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三学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625
颗粒名称: 四、九三学社
分类号: D665
页数: 3
页码: 264-266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要成份的民主党派。山东建立九三学社组织是从青岛开始的。
关键词: 山东省 九三学社

内容

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要成份的民主党派。山东建立九三学社组织是从青岛开始的。一九五三年建立了九三学社青岛小组,一九五四年小组扩大为青岛分社筹委会。一九五五年筹委会召开第一次社员大会,正式成立了青岛分社。一九五四年九三学社济南小组成立,一九五六年改组为济南分社筹委会。一九五八年筹委会召开第一次社员大会,正式成立了济南分社。
  山东九三学社组织和社员,在一九八三年以前,以潍坊为界,东部由青岛分社领导(潍坊属青岛领导),西部由济南分社领导。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九三学社山东省工作委员会成立。一九八四年四月委员会召开全省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统一领导山东各地的九三学社组织。一九八五年,九三学社在山东除设有省委员会外,还有济南、青岛、烟台、枣庄、淄博、泰安市委员会,共有社员811人。
  九三学社在山东建立以来,主要是组织成员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问题的协商,对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同时,推动其成员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九三学社社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出现了奋发向上的新局面。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指导下,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以“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态度参政议政。到一九八五年,有102人担任全国、省、市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占全省九三学社社员总数的12.5%。
  九三学社作为高、中级知识分子的民主党派,为“富民兴鲁”
  做了大量的工作。一九八三年济南分社和青岛分社率先成立了科技咨询服务处。一年中,济南分社完成了50项土木建筑设计和美术工艺设计;青岛分社举办了海洋研究讲座、医务系列讲座及专家门诊,受到群众欢迎。九三学社省委成立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后,各地的社市委和部分直属支社小组也先后成立了科技咨询服务机构,主要是为工厂提供决策咨询,帮助企业搞好管理,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应用和推广。设计开发的项目主要有铀提取剂、光导纤维、食品防腐剂、高级调味油、净水剂、人造大理石、建筑涂料、建筑工程设计、吊扇改型设计、模具夹具研制等。这些项目的开发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体现了九三学社多学科、多层次的智力结构特点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在支援农业方面,九三学社青岛、烟台、淄博、济南等市委与附近的县乡挂钩,采取了多点、多人、多项支援。烟台市委和莱阳支社无偿地进行了花生新栽培法、小麦除草法、防虫害新技术以及罗非鱼、石花菜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泰安市委办了养鸡培训班。一九八四年后,九三学社省委积极组织有关专家、教授到县城、乡镇和农村进行调查研究,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九三学社以邹平县为支援重点,服务地区包括临清市、沂水县、济阳县、牟平县、历城县以及桓台县。服务内容除智力开发、技术培训外,还包括产品改造、技术咨询工作,如脱粒机产品改造、新型建筑涂料生产、低度滋补酒的配制等,这些服务为各地乡镇工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在智力开发、办学培训方面,据不完全统计,一九八五年,九三学社在全省开办的培训班共23个,班次44个,学员总数3953人,举办各种科技讲座79次,听众11800多人次。办学内容涉及农林、果木、医疗医药、卫生防疫、计划生育、幼儿保健、海洋科技、建
  筑、微型电脑、电力、气象、审计会计、外语、秘书、写作、书法等学科以及高考文化补习班等。在办学过程中,注意了拾遗补缺,急社会之需,没有向国家要资金,要校舍,成员们怀着高度责任感和热情,克服种种困难,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九三学社除了发挥群体作用外,还注意发挥社员的个体作用。他们活跃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两个文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山东大学王祖农教授长期从事微生物学的研究和教学,论著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山东青岛医学院潘作新教授生前创立的一种眼科手术方案,被誉为“潘氏手术”。病故后,他的角膜为一因烧伤致盲的青年农民做了移植。他的医德和品德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山东九三学社成员向有关方面提出的关于普通教育和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建议,关于进一步促进烟台市开放的建议,受到中央和烟台市委的重视。很多成员还利用出国访问、学术交流或探亲机会,向国外亲友介绍改革开放政策,介绍山东省的情况,为引进外资,促进山东与国外的学术联系做了大量工作。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城市建设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