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十四章 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597
颗粒名称:
第二十四章 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分类号:
D648
页数:
10
页码:
208-217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重视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良好社会风尚的树立,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情况。
关键词:
山东省
精神文明
建设活动
内容
新中国建立以后,山东省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视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良好社会风尚的树立。总的看,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初期情况是好的。通过各种学习和教育活动,特别是通过向各条战线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学习活动,激发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对于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顺利度过六十年代初的困难时期,起了重要作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破坏,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风尚遭到严重摧残,影响极坏。努力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转变社会风气,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已成为历史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中共十二大突出强调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指导下,山东各地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有力地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促进了全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第一节 理想道德教育不断深化
粉碎“四人帮”以后,山东省在思想理论战线拨乱反正的同时,从一九七九年初开始,加强了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当时,不少青少年受林彪、“四人帮”流毒影响深重,是非颠倒,美丑混淆,荣辱不辨,缺乏革命理想,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思想严重,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针对这种情况,中共山东省委在一九七九年四月召开了青少年思想教育座谈会,提出了加强青少年教育的任务。一九八〇年八月,发出了《关于加强青少年教育工作的通知》,成立了青少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省委统一部署下,各地普遍对青少年现状特别是违法失足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进行了调查,针对青少年的思想实际,集中开展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反对自由化倾向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人生观、道德观的教育,引导他们分清是非美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正确对待前途、职业分工、恋爱婚姻等问题。经过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提高了思想觉悟,许多人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积极上进。
一九八二年九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方针提出,并系统地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和任务、要求。中共山东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十二大精神,更加广泛地开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全省在党员干部中加强了党的纲领和革命传统教育,在广大青少年中加强了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的教育,在各行各业尤其商业服务业加强了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教育,在全体人民群众中加强了宪法和公民权利、公民义务、公民道德的教育。许多地方举办了中国近代史展览和读书会、报告会、座谈会,举行了歌颂祖国和家乡的征文活动、知识竞赛活动以及诗歌朗诵会、歌咏比赛等,组织了“可爱的祖国、可爱的家乡”报告团,各级宣传教育部门和共青团组织对青少年、儿童进行了国旗、国歌教育。
一九八三年七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拓宽了各级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的视野,使爱国主义教育有了更加充实的内容,教育形式也多种多样。全省参加振兴中华读书和演讲活动的职工达120多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4%以上,涌现出读书小组近万个,有3万多名读书积极分子登台演讲。各个企业对职工进行了政治轮训。全省有162万名青工学习了《中国近代史》,138万名青工学习了《科学社会主义常识》,127万名青工学习了《中国工人阶级》,分别占青工总数的97%、70%和68%以上。在农村,通过组织广大农民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进行对比教育,使农民更加坚定了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的信念。
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作为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群众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得到了积极的恢复和广泛的发展。广大干部群众、团员青年、中小学生、解放军指战员走上社会,为群众做好事送温暖。全省共青团系统组织团员、青年开展了定对象、定人员、定时间、定内容的“四定包户服务”,为烈军属、五保户、离退休干部职工做好事。
通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全省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各地注意以他们的崇高思想和先进事迹为活教材,对群众进行生动感人、有血有肉的思想和道德教育。从一九八一年初开始,山东省开展了向为抢救落水儿童而光荣牺牲的优秀共产党员朱文奇烈士学习的活动。从一九八二年十月开始,在全省团员、青年中
