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省及各级政协的建立与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617
颗粒名称: 一、省及各级政协的建立与发展
分类号: D624
页数: 3
页码: 249-251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简称山东省政协)建立于一九五五年一月,省及各级政协的建立与发展的情况。
关键词: 山东省 政协 建立发展

内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简称山东省政协)建立于一九五五年一月。
  山东省政协的前身,叫“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一九五〇年三月八日至十六日,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济南隆重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了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组成人员。会后不久,“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正式宣告成立。在一九五四年九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第一部新宪法颁布之前,它代行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根据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有关规定,山东省政协于一九五五年一月七日正式成立。这一届委员会共有委员173名,代表中国共产党(简称中共)、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简称无党派)、九三学社、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简称青年团)、山东省总工会(简称工会)、农民、山东省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山东省青年联合会(简称青联)、山东省合作社(简称合作社)、山东省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工商联)、科学技术界(简称科技界)、文化界、教育界、医药卫生界、少数民族、对外和平友好团体、归国华侨、宗教界、特别邀请人士(简称特邀)等22个界别,任期从一九五五年一月七日至一九五九年五月二十一日。
  山东省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共有委员425名,代表中共、民革、民盟、民建、九三学社、无党派、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工会、农民、妇联、青联、合作社、工商联、文艺界、科技界、教育界、新闻出版界、医药卫生界、对外和平友好团体、少数民族、华侨、宗教界、特邀等25个界别,任期从一九五九年五月二十一日至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七日。
  山东省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共有委员448名,代表中共、民革、民盟、民建、九三学社、无党派、农工、民进、共青团、工会、农民、妇联、青联、合作社、工商联、文艺界、科技界、教育界、新闻出版界、医药卫生界、对外和平友好团体、少数民族、华侨、宗教界、特邀等25个界别,任期从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七日至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六日。其中,自一九六六年五月至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因发生“文化大革命”政协工作陷于瘫痪状态。
  山东省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共有委员579名,代表中共、民革、民盟、民建、无党派、民进、农工、九三学社、共青团、工会、贫下中农协会、妇联、青联、工商联、文艺界、科技界、教育界、体育界、新闻出版界、医药卫生界、对外友好团体、少数民族、归国华侨、宗教界、特邀等25个界别,任期从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六日至一九八三年四月十八日。
  山东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共有委员676名,代表中共、民革、民盟、民建、无党派、民进、农工、九三学社、共青团、工会、农民、妇联、青联、工商联、文艺界、科技界、教育界、体育界、新闻出版界、医药卫生界、对外友好团体、少数民族、归国华侨、台湾同胞联谊会、宗教界、特邀等26个界别,任期从一九八三年四月十八日至一九八八年初(根据章程规定,每届任期五年)。此届委员会主要工作机构:常务委员会、市、县政协组织,建立于“文化大革命”前的有47个,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共5000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地的政协工作都陷于瘫痪状态。自一九七七年起,各地开始恢复建立政协组织,截至一九八五年底,全省146个市、县(区)已全部恢复建立了政协组织,连同省政协委员共有21719人,比“文化大革命”前增长了两倍多。政协委员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比例占委员总数的61%,教育界、科技界委员的比例明显增长,委员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委员的联系面和团结面不断扩大,体现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城市建设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