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48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
分类号: F125
页数: 4
页码: 34-37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山东省在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方面,仅有极少数利用贷款或记帐贸易对个别项目所需部分机器设备的引进,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的情况。
关键词: 山东省 利用外资 引进技术

内容

一九七九年以前,山东省在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方面,仅有极少数利用贷款或记帐贸易对个别项目所需部分机器设备的引进,发展缓慢。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对外实行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山东省的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才得到了迅速发展,向着建立充满活力的开放型经济迈出重要的一步。
  一、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不断发展
  一九七九年,山东省的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工作开始起步。当年全省安排利用外资有5个补偿贸易项目,吸收外资95.7万美元,数量虽然不大,但却明显地加快了进行补偿贸易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了花色品种和产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到一九八〇年底,全省利用外资额达到800万美元;到一九八五年底,全省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规模迅速扩大,采用多种形式对外签约413项,吸收外资总额已达到2.6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亿多美元,分别比一九七九年增长279倍和106倍。“六五”期间,国家以统借统还贷款形式安排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11个,利用外资金额17.8亿美元。这些资金主要是用于石臼所港、兖石铁路、胜利油田、三十万吨乙烯工程、鲍店煤矿、东滩煤矿、蒋庄煤矿、烟台合成革厂、华北平原开发治理盐碱地、青岛前湾港区、两条二级公路等能源、交通建设项目,到一九八五年底,累计完成15.2亿美元。另外,中央各有关部安排山东省统借统还民间贷款13项,吸收外资1555.5万美元。截至一九八五年底,山东省实际利用外资163931.6万美元。
  到一九八五年底,山东省对外成交技术引进项目合同共有110项(包括使用中央外汇和中央各部委批准的项目),金额达8.09亿美元,引进技术的主要行业有:轻工、电子、化工、机械、石油、煤炭、医药、冶金、建材等。在110个项目中,已投产的有36项,占合同总数的33%。
  山东省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形式逐年多样化。开始多是搞“三来一补”项目(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后来逐步兴办外商投资企业。到一九八五年底,全省吸收外商投资4560万美元,兴办投资企业44家。这些外商投资企业,主要分布在青岛、烟台、济南、潍坊、济宁、临沂、淄博7个市、地,其中青岛、烟台占总数的69%。外国投资者主要来自日本、美国、新加坡、芬兰、印度尼西亚、新西兰、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
  二、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初见成效
  山东省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始终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把“利用国外资金、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扩大出口创汇能力,促进本省经济发展”作为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一是加强宏观管理,正确引导外资投向,坚持多搞生产性并有利于本省资源开发的项目,项目结构以生产型和发展出口产品为主。在44家外商投资企业中,生产型企业有30家,占68%。二是大胆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其范围从点到面,其规模从小到大,其形式从单一到多样化,向多方位、多渠道、多元化发展。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从开始的轻工、纺织行业扩展到机械、电子、化工、医药、建材、水产、农业等20多个行业;从开始的补偿贸易方式扩展到加工装配、租赁、买方信贷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合作经营企业;国外合作者从日本、港澳扩大到欧洲、美洲、大洋洲、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三是坚持引进项目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改变了过去单纯引进机器设备的作法,开始注重并引进了一批软件技术。到一九八五年底,全省引进软件技术的费用达1.74亿美元,占项目合同总额的22%以上。四是从单纯扩大生产能力转向重视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提高经济效益。五是注意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相结合,与创汇相结合,与采用先进管理经验相结合。六是把扩大产品外销、实现外汇平衡作为兴办外商投资企业的主要条件之一。到一九八五年底,在已投产或开始营业的12家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中,大部分能够自行平衡外汇收支,有的尚有结余。
  从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五年,山东省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迅速发展,已经初见成效。
  (一)加快了能源、交通运输等经济发展薄弱环节的建设。国家统借统还安排在山东省11个重点建设的贷款项目,主要用于能源、交通建设。如利用日本海外协力基金贷款建设的山东石臼港煤用码头,年吞吐能力1500万吨,于一九八五年底基本建成,缓解了山东港口的紧张状况。与石臼港配套的兖石铁路也于一九八五年底竣工通车,新增运输能力1200万吨,改变了华北地区的运输状况,并为山东省临沂、枣庄、菏泽等地区经济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二)解决了部分企业资金不足的困难,加快了企业的技术改造。利用外商投资兴办的44家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外商投资占总投资的36%,引进的多是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紧缺的原材料,解决了发展山东经济建设所需的部分资金问题。青岛市利用引进先进技术改造老企业,不仅使80%以上市属企业的技术装备有了明显的改善,推动了新产品的开发,并且扩大了部分紧俏短线产品的生产能力。
  (三)促进了产品升级换代,增强了出口创汇能力。济南第一机床厂从国外引进先进的设计、工艺及部分设备生产的“马札克”车床达到国际标准,产品远销欧、亚、美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额居全国同行业之首。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山东省食品进出口分公司与日本株式会社甲州园合资经营的“中日友谊葡萄酒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冷冻低温发酵酿酒工艺和菌种及部分先进设备,使葡萄酒酿造周期由以前的三年缩短到两至三个月。该公司一九八五年八月投产,当年酿制出360吨干白、干红葡萄酒,出口日本300吨。
  (四)加速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九八〇年以来,山东省的对外经贸部门组织济南、泰安、潍坊、烟台等市引种芦笋,并通过补偿贸易方式先后为9家罐头厂引进芦笋罐头生产线及封罐设备,大大提高了芦笋罐头的生产水平,使出口的芦笋罐头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名列全国同类商品首位,畅销日本和西欧国家。另外,为了发挥山东花生生产优势,还通过补偿贸易方式,先后三次为石岛、牟平、乳山、青岛花生制品加工厂引进油炸花生仁生产线,加工质量和效率大幅度提高,使油炸花生仁成为山东出口创汇的一项“拳头”商品。
  (五)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一九七九年以来,山东省积极开展了国外来料加工和装配业务。如通过贸易渠道与意大利丽加美、巴尼公司等开展抽纱来料加工业务,收取加工费1500多万美元。此外,还开展了水产品、服装、食品、机器设备等方面的加工、装配业务,增加了大量外汇收入。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城市建设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