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工队潜入德县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830
颗粒名称: 敌工队潜入德县城
分类号: K265
页数: 3
页码: 13-15
摘要: 本文记述一九四一年,日伪统治了德县城内外,敌工队为进入德县。
关键词: 德县 敌工队 抗日

内容

一九四一年,在日伪统治下的德县城内外,据点密布,封锁沟墙如网,戒备森严。除驻有日本野战兵团外,还搜罗了大批汉好,拚凑了军、政、警、宪、特等伪组织。凡出入县城的百姓,都持“良民证”,先向鬼子兵行鞠躬礼,口称“太君”,经受搜身盘问后才能通行,稍有不慎便遭毒打或关押。有很多青年妇女为免遭不幸把自己打扮成已婚妇女而冒险出入县城,一些卖菜农民和小商贩无不被岗哨勒索,有的被哄抢一空。整个德县城笼罩着一片恐怖气氛。加之土匪抢劫,苛捐杂税繁多,农业欠收,物价飞涨,广大人民陷入苦难的深渊,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我们敌工队为进入德县,曾进行过多次研究,同志们也提出过许多方案,总感到不够理想。五月端午节刚过的一天上午,我正在龙华火车站值班,九点四十分由德县开往石家庄的客车刚刚停下,便从火车上走下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头戴深灰色礼帽,身穿黑色制服,脚上穿着一双发亮的黑皮鞋,他就是“满州国”大北报社的报纸推销员赵金海,字百川,是德县二郎庙赵家的后代。他是经一位朋友的介绍专程来托我协助他推销报纸的。为了同他接近,我约他到我家中做客,由此结为好友。事后我又多次回访赵家,从而使我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在一天的晚上,石嘉植同志召开敌工人员会议,研究如何进入德县的问题。在会上我就把我和赵交朋友的经过,以及赵的家庭,职业等情况向大家作了汇报以后,大家一致认为:以赵家这把“伞”作掩护进入德县比较理想。当时确定仍由我同赵金海进行接触。我遵照石队长的周密安排,做了充分准备之后,同我妻一起乘火车来到赵的家中,假借以我外出谋职,我妻不允,夫妻之间发生争吵,求赵给劝解为由。赵金海开始听说我要外出当官,也愿同我前往,但在赵母的阻拦之下,使他打消了外出的想法,并主动劝我也留下来同他一起经商。我按照事先的安排说:“做买卖故然好,可惜没有本钱。”我妻急忙插言道“只要你不外出,孩子他舅也愿来德县做买卖,你们合起伙来,本钱可由他垫付。”赵金海听了非常满意,我也表示赞成,随即商定前往我岳父家中,同我内兄共谋经商事宜。
   石嘉植同志系陕西省富平县盘石小堡村人,满口的陕西口音,在当地开展工作很不适应,因此,他改名冒充我外出多年的内兄马玉宗由外地返回家中。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伙同庄乡张静山卖合股线,以货郎赶集串乡做掩护进行敌工活动。因此说,石嘉植同志的真实姓名和敌工队长身分,当地群众都不知道,只知道货郎马玉宗是我的内兄。
   我和赵金海为了同我“内兄”马玉宗共谋经商事宜,便离开德县乘火车来到我岳父家中。经过我们三人共同商计,最后决定在德县赵宅开设“满州国”大北报社德县分销社,由赵金海写了呈文直报“满州国”大北报社审批。时隔半月,批文下达,随同寄来委任状和工作证,委任赵金海为社长,马玉宗为外务主任兼记者,我为记者。我们立即为报社迅速开业而做准备,为此把赵宅内三间东房整理好,刻制公章和招牌,且每人还制做了一个黄布红字的袖章。为了求得敌伪机关的支持,我们先后走访和“谒见”了日本司令部司令山口,及其直属特高查调班班长何野一郎,真勃特别行政公署专员雷恒成,伪德县县长佟昌五,以及军、政、警、宪、特机关。每到一处我们就吹嘘为“中日亲善奔走呼号”,为“皇军圣战而效劳”,从而得到日伪各机关的重视,特别是何野一郎对报社的成立很支持,并拟定报导内容以示关怀。由此,“满州国”大北报社德县分销社于七月十五日宣告成立。这不仅为我敌工队潜入德县奠定了基础,而且为我们敌工工作的开展,开辟了广阔的阵地,象一把锐利的宝剑,直插入敌人的心脏。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书从黎明前的《黎明报》、德石敌工队战斗生活片断、 德州武工队历史简况、 解放德州之战等方面介绍了德成的文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