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革创新的书刊印刷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587
颗粒名称: 三、改革创新的书刊印刷业
分类号: G229.27
页数: 3
页码: 194-196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六十年代初期,在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的过程中,改革创新的书刊印刷业的情况。
关键词: 山东省 改革创新 书刊印刷业

内容

五十年代,山东省只有山东新华印刷厂1家专业书刊印刷厂。六十年代初期,在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的过程中,经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把初具书刊印刷条件的潍坊印刷厂、莱阳印刷厂、德州印刷厂和临沂印刷厂划归山东省出版事业管理局。经过改造、扩建或重建,建成了山东新华印刷厂潍坊厂、山东新华印刷厂莱阳厂、山东新华印刷厂德州厂、山东新华印刷厂临沂厂,并分别于一九六三年(潍坊厂)和一九六四年(其他厂)投入书刊印刷生产。一九六五年的生产量为:铅字排版4115万字,铅印印刷20.6万令纸,平印印刷6.5万对开色令纸,书刊装订25万令纸;工业总产值1053.6万元。
  一九七二年建成的山东人民印刷厂是一个战备印刷厂,其生产骨干主要来自于山东新华印刷厂莱阳厂。山东人民印刷厂投产后,莱阳厂又划归地方。
  一九八一年,山东省书刊印刷公司成立,统管5个书刊印刷厂和山东省印刷物资公司,并同40多家具有一定书刊印刷能力的社会厂建立了横向联合的关系。山东省印刷物资公司与全省以至全国数十家造纸厂、印刷器材厂建立了业务联系,加强了印刷物资供应工作。这样,印刷部门既是整个出版事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又自成一个体系,安排指挥印刷生产。
  多年来,山东的印刷技术处于极为落后的状态,制版、装订主要靠手工操作,印刷方式比较单一,凸印占大多数。这种状况
  与书刊出版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形成尖锐的矛盾。为了提高印刷生产能力,在“六五”期间,山东书刊印刷业一是加快印刷技术改造的步伐。在本着先急后缓、突出重点、量力而行、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六五”期间先后有计划地引进和购置了25台大型换代设备,其中电子分色机3台,书刊胶印轮转机5台,对开四色胶印机5台,全张四色胶印机1台,还有柯尔布斯糊壳机,精装连动单机等数十台小型设备。这些设备的投产,使书刊印刷生产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另外,山东潍坊计算机公司研制成功的华光Ⅲ型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受到书刊印刷厂的欢迎。
  二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山东书刊印刷厂根据国家的统一要求,对印刷字体、标题字型、排版字架进行了改造;同时采用了多种蒙版法和铅基预涂感光版(PS版)、感光性树脂版等新型版材。“六五”期间,学习和推广了电子分色制版技术、自动激光照排系统技术、胶印印书技术、铅印薄版技术等,使排版、印刷、装订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不仅能较好地完成书刊印刷任务,还能印制高档精美印刷品。
  通过技术改造,山东书刊印刷业在印刷周期、生产能力、工业产值、产品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九八四年以前,印刷周期一直在200天以上,一九八五年缩短为164天。一九八五年铅印排版19339万字,分别比一九六五年和一九七八年增长389.6%和259.6%;铅印印刷87.5万令纸,分别比一九六五年和一九七八年增长324.8%和73.6%;平印印刷73.8万对开色令纸,分别比一九六五年和一九七八年增长1135.4%和196.4%;书刊装订81.8万令纸,分别比一九六五年和一九七八年增长227.2%和24.7%。一九八五年工业总产值(按一九八〇年不变价格计算)为5787万元,分别比一九六五年和一九七八年增长449.3%和
  126.4%。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五年,在各种评比优质产品活动中获奖的产品有628种,其中获全国奖的优质产品50种,获华东地区奖的优质产品73种,获全省奖的优质产品304种,获山东省出版总社奖的优质产品201种。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城市建设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