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638
颗粒名称: 一、工会
分类号: D412.6
页数: 5
页码: 282-286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工会同广大职工保持着最广泛的联系,是中国共产党连结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关键词: 山东省 群众团体 工会

内容

一、工会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山东省职工队伍不断壮大,组织程度不断提高。全省工会会员数由一九五一年的40.9万人、占职工总数的69.8%,增加到一九八五年的427.4万人,占职工总数的86.6%。一九八五年,全省共有2.2万个工会基层组织,35.6万个工会小组,专职工会干部2.1万人,工会积极分子70.5万人。这些数字说明,工会同广大职工保持着最广泛的联系,是中国共产党连结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新中国成立三十六年以来,山东省各级工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工人阶级群众组织的特点出发,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团结带领全省职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一)围绕着党的中心任务,组织和动员职工搞好生产是工会的主要任务。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级工会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组织领导广大职工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加企业民主改革,参与工厂管理,制订爱国公约,支援抗美援朝,并在全省工人中掀起了创新纪录运动和爱国主义劳动竞赛,涌现出郝建秀、刘庆祥、骆淑芳等著名模范先进人物。这些活动对加快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起到了推动作用。五十年代中期以后,
  各级工会认真贯彻以生产为中心,生产、生活、教育三位一体的工作方针,动员广大职工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和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从而加快了重点工程项目和其他建设项目的步伐。在谷桂兰、盖玉凤、余松烈、牟炳章等一大批劳动模范的带动下,全省各行各业的职工竞相改革旧设备、旧工艺,学习掌握新技术和先进操作方法,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在国民经济遭受暂时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各级工会遵循“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为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和搞好职工的精简安置,争取经济形势的好转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文化大革命”时期,职工队伍被分裂,工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一九七八年中国工会九大召开以后,通过清除“左”的影响和组织整顿,山东省工会工作逐渐恢复并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各级工会认真贯彻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方针,团结带领全省职工创造性地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一九七九年各级工会发动广大职工开展了劳动竞赛,支持配合企业恢复整顿,为实行经济责任制作了必要的准备。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各级工会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了以高产、优质、安全、低耗为目标的增产节约生产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活力。一九八〇年至一九八五年,全省企事业涌现出先进集体59.8万个,先进生产(工作)者531万余人次,其中省级以上职工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1598人次。许多基层工会还针对企业的生产关键、技术改造项目和薄弱环节,广泛组织群众提出合理化建议,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协作活动。一九八五年,全省职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53.8万项,其中得到采纳的30万项,可计算的增产节约价值达3.1亿元;全省有职工技协专业推广队2600个,攻克技术关键1.7万项,推广新技术1.9万项,为社会增创经济效益1.5亿元。
  (二)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是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伴随着职工队伍的发展壮大,各级工会坚持把进行群众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结合医治战争创伤,恢复与发展生产,支援抗美援朝,工会在广大职工中开展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教育。在“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年中,工会又在职工中进行了自力更生、勤俭建国教育。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为目标,普遍组织了职工脱产政治轮训,系统地进行了中国近代史和工人阶级光荣传统、历史使命的教育,发动职工结合本职工作制订“职工守则”、“文明公约”,广泛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和“振兴中华”读书活动。一九八五年,全省各地共建立职工读书小组6万个,参加读书活动的职工有120万人。与此同时,各级工会在组织职工学文化、学技术、学管理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职工教育从五十年代初期举办识字班扫除文盲,发展到以初、中级文化技术教育为主进行全员培训。从一九八二年到一九八五年,全省共有167万35岁以下的职工参加文化、技术补习教育,有122.7万人和111.7万人分别取得了初中文化和初级技术补课合格证。一九八五年,全省县以上工会举办的职工业校有64所,业余大学4所,在校学员近4万人。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五年,累计毕(结)业12.7万人,其中3491人获得大专文凭。到一九八五年,全省有104万职工参加了各级各类的业余学习,有6万余人参加了高等自学考试,其中近3万人获得单科结业证书。
  (三)关心职工生活、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工会的重要职责。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工会配合政府逐步在国营企业实行了劳动保险制度,建立健全了劳动保护组织,并普遍开展了群众性
  的安全检查监督活动。一九八五年,全省有15.9万人参加了劳动保护组织,有效地减少和防止了重大伤亡事故。各级工会还配合企业积极兴办职工集体福利事业,组织职工互助互济、借贷扶贫,并注意维护女职工的特殊利益。据济南、淄博、潍坊、泰安等市统计,一九八五年共兴办集体福利设施3万余处,解决了上百万职工的生活实际问题。职工的文化娱乐设施也有很大发展。各级工会举办的工人文化宫、俱乐部有6290个,职工体育代表队3.6万个,业余文艺团体4000余个;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职工已达220余万人。在一九八五年第二届全国工人运动会上,山东省代表队获得的金牌总数居全国第一。
  (四)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给工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九八四年十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从此进入了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新阶段。山东省各级工会紧紧围绕四化建设这个中心,在改革中迈出了新的步伐。
  职工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企业的基本特征,也是建立新型企业领导体制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一九八三年后,结合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实行厂长负责制,各级工会普遍把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当作工作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审议企业重大决策、监督行政领导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九八五年,全省有1.74万个单位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占应建总数的78.7%,其中工业、基建、交通系统建立职工代表大会的单位占90%以上。在企业改革中,广大职工更加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主动为发展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献计献策。据一九八五年对济南、青岛、淄博、潍坊等市部分企业的抽查,本
  届职工代表大会有关生产经营方面的提案比上届增加30%左右。同时,职工代表大会加强了对企业行政干部的民主监督。全省有9308个单位建立了民主评议干部的制度,有4708个单位民主选举了厂长(经理)。
  一九八四年五月以后,各级工会结合企业的整顿改革,全面开展了整顿工会基层组织、建设“职工之家”活动。这是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综合治理措施,是在改革中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的重要途径。一九八五年,全省有1.4万个基层工会组织整顿验收合格,占应整顿基层总数的56.7%。通过整顿,基层工会领导机构得到了充实和加强。全省基层工会正副主席45岁以下的占55%,中专(高中)文化程度的占4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随着工会组织的整顿加强,各级工会围绕着四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在不同层次上代表或组织职工参政议政,多渠道、多形式地进行职工政治、技术教育,开展劳动竞赛等方面,正在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城市建设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