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集市贸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471
颗粒名称: 第六节 集市贸易
分类号: F125
页数: 4
页码: 22-25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山东集市贸易历来很发达,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全国名列前茅,集市贸易的情况。
关键词: 山东省 商业经济 集市贸易

内容

山东集市贸易历来很发达,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全国名列前茅。新中国成立三十六年来,山东集市贸易发展虽曾几度波折,但始终在促进城乡经济和方便人民生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是沟通城乡商品流通的一条必不可少的渠道。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省共有集市4193处,商品年成交额6.2亿元。随着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的基本完成,不少地方出现了对集市贸易管理上掌握偏严、限制过多的倾向,使集市贸易变得萧条冷落。一九五六年,遵照国务院的指示,山东放宽了对集市贸易的限制,规定凡属放开的物资,允许自由采购、自由贩运,使集市贸易又逐渐活跃起来。到一九五六年底,全省共有集市4176处,商品成交额6.4亿元。在“大跃进”时期,一些地方关闭了集市贸易,特别是城市集市几乎被全部取缔。从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及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委连续发出了关于组织集市贸易的指示,农村集市首先得到了较快发展,随后城市一些传统市场也有了恢复。到一九六三年,全省仅农村集市就发展到4621处,其中万人以上的大集525处。在“文化大革命”中,集市贸易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产生资本主义的温床”受到强烈冲击,致使不少地方关闭集市,减少集日,限制上市物资品种。到一九七六年,全省城市集市贸易已被全部强令取缔,农村集市减少到3036处,较一九六三年减少了1585处,其中万人以上的大集减少445处。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山东集市贸易又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到一九七八年底,全省有集市3621处,商品成交额11.5亿元。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陆续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经济和搞活流通的政策。一九七九年九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决不允许把它当作资本主义经济来批判和取缔。同年,山东省人民政府也决定放宽对农村集市贸易的管理,规定农村社队和社员的农副产品在完成征购、统一收购和派购任务以后,都可以上市;社队企业的工业品,国家没有收购任务或完成国家收购任务后的产品,可以在集市出售或到外地出售,机关、团体、部门、企事业单位经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可以到
  农村集市收购三类农副产品。一九八〇年八月,中共山东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在办好农村集市贸易的同时,巩固发展城市农副产品市场,逐步建设一些简易设施,并要求把城市农贸市场的建设纳入国家基本建设和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随着上述政策的逐步落实,全省城乡集市贸易迅速发展起来,上市品种日渐增多,商品成交额不断扩大。到一九八五年底,全省城乡集市达到5256处(其中万人以上的大集902处,居全国之首),商品成交额达到43.9亿元,比一九七八年分别增长45%和2.8倍。(见表32)
  山东城乡集市贸易的发展,对于活跃城乡市场、沟通有无、调剂余缺、方便群众生活等,都起了很好的作用。据统计,一九八五年全省城乡集市为居民提供蔬菜、肉禽蛋、水产品43603万斤,其中肉、禽、蛋10957万斤,相当于国营商业零售量的148.3%;蔬菜74492万斤,相当于国营商业零售量的111.3%;水产品2615万斤,相当于国营商业零售量的51.4%。特别是一九八五年下半年城市放开蔬菜、肉禽蛋等副食品价格以后,集市贸易已成为居民购买副食品的重要渠道。
  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相比,商业工作的现状还很不适应,主要是商业网点及设备严重不足,中转环节过多,经营作风和管理方面都有许多问题。因此,只有建立开放式、多渠道、少环节的流通体制,不断进行改革,才能促进商业经济更快的发展。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城市建设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