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量力而行,控制投资规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445
颗粒名称: 一、坚持量力而行,控制投资规模
分类号: K992.252
页数: 2
页码: 588-5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在基本建设前进中的探索里坚持量力而行,控制投资规模的内容,量力而行是基本建设的重要方针,也是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量力而行,基本建设规模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 山东省 基本建设 量力而行 投资规模

内容

量力而行是基本建设的重要方针,也是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量力而行,基本建设规模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一九五七年,陈云在总结“一五”期间经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还是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建设的规模超过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就是冒了,就会出现经济混乱;两者合适,经济就稳定。”①(陈云:《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陈云同志文稿选编》(1956-1962年),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第38页。)但是,基本建设的这项重要原则,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直到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基本建设上急于求成的“左”的错误指导思想一直没有得到认真的纠正,建设规模超过国力可能的情况反复发生,其中比较严重的是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〇年三年“大跃进”和一九七〇年、一九七八年建设规模的膨胀,接着是为形势所迫两次实行重大的经济调整。
  三十多年来,山东省经济建设的实践证明,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过大,超过国民经济的负担能力,战线就会拉长,不仅不能及早地发挥投资效益,反而会增加建设费用,使本来技术先进的工艺落在时代的后面。例如,济南钢铁厂半连续自动轧钢设备,一九五八年从捷克斯洛伐克进口,花了几千万元的资金,但由于建设资金紧张、厂址变更等原因,直到一九八一年才基本建成,建设周期长达二十二年之久。因此,基本建设必须量力而行,也就是正确处理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一些重要比例关系,特别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首先是国民经济总收入使用额与积累的比例关系,基本建设投资与整个积累的比例关系;其次是要看为基本建设提供物资、设备的可能,这是建设的物质条件,也是制约建设速度的重要因素;三是要看资源、能源、运输条件和产品的市场销路如何,这是决定一个项目建成后能否投产并尽快达到设计能力的基础条件,也是建设项目生命力的所在。山东解决这三个关系的主要做法:一是加强国民经济的宏观控制,制定切合省情的长期规划,在安排当年计划时做到积极可靠、留有余地,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凡列入当年计划的项目,力求资金、材料不留缺口。二是实行领导负责制。一九八三年,根据国务院的指示,为了压缩投资规模,杜绝计划外项目,山东省实行省长、市长、专员负责制,作为一条纪律严肃执行,当年压缩投资1.6亿元,有效地控制了投资规模。三是健全法制,控制投资总规模。对于超过规模、搞计划外工程的实行经济制裁,从重加征建筑税;对于由此而造成重大损失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四是加强统计和审计监督。投资规模得到控制,人、财、物力就能集中使用,基本建设战线就能防止“长、散、乱”,就能缩短项目的建设周期,使更多的项目按期建成投产,做到建设一批投产一批,以最少的建设投资,最快的建设速度,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当代中国的山东》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的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情况,并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还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传统。山东省在曲折前进的二十七年中,创造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反动过土地制度改革、抗美援朝及镇压反革命以及“三反”、“五反”的运动,取得了“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进行了“大跃进”的挫折和国民经济的调整,十年动乱的山东发生过全省大动乱,局势出现起伏以及大反复大倒退的时期。接下来中国山东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