26日向南苑、北苑进攻,并提出最后通牒,限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于24小时以内,自北平附近退尽。此时,哲元已知和平无望,立即发出自卫守土的通电,表示要“尽力防卫”,但事前没有固守北平的准备,京郊一夜战斗,牺牲甚大。28日拂晓,日军以倍我之兵力,配以飞机、坦克,向我南苑军营猛烈进犯,我军仓卒应战,作出重大牺牲。第一百三十二师师长赵登禹乘车向永定门撤退,行经大红门的御河桥时,遭到敌军的伏击,被敌弹穿胸,壮烈殉国。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率教导团学生军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战斗,在20多架敌机的狂轰滥炸中,佟将军头部受重伤牺牲。学生军中有一部是哲元在山东乐陵招去的娃娃兵,也大半牺牲。就在芦沟桥这块弹丸之地,在装备处于敌优我劣,兵力敌众我寡、悬殊极大的情况下,我二十九军官兵同仇敌忾,斗志昂扬,发出了“愿与芦沟桥共存亡”的誓言,经浴血奋战,支持战事竟达20昼夜之久,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英雄气概。但因蒋介石妥协的退让政策,下令撤退,把
  整个华北拱手让给了日军。
  平、津失陷后,哲元情绪惶惑,深怕南京政府向他追究放弃平、津的责任,以减轻南京政府的咎责,借以卸罪于国人,便给蒋介石打电报,表示向中央请罪,要求给予应得的处分,并提出辞呈。后又派秦德纯亲往南京,向蒋报告“七·七”事变经过和应变情况,请求中央给以相应的处罚。蒋介石为达到先拉后打的目的,对哲元非但不加责怪,反而慰勉有加,将二十九军扩编为第一集团军,委哲元为总司令。哲元奉令后,将总部从河间移驻沧州,布防于河北大城、青县、河间一线。此时霪雨兼旬,疫疠大作,河水泛滥,平地积水可行舟。而宋军匍行于雨中,肌肤均浮肿白色,裹腿几不能解,仍前赴后继,短兵相接,英勇杀敌。是年冬,韩复榘、刘湘密谋倒蒋。韩派人联络哲元,要宋部撤守潼关以西。蒋介石获悉,对宋产生疑忌,乃缩小第一集团军建制,以削弱其力量,将宋部所属六十八、五十九两军分别调往皖北、苏北,使第一集团军仅余七十七和六十九两个军。1938年1月下旬,日寇由大名向南进攻时,第一集团军总部驻新乡,后撤至中条山区。
  同年3月初,蒋介石调哲元担任有职天权的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旋又将第一集团军撤销。而命冯治安以十九军团长名义,指挥七十七和六十九两军。此时哲元开始意识到蒋介石对他不怀好意,终日忧郁不乐。不久,因疲劳和肝病请假赴湖南衡山休养,后辗转赴广西阳朔养病。1939年春,再转四川灌县,在此,为创办抚幼院及贫民医院捐款13000元,旋即到了绵阳。绵阳是哲元和常淑清女士于1916年1月1日结婚的地方,那时又有1939年2月从山东迁去的国立第六中学,该校有许多山东同乡,有利于宋共话乡情,排遣孤寂。哲元在绵阳养病期间,建有“山东同乡会”,并拿出2000元给山东籍人购买一块墓地立
  有碑碣,死后集中葬于此地。宋还拿出700元在绵阳建立一所中学,校内建有“明轩亭”。但严重的肝病日渐沉重,终于1940年4月5日病逝于绵阳盐市街永安公寓。享年56岁。哲元于病危中一再嘱咐随侍的旧部及家人:“但愿还我山河之时,有人酹酒相告,则哲元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并勉励旧部张自忠、冯治安等努力奋斗,收复失地。4月7日,国民党政府派遣秦德纯赴绵阳主持治丧,追任哲元为一级上将,葬于绵阳北郊宝盖峰下的富乐山上。当时,国民政府在距陵墓二里许的川陕公路旁立有一座高大的“神道碑”,镌刻着国民党元老冯玉祥、于右任和著名书法家沈尹默等书写的生平简历和评价文字。哲元生前曾购置山坡凹地9亩余作为坟地,另外购买了40余亩耕地,作为自愿守墓的随从副官王贵海生活用地。宋病逝后,王副官守护陵墓直至1959年病故。1975年,人民政府拨款重修陵园时,将神道碑移于陵园之内,现已列为绵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哲元在故乡时,原由沈太夫人主持娶本县大李村李氏夫人,生有一子取名彩玉,8个月夭折,李夫人一直侍沈太夫人,后病故于天津。1916年1月1日,常淑清女士由其父从北京送往绵阳,在老医师李莲孙家与宋哲元完婚。主婚人为冯旅一团杨团长和常女士的父亲,证婚人为冯玉祥。常女士的父亲亲作喜联:“画眉轶事传京兆;坦腹东床拟右军。”上联引用《汉书》中京兆尹张敞为妻画眉,在长安传为佳话的故事,表达了对新婚夫妇和睦友好的祝愿;下联籍《晋书》中太尉郄鉴选得贤良女婿王羲之的典故,表达了喜联作者选中象王羲之那样称心女婿的喜悦心情。常女士系北京人,满族,有文化,生有一子六女。子华玉、长女景昭、次女景宪、三女景文、四女景蕴、五女景云、六女景孚。景昭嫁贾成骞;景宪嫁孙湘德,现均侨居美国;景文嫁唐祖祜,现住上海;景蕴嫁邹志红,在美国银行工作;景
  云幼夭;景孚现在美华盛顿为医科专家,嫁美国农林部电子计算机中心的明道广。华玉,按生序是行四,现在美国政府工作。哲元在战时还收养了两名义子(双胞胎),取名侯纪峰、侯纪峪。他们的生父侯万山原是哲元的部下,在长城抗战夜袭敌军营时牺牲。哲元为其义子取名“纪峰、纪峪”,正是为了纪念喜峰口、罗文峪这两个重大战役和怀念在这两个战役中壮烈殉国的烈士。近几年来,哲元远在海外的子女,先后回国为其父扫墓,受到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及绵阳人民政府的热情接待。她们看着新修扩建的陵园和保护完好的“神道碑”,十分高兴,均表示一定要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四化建设贡献力量。
  宋哲元将军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著名将领。在1933年“喜峰口”二十九军浴血抗战时,哲元曾以“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来表明心迹和鼓励全军将士;在“七·七”抗战时,又曾以“我不杀人,人必杀我”,下定抗日守土决心。并编有抗日歌谣多首,鼓舞官兵抗战士气。他坚决抗日的伟大壮举,深受国人和海外华人所敬重。在他的一生中,也经历了惶惑、忧郁和奋进的过程。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在1940年为病故的宋哲元将军联赠的挽联:“一战一和当年变生瞬间可大白于天下;再接再励后起大有人在可无忧乎九泉”,公允地评价了他的一生。
  (乐陵市政协文史委供稿)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第二辑

《德州文史第二辑》

出版者:山东新华印刷厂德州厂印刷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德州文史、历史人物、人物春秋、文物古迹、民间艺术及传说故事、特产与风味名吃、文史纵横、德州新貌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