开展了向优秀共青团员张海迪,“人民的好医生”、山东省结核病防治院院长王德理,夏津县商业局优秀营业员王爱华,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青岛医学院副教授沈福彭等先进模范人物和崂山抢险救人英雄群体的学习活动。表彰宣传这些先进模范人物,为人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对于帮助人们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树立革命人生观,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九八五年春节期间,山东大学和老山前线驻军某部发起了“战士在我心中”、“祖国在我心中”的活动(即“双心”活动)。在中共山东省委、济南部队党委的关怀和倡导下,这一活动迅速遍及全省,并影响和发展到全国。全省各地普遍开展了英模事迹报告活动,组织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前线将士和各条战线先进模范人物那种“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以英模为榜样深入进行理想纪律教育。全省9个省辖地级市一九八五年邀请解放军英模事迹报告团作报告80多场,直接听众70余万人次。大多数市、地、县和许多基层单位组织了本地、本单位的先进模范人物事迹报告团。胜利油田不但邀请了由援建油田的陆海空三军英模组成的报告团在油田巡回报告,各级还组织了油田内部的开发建设第二个大庆先进模范人物报告团。青岛市组织了崂山抢险救人英雄群体报告团和事迹展览。各地还组织开展了“四有”①(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教育宣讲和读书演讲活动,举办了以理想纪律教育为主题的展览、讲座、知识竞赛、文体活动。群众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受到了深刻的理想和道德教育。
通过进行理想、道德教育和开展学先进活动,山东省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发生了令人欣喜
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对人生的目标、生活的道路进行认真的思考,作出了正确的选择,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振奋了革命精神,增强了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的责任感,自觉投身经济改革,献身四化事业。
第二节 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兴起
一九八一年二月十五日,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9个单位,联合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发出倡议,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主要内容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文化部、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出了支持9单位倡议,积极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通知。山东省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积极响应。教育部门把文明礼貌列入政治课和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各行各业特别是商业服务业的干部群众都结合自己的实际开展了树立文明礼貌新风的活动。根据中央领导关于建设精神文明要从清洁卫生抓起,以治脏为突破口的要求,加强了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耻辱的教育,引导人们克服不讲卫生的旧传统观念,发动群众大搞清洁卫生,振奋了人们的精神。
一九八二年,全省城乡普遍抓了治理“脏、乱、差”的工作。同年三月,开展了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学生、工人、干部、解放军指战员自觉行动,治脏保洁,整顿和维护公共秩序,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使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深入到了各行各业、各个单位。一九八二年底,建立了山东省五讲四美活动委员会。一九八三年九月,又调整改建为省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各市、地、县也建立了相应的机构,
负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协调、指导、监督工作。“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及创造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活动的开展,使城乡环境面貌开始改观,社会治安秩序逐步好转,服务态度得到改善,服务质量有了提高。言谈粗俗、行为野蛮、不尊重公德、不讲卫生、不守秩序的现象明显减少。
从一九八一年底开始,中共山东省委针对当时出现的买卖包办婚姻、婚事铺张浪费、封建迷信活动和赌博活动抬头等不良现象和歪风邪气,专门发出文件,作出部署,连续三个冬春在全省城乡开展了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各地广泛发动群众,破除陈规陋俗,反对封建思想回潮,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反对买卖包办婚姻、转亲换亲;提倡婚事新办、文明节俭,反对定亲结婚要彩礼、铺张浪费、大操大办;提倡计划生育、晚恋晚婚晚育,反对早恋早婚,超计划生育;提倡家庭和睦、敬老爱幼、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反对虐待老人、歧视妇女的行为;提倡相信科学,进行殡葬改革,反对搞旧葬习俗,禁止制造贩卖封建迷信品,打击用迷信活动骗财害人的犯罪的行为;提倡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反对赌博、卖淫,查禁收缴淫秽书画和音像制品,使许多陈规旧俗得到改革、歪风邪气逐渐失去市场。
在群众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一些地方创造了发动群众制订乡规民约,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好形式。一九八一年底,中共山东省委在部署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时提倡推广了这种做法,并于一九八二年初总结推广了邹县等地的经验,在全省兴起了一个制订乡规民约、厂规厂约、城镇公约、市民公约的热潮。广大基层单位结合各自的实际,把关于移风易俗、转变社会风气的要求,以简洁易懂的群众语言规定成若干条款,形成明文章法,作为大家的行为准则。各种文明规约、守则的制
订和实行,为人们提供了判断是非、美丑、善恶、荣辱的标准,对陶冶人们的情操,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加强基层单位的综合治理,转变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起了重要作用。到一九八四年,全省90%以上的乡镇村和城市单位都制订了自己的文明规约守则。在此基础上,全省普遍开展了创建城乡各类文明单位的活动。许多市、地、县统一制订各类文明单位的条件和创建活动规划,有计划地组织广大基层单位创建文明村、文明工厂、文明学校、文明医院、文明商店、文明车站等。一九八四年,这一活动普及到全省85%左右的村庄和93%的城市单位。一九八四年八月,在烟台市召开了山东省文明单位建设经验交流会,总结了几年来建设文明单位的活动情况,推广了烟台市、邹县、蓬莱县、莱阳县、威海市、莱芜市等地的经验,提出了关于在全省城乡深入开展建设文明单位活动的若干意见,使这一活动更加迅速地发展。到一九八五年底,全省建成文明村(镇)13800多个,占村庄总数的15.1%,文明单位17600个,占城市单位总数的18.9%。
