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民主党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62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民主党派
分类号: D665
页数: 12
页码: 258-269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中国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有长期合作的历史。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一个方面军,民主党派的情况。
关键词: 山东省 民主党派

内容

中国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有长期合作的历史。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一个方面军。山东有7个民主党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九三学社、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
  一、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成立于一九四八年一月,它是以国民党爱国民主分子为主要成份组成的政党。一九五〇年九月二十七日,民革中央委派李澄之、范予遂等成立民革山东省筹备委员会。一九五四年十月召开山东省第一次代表大会,选出民革山东省第一届委员会。当时,全省共有成员172人,原国民党人士约占78%。到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前夕,全省成员发展到378人。“文化大革命”时期,民革一度被迫停止了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恢复、巩固和发展,到一九八五年底,全省共有5个市级组织,8个直属支部,成员514人。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民革的中心工作是为四化建设服务。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东各级民革组织和广大成员为“富民兴鲁”,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民革在全省建立了4个咨询服务机构,创办了6所业余学校,截至一九八五年共设704个教学班,累计学员人数为47844人,已经结业学员21527人。由于在办学原则上贯彻了“拾遗补缺,扬长避短,量力而行,稳步前进”的方针,注重教学质量,因而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多种急需的人才,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好评。
  民革的各级组织和成员,还利用海外关系多的优势,为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牵线搭桥。一九八五年以来,共经办各类引进项目85项,有的项目已签订意向书。仅青岛市与联邦德国、日本外商洽谈引进的先进设备,成交额达950万元。
  促进祖国的统一是民革工作的重点。全省民革各市级组织或设有专门工作机构,或有专人负责这项工作。许多成员利用与台湾、港澳和海外关系,广泛开展通信联系,宣传国家对台的政策,介绍家乡变化和祖国建设的新面貌,广交朋友,联络友谊,在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民革的地方组织,还成立了台属咨询服务组或台属联谊会,帮助台属发展生产,联络友谊,受到广大台属的欢迎。
  随着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不断发展,全省民革成员有144人被选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占成员总数的22%。他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参加各种会议,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地方建设,进行协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发挥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作用。
  二、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是以文教界的知识分子为主要成
  份的民主政党,成立于一九四一年。早在一九四七年,民盟在济南和青岛就有民盟小组从事地下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民盟为恢复国民经济、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做了很多工作。一九六三年春,成立了中国民主同盟山东省委员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不断扩大,山东省民盟组织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一九八五年有盟员1881人,分布在省内7个主要城市。民盟在全省的政治生活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有13人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70人被选为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
  民盟盟员中有很多是在文教科技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他们对所从事的工作殚精竭虑,尽职尽责,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国家海洋科学研究所海洋生物学家曾呈奎教授,不辞劳苦,沿着千里海岸,深入考察海岛、滩涂,在藻类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为中国海藻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一九八五年七月当选为国际藻类学会主席。山东海洋学院港湾专家侯国本教授,不畏风浪,不避艰险,通过对海港、河口反复考察,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证实石臼港是不淤不冻的天然深水良港,为国家在这里建港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山东海洋学院的方宗熙教授,将遗传学工程用于海带培植,使海带产量、质量出现了飞跃。山东农业大学的小麦专家余松烈教授,六下平原,将科学送到农民家,使小麦增产幅度高达33.7%。山东大学杜作栋教授研制成功高强度抗撕硅橡胶,成为人体不排异的新材料,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谢联芬教授主持山东大学运筹研究室,以“圆率序列法”解决上海沪东船厂船体生产数控集成系统,获国防重要科技成果二等奖。
