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广播电视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59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广播电视事业
分类号: G229.27
页数: 8
页码: 200-207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广播电视事业、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广播电视宣传不断加强的情况。
关键词: 山东省 广播电视 事业

内容

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山东的广播事业始于三十年代。一九三三年五月建成山东省会广播电台。至解放前,山东仅有两座电台,即山东广播电台和青岛广播电台,总功率1.7千瓦。一九四八年九月济南解放,接管了国民党政府的山东广播电台,建立了济南新华广播电台,后改名为济南人民广播电台。一九四九年六月,又接管了国民党政府的青岛广播电台,建立了青岛人民广播电台。从此,山东人民有了自己的无线广播电台。
  新中国的建立,为广播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一九五〇年四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济南人民广播电台改为省台兼市台,并于同年十月二十七日正式向全省播音。当时,山东台的功率很小,只有1千瓦。山东地域辽阔,山川纵横,由于发射功率小,离济南远的许多地区听不到山东台的广播。为改变这种状况,山东台曾多次扩大发射功率,至一九五八年扩大到150千瓦。从一九六二年起,又先后在淄博、潍坊、烟台、临沂、济宁、聊城、泰安、枣庄、菏泽、德州等地、市和一些沿海、山区县,建起了中波转播台,从而扩大了覆盖面积,使全省绝大多数地区人民都能听到省台的广播。
  为保证各地收转省电台和中央电台第一套节目的质量,山东电台从一九六三年开始在泰山建设调频台,于一九六六年六月建成,用两部10千瓦机分别转播省台和中央台节目。在这以后,又在大泽山、昆嵛山、蒙山、沂山、济南、德州等地陆续建起调频台。至一九八五年,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办有两套节目,第一套节目拥有中波发射台一座,转播台20座,第二套节目拥有调频转播台5座;共办有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服务性节目20个。两套节目全天播音26小时15分钟。中波覆盖全省人口81%,调频覆盖60%,加上市县台站的转播,全省人民大都能听好省台的广播。
  三十多年来,济南人民广播电台和青岛人民广播电台也有了很大发展。济南人民广播电台建台初期,用一部100瓦机和一部1千瓦机播出。到一九八五年,有发射台一座,转播台一座,发射机7架,功率34千瓦;节目设有《新闻》、《简明新闻》、《今日济南》、《对农村广播》、《知识天地》、《生活之友》、《商品信息》等;每天播音14小时35分钟,覆盖济南城乡人口64%左右。青岛人民广播电台,开始用一部100瓦机和1千瓦机播音;到一九八五年,有发射机3架,功率30千瓦;办两套节目,设有《新闻》、《青岛快讯》、《青岛之声》、《文化生活》、《科学知识》、《听众服务》、文艺等节目。自办节目每天播音13小时46分钟,覆盖青岛城乡人口61%。
  山东的电视事业比广播事业起步晚,可是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发展很快。从一九六〇年七月开始,山东电视台的职工奋发图强,自己动手,调试好一个讯道的中心设备和1部100瓦三频道电视发射机。一九六〇年十月一日试验播出,台名为“济南电视试验台”。当时设备较差,每周播出1次,一九六二年七月停播,一九六九年五月一日恢复播出,台名为“济南电视台”。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五日,经中共山东省委批准,改名为山东电视台。从此,电视事业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一是建成高164米的直立式铁塔,发射功率由1千瓦扩大为7.5千瓦;二是自装了黑白电视转播车,购买了四频道电视转播车,晶体管三频道电视中心设备,建成600平方米的大型演播室。为使广大观众早日看上彩色电视,一九七九年以后,山东电视台的职工对原有发射机和中心设备进行了一系列改造,添置了彩色转播车、电视电影、同步编码柜和初频切换系统,并且抓紧了微波线路的建设。到一九八一年九月,山东电视台的节目全部实现彩色播出。到一九八五年,山东电视台用两部10千瓦彩色发射机向全省播送自办节目和转播中央台节目;建起50至1千瓦转播台22座,1千瓦以上转播台19座,50瓦以下差转台102座,覆盖全省人口65%;自办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和服务性节目18个;每天自办节目播音8小时30分钟,转播中央电视台节目8小时。
  继山东电视台之后,一九七一年建成青岛电视转播台。一九七六年二月,经上级批准改称青岛电视台。到一九八五年,青岛电视台每周自办节目3次,有新闻、专题和综合文艺节目;用一部10千瓦彩色电视发射机转播中央电视台节目,一部10千瓦彩色电视发射机播自办节目兼转省电视台节目,可以覆盖市区人口全部和郊区人口的一部分。
  一九八三年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进一步调动了群众办广播电视的积极性。此后,济南、烟台、潍坊、淄博、枣庄市和临沂、邹县、平度、滕县等县(市)先后建起了电台或电视台。
  山东的农村有线广播,是在收音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九五〇年,根据中央和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决定,开始在全省建立收音网。一九五五年,全省建起10处小城市有线广播站,2793个收音站。一九五五年以后,大力发展农村有线广播。到一九六〇年底,全省110个县市都建起广播站,有1388个公社利用小型直流播音机建起公社广播放大站,使7.04万个自然村通达了有线广播,广播喇叭达到62万余只。“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单纯追求数量,管理又混乱,数量虽有增加,但质量很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形势越来越好,有线广播网的建设又出现了新的生机。到一九八五年,全省乡镇广播站达到2302个,广播喇叭入户率稳定在64%左右。农村的有线广播,已成为中共各级地方党委、人民政府传达政令、指导生产、向农民进行宣传教育的强有力的工具,成为千家万户学政策、学科学,了解经济信息,活跃文化生活的良师益友。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科学研究所、广播电视艺术团、广播电视学校、广播电视新闻研究所、齐鲁音像出版社相继建立,广播电视职工队伍也不断壮大。全省广播系统职工由五十年代初期的200多人,到一九八五年底增加为11556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304人。
  山东的广播电视事业经过了三十六年的建设历程,出现了全面发展的新局面。一九八五年底,全省有无线广播电台9座,电视台10座,中波发射台、转播台24座,总功率690.5千瓦;调频转播台9座,总功率114.1千瓦,电视发射台和差转台143座,总功率139.46千瓦;建起微波线路2153.7公里,微波站32个,卫星地面接收站26座。全省已形成中波、调频电视、有线广播的宣传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为进一步搞好广播电视宣传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广播电视宣传不断加强
