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旅游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49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旅游事业
分类号: F590.3
页数: 8
页码: 45-52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的旅游事业,基本上是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旅游事业的情况。
关键词: 山东省 旅游 事业

内容

山东省的旅游事业,基本上是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在短短的七年时间内,已经有了一个相当的规模。旅游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山东人民同其他国家和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以及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的交流。
  一、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山东省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就人文资源来说,山东古称齐鲁,是中国古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在山东大地上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就自然资源来说,山东三面环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港口条件良好,是旅游、度假胜地,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随着对外开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到一九八五年,全省已有8个对外开放地区:济南、青岛、济宁(曲阜)、泰安、烟台、淄博、潍坊、东营(胜利油田),其风景名胜各具特色。
  泉城济南,是中国历史名城之一,素以清泉绿柳的美景而著称。济南市内有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等游览点。市南郊区的柳埠古迹,有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单层石塔——四门塔,在它的附近还有龙虎塔、千佛崖、墓塔林等古代佛教遗址。位于济南西南80公里的灵岩寺,是中国古代名刹之一,建于唐宋时代。千佛殿是寺内的主体建筑,殿内有40尊珍贵的宋罗汉造像,造型生动,栩栩如生,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
  海滨城市青岛,是旅游者休养、避暑、游览的胜地。市内的
  栈桥、鲁迅公园、水族馆、海产博物馆、海水浴场等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位于青岛东郊的崂山,兼有山、海、林、泉之胜,自古被称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崂山风景区地域广阔,有风景点50多处,主要名胜古迹有太清宫、上清宫、太平宫、华严寺、华楼宫、北九水、龙潭瀑、潮音瀑布等。太清宫是崂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一处道场。崂山矿泉闻名中外,青岛啤酒就是由它酿造而成的。此外,青岛市所属平度县天柱山和烟台市所属掖县的文峰山,有许多魏碑摩崖,都是北魏著名书法家郑道昭、郑述祖父子的手迹。其中《郑文公之碑》尤为珍贵,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曲阜是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里,素以丰富的文物古迹闻名于世。除了被称为“三孔”的孔庙、孔府、孔林以及鲁国故城遗址外,还有颜庙、周公庙、少昊陵、尼山孔庙建筑群、九龙山、孟母林等。孔庙是中国历代帝王为祭祀孔子而修建的庙宇,其建筑规模仅次于北京的故宫,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杏坛”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奎文阁”原名藏书楼,是中国著名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之一。孔府是历代衍圣公——孔子嫡系长子长孙的官署和私邸,共有厅、堂、楼、房463间,九进院落,占地16公顷。孔林是孔子及其后代家族的墓地,总面积达200公顷,有树10万余株。林下古冢累累,碑碣成群。另外,距曲阜约25公里的邹县,是孟子的故里,至今保存着孟庙、孟府、孟林和孟母三迁处等古迹,也是引人入胜的游览胜地。
  泰山自古被誉为“五岳之首”,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泰山古称岱宗,海拔1545米,形成于约二十五亿年前的太古世纪,较中国其他大山更为古老,名胜古迹众多。据史书记载,中国历代共有72位郡主曾经到此封禅告祀,建庙塑神,题字刻石。历代文