  山东的各级民盟组织在积极推动盟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还组织他们在技术咨询、办学培训方面发挥作用。民盟省委和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泰安等市委都设立了为社会服务的咨询机构。民盟省委还专门组织专家去贫困地区进行考察、咨询,为振兴当地经济提供改革建议。民盟成员对阳谷、东阿县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当地需要,推荐引进项目,帮助解决棉花深加工问题。民盟青岛市委组织教育、医务、科技三方面的力量,支援临朐县的开发建设。其中有关专家通过考察了解提出的《工业生产问题建议书》,为许多企业采纳,生产效益明显提高。民盟成员对胶县滩涂开发利用的建议,使滩涂开发面积扩大6倍。民盟济南市委把热管技术介绍给菏泽五金厂,制成节能低压高炉,年增产值20万元以上。此外,淄博市和济宁市的盟员工程师,在热处理技术上给予工厂指导,解决了出口产品工艺上的难题。
  山东的各级民盟组织还发挥自身人才密集的优势,兴办各种形式的学校和培训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民盟青岛市委举办的“兴华业校”、“科技学校”和“中国自修大学青岛分校”,在校人数达1500多人。民盟济南市委主办的“中国自修大学济南分校”和电视大学辅导班,为中青年准备高教自学考试创造了良好的辅导条件,学员人数保持在500人以上。民盟烟台市委配合城市对外开放,先后举办了18个外语培训班,培训日语、英语翻译人才640多名。一九八五年,民盟在全省各地办学培训的学员在册人数达8000人。事实证明,民盟办学,不由国家提供经费,便可补充公立学校之不足,而且教学质量有所保证。
  山东的民盟组织,除了作为政党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作用之外,还是一个重要的智力集团,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正在发挥着它的作用。
  三、中国民主建国会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是以从事工商企业和其他经济工作的人士为主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一九五一年山东省开始建立民建组织,截至到一九五六年,先后建立了济南、青岛、烟台、淄博、潍坊、济宁、德州7个市级组织,共有会员1008人。在此基础上,于一九五六年八月建立了中国民主建国会山东省工作委员会(简称民建山东省工委),作为民建中央的派出机构,领导和推动全省的会务工作。一九五七年民建山东省工委与山东省工商业联合会成立整风领导小组,于一九五九年经两会中央批准合署办公。“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地组织被迫停止活动。自一九七八年以来,省暨各地民建组织逐步恢复会务活动。一九八〇年省民建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国民主建国会山东省委员会。一九八四年召开了第二届代表大会。截至一九八五年底,在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济宁6个市建立了市级委员会,在枣庄、德州两个城市建了支部,有基层支部84个,会员1370人。
  山东省各级民建组织建立以来,同共产党亲密合作,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国家和地方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发挥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作用。在各个历史时期,组织、推动成员团结所联系的工商界和从事其他经济工作的人士,在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完成八十年代三大任务等方面均做出了贡献。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各地民建组织与工商联密切协作,遵照“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推动私营工商业者在国营经济领导下,迅速恢复生产经营,稳定了市场秩序,教育成员爱国守法,文明经商,在三大革命运动中起骨干、
  带头作用。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积极贯彻国家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认清社会发展规律,看清祖国前途和个人前途,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教导,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私营工商业者通过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逐步接受了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省民建遵照“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的行动纲领,紧紧围绕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探索出一条以经济技术咨询服务、工商专业培训、对外联络为主要内容的新路子。
  在经济咨询服务方面,主要工作有:(1)推动成员围绕调整国民经济献计献策。这一时期,民建7个市级组织的成员共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建议686条,经综合整理分两次写成《关于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建议》,报请省、市有关部门参考,受到有关部门重视。(2)协助有关方面发展集体经济,扩大城镇就业门路。民建推动成员发挥专业技术特长,协助地方兴办集体企业,安置待业青年,为政府排忧解难。(3)为城市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4)开展智力支边活动,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献计出力。