  三十六年来,在中共山东省委和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山东的广播电视在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新闻和信息,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及满足人民的文化娱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十年代初期,根据政务院新闻总署给广播规定的发布新闻、传达政令,社会教育,文化娱乐的任务,山东各台站都设置了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和服务性节目,及时地宣传了党所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报道了城乡大批恢复生产的典型,宣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歌颂了人民群众的政治热情。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了《经济建设常识讲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讲座》、《辩证唯物主义讲座》、《中国革命史讲座》;青岛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了《政治经济学讲座》、《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讲座》、《哲学讲座》,系统地向干部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政治思想教育。在“一五”时期,广播电台大力报道了山东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宣传了一些重大的建设项目,宣传了徐呈龙、曲淑芝、盖玉凤、郝建秀小组等一大批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五十年代末期的广播宣传,由于“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播出了一些违背事实的报道,对当时的浮夸风起了推动助澜的作用。
  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里,山东的广播电视宣传受到了林彪、“四人帮”的严重破坏。一些听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被当作“封、资、修”的东西进行批判;宣传了许多错误的理论和观点;文艺广播除几个样板戏和少数歌曲外,其他一律禁播,许多优秀节目被定为“四旧”、毒草。多年积累起来“按广播特点办节目”的好经验、好作法,被诬蔑为修正主义的东西。结果广播电视节目内容贫乏、形式单调,群众不喜欢听,不喜欢看,严重损害了广播电视在群众中的声誉。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拨乱反正,澄清了多年来被林彪、“四人帮”搞乱了的理论是非,逐步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山东的广播电视宣传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山东各台站坚决地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自办的各种节目,重点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报道了全省经济的调整,宣传了一大批搞好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典型,特别是报道了实行生产责任制较早的鲁西北四区的巨大变化;对全国和全省的一些大事件,做了充分的报道;大力宣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报道了许多献身四化的典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批判了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宣传了整顿党风,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等。在宣传指导思想上,强调准确、全面,避免片面性,着眼于指导性、思想性。因而,各台站的宣传,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欢迎。
  这一时期,山东的广播电视工作者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按照“真、短、快、活、强”的要求,认真地对新闻节目进行了改革。各台站都增强了节目的针对性,增加了新闻的播放次数。山东电台一九七八年每天播出4次新闻,一九八三年8次,一九八五年增加到12次;青岛电台一九七八年每天4次新闻,一九八五年改为7次;济南电台也从一九八一年每天3次,增加到一九八五年的9次。新闻的时效性也增强了,许多台站都能做到当天本地发生的大事当天报。为了丰富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山东电台在新闻节目里开辟了《今日省会报纸版面介绍》、《首都报纸刊登的山东新闻》、《来自兄弟省市的新闻》专栏;济南电台办了《各地城市新闻选播》;青岛电台办了《来自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消息》、《各地新闻选播》;烟台电台办了《来自十三个沿海开放城市消息》。这些节目的举办,加强了横向联系,扩大了信息交流。
  新闻改革带动了整个宣传工作的改革,许多台站的专题节目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山东电台的《农村》节目,保持和发扬面向农民,密切联系实际的好传统,加强了宣传的针对性。一九七八年以来,这个节目针对部分农民对党的方针政策的模糊认识,编发讲话材料和典型,生动地向农民进行有关政策教育;针对农村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了对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的宣传;针对农民迫切要求学科学用科学的新情况,加强了农业知识的宣传,得到农民的赞扬。山东电台的《理论学习》节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文章、评论、问答等形式,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对人们在实践中提出的问题,给予了理论的回答。为配合干部群众的理论学习和向群众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山东电台还多次举办了理论讲座。山东电视台的《山东各地》节目,一次节目播送一部电视纪录片,从一九八〇年到一九八三年底,共摄制播放纪录片72部。这些纪录片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有对山东山水风光,名胜古迹的介绍,也有对各行各业先进人物的报道,融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为一炉,赢得观众赞赏,其中不少纪录片在全国获奖和被译制发往国外。济南电台的《知识园地》,青岛电台的《科学知识》,烟台电台的《长知识》,潍坊电视台的《观众益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科学小品、生动的画面、对话、配乐广播、科学散文、录音讲话等形式,宣传报道了许多人们需要的基础科学、日常生活和卫生保健知识,被听众观众誉为“知心朋友”。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城市建设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