  人墨客也都以游览泰山为快,题咏刻石,对泰山极言盛赞。泰山风景名胜遍布山野,主要有龙潭瀑布、柏洞、中天门、云步桥、五大夫松、望人松、仙人桥、瞻鲁台、日观峰、天柱峰等。著名的文物古迹有岱庙、红门宫、王母池、斗母宫、南天门、碧霞祠、玉皇宫、普照寺古建筑群,以及天贶殿壁画、经石峪、秦汉刻石、唐宋摩崖碑、石坊等。其中的岱庙和碧霞祠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极为著名。另外还有孙中山奉安纪念碑、冯玉祥墓等。一九八三年,在泰山建起了中国第一条现代化的高山旅游索道,从而方便了游人,使泰山的旅游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烟台是海滨城市,市区内有清秀宜人的毓璜顶、烟台山和南山公园等风景区,有瑰丽的天后圣母庙古代建筑。在烟台市西北83公里的蓬莱县有一著名的旅游胜地——蓬莱阁,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很多古人古书,都把蓬莱阁描写成神仙境界,留下了“八仙过海”的传说,秦始皇、汉武帝曾经到此谒神祈福。蓬莱阁下的水城,是古代海防要塞,明朝民族英雄戚继光,就是在这里领兵镇守海防的。除此之外,烟台各地还遍布着许多游览点,如威海市刘公岛甲午海战遗址,牟平县的养马岛,长岛县的半月湾,荣成县的铁槎山、成山头,掖县的文峰山等等。
  潍坊是一座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不仅有“手工业之乡”之称,而且名胜古迹众多。这里有被称为古代五镇之首的沂山,以巨“寿”石刻闻名的云门山,山东省规模最大的石窟造像群陀山佛窟,古代书法珍迹玲珑山魏碑,清代园林十笏园,景色宜人的老龙湾。特别是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其品种之多,保存之完整,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被誉为“万卷书”。
  淄博是历史上的名城重埠,古代齐国曾设都于临淄,至今留有齐国故城遗址。在临淄县,有许多古坟冢,如“二王冢”(齐桓
  公、齐景公墓)、管仲墓等,还有春秋时期规模宏大的殉马坑。淄川区蒲家村,是清代著名作家、《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的故居。
  鲁北平原的胜利油田,是中国新开发的第二大油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旅游者到此参观、考察。
  除以上8个对外开放地区外,山东还有下列旅游点:水泊梁山;德州苏禄王墓;东汉孝堂山石祠;嘉祥武氏墓群石刻;济宁太白楼和铁塔;邹县峄山;聊城光岳楼;临沂银雀山、金雀山;定林寺刘勰故居;菏泽牡丹园;枣庄万亩石榴园等。
  二、旅游业蓬勃兴起,迅速发展
  一九五六年,济南成立了华侨旅行服务社(后来改为山东省华侨旅行社和山东省中国旅行社),其主要任务是为接待海外华侨探亲访友,搞好生活服务。一九六〇年,山东第一家专门接待外国人的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济南分社成立,当时主要任务是负责由中央和中国国际旅行总社安排来山东的外宾、外国代表团、外国在华工作人员的生活接待工作,接待的旅游者很少。十年动乱时期,旅游业遭到很大破坏,旅游业务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东的旅游事业同全国旅游事业一样,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
  (一)旅游机构有了很大发展,专业队伍不断扩大。一九七八年底,山东省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一九八二年改名为山东省旅游局),随后济南、青岛、烟台3市以及蓬莱、长岛、海阳、曲阜县也相继成立了旅游局。到一九八五年,国际旅行社已设有济南、青岛、烟台、曲阜、泰安、淄博、潍坊、胜利油田等8个分、支
  社,并成立了山东省、青岛、烟台、曲阜、泰安等5个中国旅行社和华侨旅行社;全省共有旅游从业人员3000多人,其中翻译、导游人员130多人;有各类服务人员2200多人,管理人员近600人。
  (二)接待旅游者人数逐年增加,外汇收入不断提高。一九七七年全省接待旅游者5400人次;从一九七八年开始,接待人数急剧增加。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五年,全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25.7万多人次,创汇6912万元。其中一九八五年接待入境旅游者5.3万人,相当于一九七八年的5.8倍;创汇1841万元,相当于一九七八年的18倍。一九八五年全省主要风景区接待国内旅游者1300万人次,社会消费总额为2.9亿元。
  (三)旅游宾馆、交通设施有所增加。一九七八年以前全省可接待外宾的床位只有1600个,一九七九年为1984个,到一九八五年底已增加到3450个。特别是新建的拥有500个床位的齐鲁宾馆和有300床位的曲阜阙里宾舍在一九八五年投入使用后,大大改善了宾馆的设施条件。另外,全省拥有大、中、小型旅游汽车400辆,绝大部分装有空调设备。
  (四)同国际旅游界的联系日益广泛,经营业务不断扩大。一九八五年,山东旅游部门已同近百家外国和港澳地区的旅行社、旅游组织建立了业务联系,这对于了解国际旅游业动向,掌握信息,开拓国际旅游市场,开辟客源,提供了便利条件。山东省自行同国际旅游界联系组织来的游客,从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五年,平均每年有近1500人。到一九八五年,全省经营的旅游路线有40多条。
  三、发挥优势,初具特色
  山东旅游业之所以能较快地发展起来,主要是坚持从山东的实际出发,不把眼光仅仅局限在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上,而是开