为了把文明单位建设的任务落实到家家户户,山东省各地普遍注意了做好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的文明建设工作,广泛开展了“四户一家”(清洁卫生户、遵纪守法模范户、科技文化带头户、双文明专业户及个体工商户、五好家庭)活动,使许多家庭自觉做到了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勤劳、文明、守法治富,正确处理三者利益关系,自觉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据统计,一九八五年全省共涌现出五好家庭306万多户,占全省总户数的17%,评选出遵纪守法模范户213万多户,清洁卫生户160多万户,科技文化带头户48万多户,双文明专业户、个体户20万户。
从一九八五年起,山东省的文明单位建设在普及的基础上侧重抓了提高质量的工作。多数市、地、县根据形势的发展修订了
文明单位标准条件,充实了新的活动内容,对文明单位的评选命名做到了严格把关,克服凑数、拔高现象。青岛、潍坊、莱芜、临沂、蓬莱、五莲等市、县一手抓创建,一手抓整顿。有的在各县、区命名的文明单位中优中选优,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和文明单位标兵。许多市、县还对原命名的文明单位进行了复查,对其中不符合新的标准和出现了问题的单位,撤销其文明称号。
与文明单位建设相联系,全省各地广泛开展了军民、工农、警民等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活动,运用多方“合力”对社会进行综合治理,提高文明水平。军民共建文明活动的开展,是人民解放军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突出贡献。到一九八五年,全省军民共建点发展到4700多个,共建的形式也从开始时的一般就近挂钩发展到机关对机关、基层对基层、业务部门对业务部门、党团组织对党团组织的对口共建和边防作战部队与后方地方单位的前后方共建等多种。驻山东陆海空三军部队抽出大量人力物力,支援了开发建设胜利油田、引黄济青等重点工程,参加了济南环城公园、泰山旅游风景区、青岛旅游城市开发等公益事业建设。一九八三年到一九八五年上半年,军地双方还共同培育了近20万名四化建设的专业技术人才。
第三节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从一九八二年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起,山东省就注意抓城市的群众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一九八二年到一九八四年,各个城市把抓好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作为重点,综合治理“脏、乱、差”。同时,陆续颁发实施了一系列加强城市建设、搞好城市管理的法规条例,使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正常轨道。一九
八五年九月初,中共山东省委召开了全省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检查总结和分析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制订了《关于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争取实现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明显好转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城市社会风气社会秩序明显好转的具体内容要求和标志。各市根据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制订了本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争取两个好转的规划和措施,狠抓了“四场”秩序,加强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引导,开展了争当文明市民的活动。
在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从一九八三年起,全省城市连续三年开展了城市爱国卫生运动竞赛。各个城市积极采取措施,整顿市容,大搞净化、绿化、美化,加强卫生治本建设,治理“三废”,开展卫生达标活动,为人民创造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省里每年组织综合检查验收,对先进城市进行表彰奖励。经过几年的促进,各个城市和大多数县城的环境面貌显著改观。威海、青岛、济南、烟台、滨州、临沂、德州等城市受到表彰奖励。
为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城市各行各业尤其是直接为人民生活服务的行业,普遍加强了为人民服务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了评选表彰最佳商店、优质服务员营业员活动和物价计量信得过竞赛活动。各单位普遍制订了文明服务规约守则,增加了服务项目和服务措施,逐步健全了群众监督制度。对一些坑骗顾客、用户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认真处理,没收和销毁了一批伪劣商品,经营服务方向逐步得到了端正,经济效益也随之提高。各个城市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从一九八三年下半年开始,对走私贩私、贪污受贿、投机诈骗、侵吞国家集体财物的经济犯罪分子和流氓集团,杀人、放火、强奸、抢劫、拐卖人口、重大盗窃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进行了有力的打击,制裁了一批害群之马。经过治理,城市社会秩序逐步好转。
山东省省会济南、旅游城市青岛、烟台、威海、泰安、曲阜等“窗口”城市和商业、服务、交通、邮电、卫生、城市公用事业等“窗口”行业,根据城市特点和职业特点制订了职业道德规范,发动职工认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青岛市举办了全市11个“窗口”行业先进模范人物演讲比赛,促进了这些行业文明水平的提高。济南市选定济南火车站、大观园商场等100个单位和地区作为“窗口”,进行重点治理,使这些地方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烟台市组织500个“窗口”单位开展了争创文明“窗口”,争取服务明星的竞赛活动,使绝大多数单位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300个单位变化显著,受到了当地群众和外地来宾的赞扬。泰安市把泰山作为重点治理的“窗口”,专门成立了泰山管理委员会,组建了65人的专业队伍,进行综合治理,消除了一些不安全因素,改进了山上山下的服务工作,教育劝阻了一些搞封建迷信活动的人员,保证了广大游人旅游活动的安全、舒适、卫生、愉快。
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一九八五年,山东省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所取得的多方面的成绩是明显的。通过这段实践,在全省人民中,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的新观念、新道德、新风尚,正在逐步形成并逐步得到发扬。虽然在这方面的任务还很重,许多做法还需通过新的实践重新加以检验,新的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格局需要重新建立。但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认识到,在加紧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抓紧精神文明建设,只有抓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民主政治建设,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无限美好光明的前景。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城市建设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