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繁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55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繁荣
分类号:
G127
页数:
2
页码:
137-138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山东的文学创作园地百花争妍,出现了一大批好的和比较好的小说、诗歌、散文及文艺理论研究著作,文学创作的繁荣的情况。
关键词:
山东省
文学创作
繁荣
内容
新中国建立以来,山东的文学创作园地百花争妍,出现了一大批好的和比较好的小说、诗歌、散文及文艺理论研究著作。
“文化大革命”之前,山东省文艺工作者贯彻党的文艺路线、方针,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创作出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作品,如富有传奇色彩的反映人民战争的刘知侠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冯德英的长篇小说《苦菜花》,以及长篇小说《海上渔家》、《渔岛怒潮》、《民兵爆炸队》;王安友的中篇小说《李二嫂改嫁》、邱勋的《微山湖上》;诗歌《枯树开花》、《黑板报上写诗歌》、《报春集》;民间文学《玉仙园》;文艺理论研究著作《杜甫研究》、《炉边文谈》、《“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精神》等。这些作品,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美术、摄影等方面的创作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十年浩劫却阻碍了这一蓬勃发展的势头,使山东的文学创作事业受到严重破坏和损失。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作家、艺术家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奋发努力,在短短的几年内,创作出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民间文学、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等。在这些作品中,有许多在全国各类文艺评奖活动中获奖,还有不少作品在省内外甚至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如王润滋的短篇小说《卖蟹》、《内当家》,以及《拜年》、《声音》、《老霜的苦闷》、《一潭清水》等相继获优秀短篇小说奖;《微山湖上》、《海滨的孩子》、《冰
雪花》等获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奖;李荐葆的《高山下的花环》、《山中,那十九座坟茔》,矫健的《老人仓》等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在这片国土上》、《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也在全国评奖活动中获奖。在省级以上和全国评奖活动中名列前茅的还有歌词《我的心儿这样回答》,民间故事《崂山茶》,油画《斗霸》,连环画《唐赛儿》,农民画《丰收场上》、《石臼港》、《灯节》、《古镇春晓》等。此外,书法、摄影作品也有不少获全国一、二等奖或金、银牌。
过去,人们形容山东的作家队伍和文艺创作的状况是“丘陵连绵,没有高山”;而今,“丘陵”正在隆起,山东的作家群正在形成。老作家焕发青春,壮心不已;中年作家潜心创作,时有佳作问世;青年作家脱颖而出,不同凡响,令人刮目相看,不少作品已经和正在引起国内外文学界重视。如《鲁班的子孙》、《秋天的愤怒》、《河魂》、《山地》等,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较高的艺术性。这些作品,大都取材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生活,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感情充沛,格调高昂,能给人以启发教育,鼓舞人们奋发向上。此外,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研究、民间文学的搜集与整理等,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山东解放区文艺概观》一书,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董均伦、江源的民间故事集《聊斋汊子》,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这么多好的和比较好的作品的涌现,充分说明了山东文学创作的繁荣和文艺事业的兴旺。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城市建设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