  在培训专业人才方面,民建在“扬长避短,拾遗补缺,稳步前进,讲求实效”的方针指导下,通过创办多种形式的业余学校和举办定期或不定期培训班,为厂矿企业职工进行文化补习和专业培训,培训军地两用人才,均取得较好效果。
  在对外联络工作方面,各地民建组织与工商联密切配合,本着“广交朋友,联络友谊”的精神,以各种途径增进与港澳台同胞及国外侨胞交往,促进业务联系,引进外资和新技术、新设备,为
  四化建设服务。
  四、九三学社
  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要成份的民主党派。山东建立九三学社组织是从青岛开始的。一九五三年建立了九三学社青岛小组,一九五四年小组扩大为青岛分社筹委会。一九五五年筹委会召开第一次社员大会,正式成立了青岛分社。一九五四年九三学社济南小组成立,一九五六年改组为济南分社筹委会。一九五八年筹委会召开第一次社员大会,正式成立了济南分社。
  山东九三学社组织和社员,在一九八三年以前,以潍坊为界,东部由青岛分社领导(潍坊属青岛领导),西部由济南分社领导。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九三学社山东省工作委员会成立。一九八四年四月委员会召开全省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统一领导山东各地的九三学社组织。一九八五年,九三学社在山东除设有省委员会外,还有济南、青岛、烟台、枣庄、淄博、泰安市委员会,共有社员811人。
  九三学社在山东建立以来,主要是组织成员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问题的协商,对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同时,推动其成员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九三学社社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出现了奋发向上的新局面。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指导下,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以“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态度参政议政。到一九八五年,有102人担任全国、省、市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占全省九三学社社员总数的12.5%。
  九三学社作为高、中级知识分子的民主党派,为“富民兴鲁”
  做了大量的工作。一九八三年济南分社和青岛分社率先成立了科技咨询服务处。一年中,济南分社完成了50项土木建筑设计和美术工艺设计;青岛分社举办了海洋研究讲座、医务系列讲座及专家门诊,受到群众欢迎。九三学社省委成立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后,各地的社市委和部分直属支社小组也先后成立了科技咨询服务机构,主要是为工厂提供决策咨询,帮助企业搞好管理,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应用和推广。设计开发的项目主要有铀提取剂、光导纤维、食品防腐剂、高级调味油、净水剂、人造大理石、建筑涂料、建筑工程设计、吊扇改型设计、模具夹具研制等。这些项目的开发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体现了九三学社多学科、多层次的智力结构特点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在支援农业方面,九三学社青岛、烟台、淄博、济南等市委与附近的县乡挂钩,采取了多点、多人、多项支援。烟台市委和莱阳支社无偿地进行了花生新栽培法、小麦除草法、防虫害新技术以及罗非鱼、石花菜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泰安市委办了养鸡培训班。一九八四年后,九三学社省委积极组织有关专家、教授到县城、乡镇和农村进行调查研究,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九三学社以邹平县为支援重点,服务地区包括临清市、沂水县、济阳县、牟平县、历城县以及桓台县。服务内容除智力开发、技术培训外,还包括产品改造、技术咨询工作,如脱粒机产品改造、新型建筑涂料生产、低度滋补酒的配制等,这些服务为各地乡镇工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在智力开发、办学培训方面,据不完全统计,一九八五年,九三学社在全省开办的培训班共23个,班次44个,学员总数3953人,举办各种科技讲座79次,听众11800多人次。办学内容涉及农林、果木、医疗医药、卫生防疫、计划生育、幼儿保健、海洋科技、建
  筑、微型电脑、电力、气象、审计会计、外语、秘书、写作、书法等学科以及高考文化补习班等。在办学过程中,注意了拾遗补缺,急社会之需,没有向国家要资金,要校舍,成员们怀着高度责任感和热情,克服种种困难,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九三学社除了发挥群体作用外,还注意发挥社员的个体作用。他们活跃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两个文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山东大学王祖农教授长期从事微生物学的研究和教学,论著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山东青岛医学院潘作新教授生前创立的一种眼科手术方案,被誉为“潘氏手术”。病故后,他的角膜为一因烧伤致盲的青年农民做了移植。他的医德和品德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山东九三学社成员向有关方面提出的关于普通教育和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建议,关于进一步促进烟台市开放的建议,受到中央和烟台市委的重视。很多成员还利用出国访问、学术交流或探亲机会,向国外亲友介绍改革开放政策,介绍山东省的情况,为引进外资,促进山东与国外的学术联系做了大量工作。
