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制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806
颗粒名称: 八旗制度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1
页码: 1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清代满族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八旗制度的简介。
关键词: 清代 八旗制度

内容

八旗制度,清代满族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明万历二十九年(一六○一年),努尔哈赤在“牛录制”的基础上初建黄、白、红、兰四旗,万历四十三年,增建镶黄、镶白、镶红、镶兰四旗,共为八旗。每旗(满语称“固山”)下辖五参领(满语“甲喇”),每参领辖五佐领(满语“牛录”)。凡满族成员分隶各佐领,平时生产,战时从征。八旗制度在建立初期,兼有军事、行政和生产三方面的职能,是与当时满族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对推动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入关后,满族统治阶级利用八旗制度加强对人民的控制,作为一个军事组织,八旗军队与绿营兵共同构成清代统治阶级统治全国的工具。凡八旗成员统称“旗人”,与州县所属“民人”以不同形式同受清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役使。清亡后,八旗制度才全部瓦解。清在东北边疆民族地区编置佐领,和对蒙古各部编旗设佐,均是受八旗制度的影响。
  (1985、10、18、《人民政协报》)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书收录了,纪念德州解放四十周年、德州船民架桥支援解放大军过运河、德州市水利建设四十年、山东新华印刷厂德州厂发展概况、德州老电厂始末、德州市教育沿革、山东省立第十二中学、德州校史最长的吕家街小学、我所知道的德县博文中学、德州文化娱乐场所概述、解放前的德县商会等30多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