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715
颗粒名称: 六、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分类号: D693.62
页数: 3
页码: 433-432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山东是沿海省份,有自己的口岸,对外交往历史悠久,与日本、港澳、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以及欧、美都有着广泛的经济联系,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情况。
关键词: 山东省 努力发展 外向型经济

内容

山东是沿海省份,有自己的口岸,对外交往历史悠久,与日本、港澳、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以及欧、美都有着广泛的经济联系。山东在国外的华侨也比较多,在促进对外交往方面能够起到重要作用。从全国和全省的发展考虑,必须使山东的经济具有明显的外向型特征。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正确的对外开放政策,山东与社会主义兄弟国家进行了技术和物资的交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进入六十年代,“左”的思想影响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十年浩劫,“四人帮”把对外经济贸易诬之为“卖国主义”,把学习外国斥之为“洋奴哲学”,基本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山东省的出口商品总值一九五五年已达到1.14亿美元,六十年代初降至不到0.5亿美元,直至七十年代初仍徘徊在1—2亿美元左右的水平。对外经济贸易的缩小,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全省经济的发展,也限制了省内技术水平的提高,扩大了同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经过拨乱反正,贯彻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使经济有了生机和活力。山东省的经济建设,由于人口多、底子薄,资金、技术、人才都比较缺乏,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对外开放政策极有利于争取国际、国内的力量,弥补自己的不足。山东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发挥地处沿海的优势,扩大对外交往,改变了多年来经济比较封闭的状态。首先发展了对外贸易,扩大出口,已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全省出口商品达700多个品类,其中本省提供的出口货源占98%以上。一九八五年出口换汇达到26.7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十分之一强,在全国各省市中列第四位。二是引进国外先进
  技术。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五年的七年间,先后对700多个中小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工艺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了产品竞争能力,取得好的经济效果。三是利用外资进行国内建设。从一九八一年到一九八五年底,除国家统一安排利用外资17.8亿美元建设的11个重点项目外,省内安排的利用外资项目累计批准立项580项,共7亿美元。在省内开办的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已有43家,直接吸收外资4610万美元。四是努力发挥开放城市“窗口”作用,扩大经济、技术、文化交流。一九八四年国家决定进一步开放上海、天津等14个港口城市中,山东有青岛和烟台两市。两市正积极兴建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吸引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改造市区现有企业,大力发展进料加工出口和旅游服务业。以这两个港口城市为中心,形成对外和对内两个辐射的扇面,促进内外经济技术交流,必能带动全省经济更快地发展。
  在发展与国外经济联系的同时,还加强了对国内各省市的横向经济联系,作为改变山东省封闭型经济格局的重要方面。与外省的经济协作在七十年代以前,主要是局限在物资上的互相取长补短。进入八十年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都建立了专管经济协作的机构,在产品的联合发展、能源开发、商品流通、科技和人才开发、情报信息等等方面开展了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协作与联合。省、市、地、县与邻近的外省、市、地、县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山东省与上海经济区保持密切联系;青岛、烟台两市参加了渤海经济圈的协作活动;德州市、武城等县参加了冀鲁毗邻的县、市经济协作区;枣庄、临沂、济宁、菏泽参加了苏、鲁、豫、皖4省15市、地经济联谊会。横向经济联合,已经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迅速发展,对于打破地区分割、部门分割、
  条块分割、城乡分割的局面,促进生产结构、生产方式的合理化,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弥补物资、资金不足,促进全省地区经济的发展,将起到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对外开放,必须建立在对内搞活的基础上。这就必须打破僵化的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东首先在农村打破了吃大锅饭的管理体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专业户,以及农工商综合发展的各种经济联合体,使农村经济开始活起来。继而城市也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改变以政代企、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的旧的经济管理体制。在正确处理国家和企业的关系,国家、集体、个人的三者利益关系方面也前进了一大步,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城市建设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