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69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
分类号: F402.2
页数: 3
页码: 393-395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最初开采煤炭的大多是当地的农民,由于工具低劣,产量甚微,采得煤炭多为自用,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的情况。
关键词: 枣庄市 煤炭 工业基地

内容

枣庄的采煤业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据史料记载,始于元,盛于明。最初开采煤炭的大多是当地的农民,由于工具低劣,产量甚微,采得煤炭多为自用,仅有少量出售。随着采煤技术的提高,运煤由人背改为筐拉,滑车用畜力牵引,煤炭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一批靠煤窑起家的大户。十九世纪后期,官僚地主在外国资本侵入的影响和刺激下,纷纷投资办新式工业。一八七八年枣庄官窑炭局应运而生,后因资金不足、内部纠纷而停办。一八九九年枣庄中兴煤炭公司成立,经过三十多年的惨淡经营,到一九三四年,形成以枣庄、陶庄两对矿井为中心的矿区,最高年产量达240万吨,其规模和产量仅次于抚顺和开滦,居全国第三位。一九三八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枣庄后,进行掠夺式开采,八年掠夺煤炭资源1295.1万吨,使煤田遭到严重破坏。
  枣庄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迅速组织了修复和扩建,一九四九年陶庄一对矿井首先恢复了生产,年产煤炭14万吨。一九五六年枣庄矿务局成立,从此枣庄成为山东的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新中国建立后,从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到第二个五年计划中期,在党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指导下,矿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建立了工人阶级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大力进行旧井恢复改建和新井建设,采掘比例协调,煤炭产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后来由于“大跃进”的严重后果和“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使枣庄煤炭生产长期发展缓慢。粉碎“四人帮”后,广大职工精神振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煤炭生产建设,产量大幅度上升,一九七九年产原煤832.5万吨。在这期间,矿区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清除“左”的影响,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进行全面调整,在狠抓老矿挖潜、革新、改造的同时,加快新矿区的建设。一九八五年枣庄矿务局下属枣庄、陶庄、山家林、八一、柴里等8个矿,两对在建矿井,4座洗煤厂,固定资产6亿多元,职工5.9万人。三十七年来,共生产煤炭1.63亿吨,总产值39.07亿元,实现利税10.35亿元,为支援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七十年代初,在全国大办“五小”工业的形势下,枣庄地方煤炭工业有了较快发展。一九七三年,枣庄市地方煤炭管理局正式成立,使地方煤炭生产朝着管理科学化、系统化方向迈进。特别是一九七九年以来,坚持开放、搞活,扩大了企业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原煤产量增长较快。至一九八五年,地方煤矿已发展到86个,原煤产量达318.45万吨。
  在煤炭工业稳步前进的基础上,枣庄市的电力工业和建材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电力工业。到一九八五年,全市有发电厂3座,总装机容量达66.54万千瓦,相当于一九四九年的75.6倍。一座被人们誉为“鲁南明珠”的大型坑口电厂——山东十里泉电厂拔地而起,经过五年的建设,一九八三年十月已有5台机组陆续投入发电,装机容量62.5万千瓦。十里泉电厂建成,对改善山东电力紧张状况起了巨大作用。
  建材工业。一九四九年,枣庄只有一些以个体户或几户联营生产砖、瓦、灰、砂、石地材的小厂,生产方式系人工操作,产量产值很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一九五八年后建设了机械化砖瓦工厂。一九六〇年,滕县水泥厂和枣庄市水泥厂生产水泥不足1万吨,全市建材工业的总产值约500万元。进入七十年代,建材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各区、县先后建成9座水泥厂,1个水泥制品厂。到一九八〇年水泥产量达到27万吨,全市建材工业总产值达1953万元,相当于一九六〇年建材工业总产值的3.9倍。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枣庄市利用原料燃料的优势,大力发展建材工业,取得了明显效果。一九八五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707万元,建材产品主要有水泥、玻璃、石膏、水泥制品、石膏粉、砖、石灰、瓦、卫生陶瓷等,其中水泥、石膏、玻璃生产已初具规模。
  煤炭工业、电力工业和建材工业,已经成为枣庄市工业发展的三大支柱。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城市建设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