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消灭和减少疾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560
颗粒名称: 三、消灭和减少疾病
分类号: R197.1
页数: 4
页码: 155-158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随着山东卫生事业的发展,防病治病工作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在消灭疾病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消灭和减少疾病的情况。
关键词: 山东省 消灭 减少疾病

内容

随着山东卫生事业的发展,防病治病工作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在消灭疾病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新中国建立以来,鼠疫、古典型霍乱一直没有发生;天花、性病、黑热病、回归热、丝虫病、头癣病已先后被消灭或基本消灭;白喉、麻疹、脊髓灰质炎、猩红热、疟疾、钩虫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型脑膜
  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麻风、结核病等已被控制或明显减少。
  三十多年来,通过开展预防接种,实施计划免疫,提高人群免疫力,防治传染病工作收到了预期效果。天花是烈性传染病,在旧中国发病率、死亡率很高,危害极大,民间流传着“生子只算生一半,得过天花才安全”的歌谣。新中国建立后,经过免费普种牛痘,一九五四年全省就消灭了天花。由于广泛进行预防接种,麻疹、脊髓灰质炎、白喉、百日咳等传染病,也已达到基本控制指标。
  黑热病在山东流行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山东解放前夕,临朐县仅马庄一个不到100户的村子就有65人患黑热病,先后死亡30多人,有的竟全家丧生。新中国建立初期,山东省成立了黑热病防治所。在全国劳动模范、著名黑热病专家王兆俊的带领下,医疗卫生人员对全省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摸清了黑热病流行规律,研究了有效的防治措施,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治工作,很快控制了黑热病的传播与流行,使患病率逐年下降。到一九五八年,全省平均发病率下降到万分之三点五人次,比一九五〇年下降了99%。经过十年左右的防治,山东省基本上消灭了黑热病,当时把这一奇迹向国内外宣布后,引起了很大反响。从一九七二年至一九八〇年,全省只诊察到十几个过去遗漏或治而未愈的病人;自一九八一年以来未发现一例病人。群众高兴地说:“人民政府为人民,大肚子痞绝了根”。
  五十年代初,丝虫病在山东省74个县流行,微丝幼阳性者和丝虫病人各有250万。鲁南一带早就流传着“邹、滕、峄县,十人九疝,泗河两岸,粗腿大蛋”的民谣。病情严重的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病人极为痛苦。经过三十多年的积极防治,全省已基本消灭
  了丝虫病。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在青岛召开的全国丝虫病经验交流会,总结介绍了山东省防治丝虫病的经验,并宣布山东省是中国第一个基本消灭丝虫病的省份。
  麻风病在山东省流行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旧社会,麻风病人不是自杀、被杀,就是被活埋掉。新中国建立后,山东经过积极防治,控制传染,至一九八三年底,全省累计各型麻风病患者51951例,已治愈37343例,总治愈率为71.9%,现症病人减少到1785例。一九八五年全省有46个县(市)麻风患病率达到基本消灭指标;54个县(市)达到控制指标;全省麻风患病率、发病率、现症病人分布村庄均下降90%以上。山东省麻风病已处于由控制到消灭的阶段。一九八四年二月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麻风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宣读了《山东二十五年麻风病流行情况》的论文后,受到了各国代表的好评。
  结核病在山东分布广泛,疫情严重。经过有计划地防治,总结推广“网、查、管、治、卡”综合防治经验,治愈了大量的病人,患病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通过接种卡介苗,提高了儿童免疫力,儿童结核病和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已明显减少。中央卫生部总结了山东省的经验,并授予了对山东结核病防治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省劳动模范王德理“人民的好医生”的光荣称号,并颁发了荣誉证书和院长基金。
  疟疾,一九四九年后曾在山东出现两次大面积流行,一次是六十年代初,全省发病人数高达600余万;一次是七十年代初,发病人数高达460余万。由于加强了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到一九八五年,全年疟疾发病人数已控制到千人左右,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地方性甲状腺肿,在山东受害人口达2100万,病人178万。过
  去,病区群众流传着“苦难鲁山脚,遍地求神医,还是长粗脖”、“一代粗,二代傻,三代连根拔”的说法。由于在病区开展了食盐加碘的有效防治方法,一九八五年经过国家考核,山东省地方性甲状腺肿已达到基本控制指标。
  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遍布山东104个县(区),受害人口580万人;氟斑牙患者294万人,氟骨症患者23万人。针对引起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病原因,采取了改水防氟的有效措施。到一九八五年底,全省已完成3079个氟病村的改水任务,使病区245万群众吃上了符合卫生标准的低氟水,控制了疾病的蔓延。
  在旧中国,山东省妇女儿童疾病尤为严重。妇女生育大多为旧法接生,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都很高。新中国建立后,山东加强了妇幼卫生工作,普及了新法接生,防治和减少了新生儿破伤风。在儿童中积极进行预防接种,使严重威胁儿童生命的一些传染病得到了控制;同时积极治疗严重危害妇女身体健康的子宫脱垂和复杂尿瘘等疾病。一九八五年山东农村住院分娩率为50%,城市已达99%以上。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八四年,新生儿破伤风率由10‰降到0.07‰;产妇死亡率由15‰降到0.3‰;婴儿死亡率由200‰降到37‰,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水平普遍得到提高。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城市建设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