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船民架桥支援解放大军过运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756
颗粒名称: 德州船民架桥支援解放大军过运河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3
页码: 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一九四七年二月,德州船民在冀南区卫运河河务局领导下,在山东省馆陶县参加以船架桥支援解放大军渡过运河的架桥任务的情况。
关键词: 德州 船民 架桥

内容

一九四七年二月,德州船民在冀南区卫运河河务局领导下,在山东省馆陶县参加以船架桥支援解放大军渡过运河的架桥任务。
  那是初春季节运河刚开冻的时候,在临清港三元阁停航卧冬的四十多名管船人员突然接到通知,到河务局开会。
  会议由河务局朱国栋同志主持,冀南军区一专署副专员兼河务局副局长刘宙光同志讲话,主要内容是解放大军要在南馆陶渡过卫河,需要架桥支援,限三天内完成任务。有关架桥具体事宜,船到南馆陶再作详细布置……船民们根据这一要求,立即有二十多艘船只报名参加并选举船民王廷元、丁保全、冯景海三人为组长,当即起锚开航离开了临清港。计划三天的航程,由于船民们的奋力争先,两天半就到了目的地。
  当船刚驶进南馆陶时,就看到河两岸,数以千计的支前民工,手持铁锨,有的推着小车你追我赶热火朝天地挖运土方抢修桥头引道,并有架桥工程总指挥部的领导同志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接着召开船民大会,对架桥作了详细部署。具体要求是必须将桥搭成可开可关便利船只通行的“活桥”。桥既要坚固又要达到载重四万斤的能力,要求在四天内完成任务。为了善始善终的完成任务,成立了架桥委员会。选举船民王廷元担任主任,一专署交通公路局崔科长任副主任。
  王廷元同志根据任务要求立即召集船工认真研究了架桥的具体工作。认为原计划采用木船架设浮桥不妥,因为河岸太低船只较高,架起来坡度太大,达不到通过重型武器和重型车辆的要求。一致认为用摆渡船最为适宜。大家的建议,得到了领导上的同意后,即派员分别到漳河下游,南馆陶以南,南馆陶以北德州等沿河渡口处,调集船体大而又坚固的摆渡船二十多只。为架桥所需,并筹集钢轨近百根,枕木五百余根,树木五十多棵,钢丝绳和铁扒锯各一部分。物资齐备后架桥工程马上就开始了。
  架桥地点选在南馆陶街里的河段,由东岸到西岸河宽约二十丈,需用九只摆渡船连接起来,排成一字形与两岸衔接,用钢丝绳拴牢紧连在一起,用枕木道轨,加螺丝紧固在一起。为确保安全通行,在桥面的两侧,用四层枕木各搭成一米高的桥栏杆,此外还在桥的上下游,分别用二根约四十米长的钢丝绳在河两岸将桥拉紧,拴牢,不使浮桥摆动。
  为使浮桥的载重能力达到要求,缩小浮桥下沉尺度,我们在相邻渡船之间,打上五米长的木桩,然后再用铁链子、钢丝绳从每只渡船底下面兜过来,固定在木桩上,充分利用悬索的拉力,以控制浮桥有限度的下沉。
  船民们在实际工作中,昼夜不停,连续奋战对工作一丝不苟。当时虽是初春二月,但还相当寒冷,有的穿着单衣,有的光着膀子下水打桩,搬动钢轨,不顾一切地抢架浮桥。整个架桥任务计划四天的时间,由于大家共同奋战,仅用三天半的时间就全部完成了。
  当天晚上七点多钟,解放大军的先头部队,已陆续来到南馆陶卫河西岸,准备过河。他们在指挥部的协助下,顺利地过了河。九点钟以后,大部队连续不断地到来,象一条“长龙”似的整齐的从浮桥上一队接一队地过了河,顺着河东的大道向南进军了。大部队连续过了三天三夜,我们看到指战员们雄纠纠、气昂昂在嘹亮的歌声中,以整齐的步伐,从浮桥上矫健而过的阵容,都感到无比自豪。
  大部队过桥后,接着有骑兵部队、炮兵部队,带着重型武器和满载弹药的车辆,还有“白衣战士”等在浮桥上安全通过。
  这一浮桥架设后,担负过军任务二十多天安全无误。德州船民会同兄弟港的船民,顺利圆满地完成了支前的光荣任务。一九四七年七月一日,召开了架桥工作战勤表模大会,并合影留念。
  撰写前笔者又访问了原架桥委员会主任王廷元同志和参加架桥船民冯景琦、张文玉、解宗礼等,得到他们的大力协助,在此特表示谢意。不当之处,望知情者再予补正。
  一九八五年七月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书收录了,纪念德州解放四十周年、德州船民架桥支援解放大军过运河、德州市水利建设四十年、山东新华印刷厂德州厂发展概况、德州老电厂始末、德州市教育沿革、山东省立第十二中学、德州校史最长的吕家街小学、我所知道的德县博文中学、德州文化娱乐场所概述、解放前的德县商会等30多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冯宝庆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朱国栋
相关人物
刘宙光
相关人物
王廷元
相关人物
丁保全
相关人物
冯景海
相关人物
德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