  五、中国民主促进会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民主党派之一,是以从事文教工作的知识分子为主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
  民进于一九五六年夏季开始在济南市进行组织发展工作,一九五七年一月成立济南市直属支部,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建立民进济南市筹备委员会,不久正式成立了民进济南市委员会。一九八三年五月,民进在青岛建立直属支部,一九八五年七月成立了民
  进青岛市委员会。到一九八五年底,全省共有民进会员227人。
  民进在山东的组织,积极贯彻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组织其成员参加国家和地方的政治生活,对共产党的大政方针和地方事务发议论、提建议,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作用。为了推进四化建设,他们还积极组织在学校工作的会员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职业道德,提高教学水平,鼓舞会员终身从事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在新的历史时期,民进工作重点放在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上,工作领域由面向会员、面向基层,扩展到面向社会。济南市民进发动会员对中小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改革设想和方案;组织其成员认真学习讨论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发表意见,汇总报送中央,为教育改革献计献策。在有关单位支持下,济南市民进积极为社会办学,培训幼儿师资,办起民进求实业余学校,举办电大文化辅导班、高考补习班、电视高中辅导班等。青岛市民进一九八四年举办职工业余学校,先后毕业学员3665人。此外,民进在有关单位和地区的配合下,积极开展支农支郊活动。济南市民进先后在郊区、历城县、章丘县、长清县举办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行政管理等学科讲座,举办中学生物教师短期培训班,对于郊区县的教育工作的发展,师资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六、中国农工民主党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是以医药卫生界的知识分子为主要成份组成的政党。它在山东的地方组织有济南市委员会、枣庄市委员会、青岛市支部以及烟台市、潍坊市、淄博市小组。农工党山东省委员会尚在筹建中。到一九八五年底,全省共有农工
  党成员343人。
  农工党在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的指导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作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农工党山东省各级组织除继续发挥其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作用外,根据成员的智力优势和特长,积极组织成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面向社会,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农工党济南市委员会在一九八四年组织部分退休医务人员,自筹资金,开办了设有小儿、口腔两科的“前进诊所”,日门诊量平均达101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济南市小儿、口腔两科就诊难的局面。青岛市支部组织有较高水平的医疗卫生界成员,开展“星期日义务门诊”,扩大诊务,方便了病人。这两个城市的农工党成员还经常深入基层,送医上门,为各界人士查体诊疗,得到了各界的好评。
  农工党的各地组织本着“拾遗补缺”“量力而行”的原则,在兴学普教、培养人才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农工党济南市委员会自一九八二年以来,开办口腔、护士、口吃矫治、日语、财会等培训班,结业学员共307人;一九八四年创办了济南市前进医务学校,开设助产士和中医两个专业班,在校学生225人。农工党青岛市支部为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举办了医务人员训练班和医学讲座,深受青岛医务界的欢迎。
  七、中国致公党
  中国致公党成立于一九二五年十月,初期是由国外的华侨组成。一九四七年五月致公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公开揭露和谴责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和独裁专制的罪行,一九四八年五月与各民主
  党派联名通电拥护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并发表了宣言。一九五二年致公党决定停止在国外的组织活动,改为在国内开展活动,其组织成员主要是归国华侨和侨眷中有代表性的人士和华侨工作的积极分子。
  山东是全国重要侨乡之一,尤其青岛、烟台、潍坊等市归侨和侨眷较多。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归侨、侨眷的要求,一九八三年七月,致公党在青岛市建立了青岛市工作委员会。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又建立了烟台支部。一九八五年,全省共有致公党成员61人。
  致公党青岛市工委成立后,除组织成员学习,参加一些重大问题的政治协商、协助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落实政策外,还根据成员熟悉外语、与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联系面广的优势,积极开展了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活动。
  一九八四年九月,青岛市工委创办了业余英语补习学校,培训英、日、法语的高、中、初级外语人才。到一九八五年底,共办了15个班,结业学员709人,在校学员246人。另外,致公党成员还与日本华侨联系,为淄博市张店引进生产尼龙拉链的设备,价值23万美元,并已投产。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城市建设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