  阔视野,积极开发和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东旅游。如潍坊风筝会、春节花灯会、书法绘画交流、烹饪技术交流、民俗旅游等等,既是文化资源,也是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补充,使山东省的旅游业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山东省的旅游资源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西部内陆旅游区有“一山(泰山)、一水(济南泉水)、一圣人(孔子)”。泉城济南与五岳之首泰山和历史文化名城曲阜紧密相连。全省11处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这里就集中了8处,其中有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举世无双的“三孔”古迹等等,这些著名文物古迹,足以反映出山东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突出地体现了“古老”的特色。而这许多文物古迹同雄伟锦秀的泰山、美丽如画的泉城等自然风光融合在一起,又集中地代表了山东历史文化古迹同自然景观浑然一体这一特点。
  在济南,对主要的风景名胜点都进行了整修;在泰安,一个综合开发治理泰山上下游览区的规划正在扎扎实实地实施;在曲阜,国家每年都拨出大量资金用于整修和保护“三孔”等文物古迹,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一九八四年,重塑孔子像工程已经竣工,恢复了被破坏前的面貌。一九八五年交付使用的曲阜阙里宾舍,其建筑形式与“三孔”游览区周围环境和谐统一,把民族传统形式与现代建筑技术融为一体,为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新的光彩。
  (二)东部以青岛、烟台为一线,构成了海滨旅游区。山东省濒临黄海、渤海,海岸线长,海洋性气候宜人,海产丰富,海上交通便利,这是山东具有另一特色的旅游区。青岛、烟台两市利用独有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了以避暑、疗养、度假为目的的旅游,游客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从接待日本日中友好访华船开始,
  发展到接待大型的国际游船,如“北欧宝珠号”、“沙卡海湾号”、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号”、瑞典“新探险家号”、英籍“亚里安娜号”、联邦德国“欧洲号”、希腊“世界开发号”等,每个航次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并且航次逐年增多。另外,还开始接待一些比较大的国际会议和体育比赛,举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青岛、烟台已被列为全国进一步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旅游业将会有更快的发展。
  (三)民俗旅游。山东旅游部门针对大部分国外旅游者对中国人民的生活、风俗习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十分感兴趣,创造性地开展了民俗旅游。开始,首先组织旅游者到城市居民家中进行家庭参观访问,逐步发展到在普通工人家中做客,同工人一起在工厂食堂就餐、联欢,后来又发展到在农村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联欢”。这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别开生面,受到广大旅游者的热烈欢迎。一九八三年十一月,日本三重县联合青年团“第十四次国际交流讨论会”团,到安丘县石家庄大队同农民“四同”。他们同那里的群众仅仅相处了两天时间,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前夕,日本朋友多数都激动得无法入睡,同主人亲切交谈至深夜,回国后还经常保持书信往来。这种别开生面的旅游活动,还吸引了来自美国、荷兰、联邦德国等国的旅游者,引起国内外旅游界的广泛注意。民俗旅游已在省内外推广,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一个旅游项目。
  (四)多种形式的专项旅游。利用本省独具地方特色的资源来发展专项旅游,是山东发展中国式旅游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古生物化石蕴藏量极为丰富,种类繁多,生物形象完好精美,是研究古生物的“万卷书”,于是就开展了“研究、参观古生物化石旅游”;山东自秦代以来的历代碑
  刻非常多,其中属于全国有名的重要碑刻不下百处,这些“稀世珍宝”令日本书法爱好者为之倾倒,于是就开展了“学习交流书法旅游”;孔子这位世界性的历史人物,对于渴望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人们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于是就开展了“孔子诞辰故里游”;山东菜独具一格,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名噪海内外,于是就开展了“学习烹饪品尝山东菜旅游”;传统的潍坊风筝引起了国内外旅游者的极大兴趣。一九八四年举办了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到会的外宾达170余人,有4家外国通讯社的11名新闻记者参加现场报道,盛况空前。风筝这项蕴含着奇特魅力的国际旅游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潍坊风筝协会还应邀出访了美国、英国、荷兰、新加坡等国家,不仅与各国交流了文化,缔结了友谊,而且也使这项旅游资源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总之,这些多姿多彩的专项旅游活动,适应了旅游者的不同兴趣和爱好,同时把旅游和学术文化交流、贸易、科学考察等各项业务紧密结合起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城市建设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