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二阶段(一九五八——一九六五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441
颗粒名称: 二、第二阶段(一九五八——一九六五年)
分类号: F28
页数: 2
页码: 582-5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基本建设发展的第二阶段(一九五八——一九六五年),这个期间的工作有过严重失误,基本建设大起大落,造成了严重损失。在“大跃进”的年代里,经济工作违背了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大计划、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平调风泛滥成灾。基本建设投资由一九五七年的4亿元猛增到一九六〇年的15亿元,导致国民经济全面膨胀,固定资产投资失去控制,积累与消费之间、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调。从一九六一年起,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停建缓建了大批建设项目。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以“小钢铁、小煤炭、小化肥、小动力、小水泥”为内容的“五小”工业的建设,投资少、建设周期短、见效快,为全省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 山东省 基本建设 第二阶段

内容

这个期间的工作有过严重失误,基本建设大起大落,造成了严重损失。在“大跃进”的年代里,经济工作违背了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大计划、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平调风泛滥成灾。基本建设投资由一九五七年的4亿元猛增到一九六〇年的15亿元,导致国民经济全面膨胀,固定资产投资失去控制,积累与消费之间、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调。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〇年,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7.83亿元,形成固定资产27.75亿元,交付使用率为73.35%。在完成的总投资额中:农业为7.02亿元,占18.56%;轻工业为3.03亿元,占8%;重工业为19.02亿元,占50.28%。
  从一九六一年起,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停建缓建了大批建设项目,全省基建投资规模从一九六〇年的15亿元压缩到一九六三年的4亿元以下,并着重调整了投资比例。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五年,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4.1亿元,其中:用于农业和轻工业的投资占38.66%,比“大跃进”时期的26.56%提高了12.1%;用于重工业的投资占42.5%,比“二五”时期下降了9.3%。“二五”时期和调整时期,全省共有施工项目19227个,其中建成投产的13545个,占施工项目的70.4%。在这个期间,钢铁工业建设发展较快,济南、淄博、青岛等钢铁厂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济南铁厂建成投产,结束了山东“手无寸铁”的历史。煤炭工业建设,开辟了新的矿区,济宁、肥城等煤田开始建设。电力建设向中型发电机组发展,全省第一座高温高压的黄台发电厂开工建设。化肥工业建设开始起步,济南化肥厂、明水化肥厂相继建成投产。水利工程经过修整加固,全省167座大中型水库基本建成,为大规模的进行农田水利配套建设创造了条件。机械制造、农机制造有了新的发展,济南第二机床厂、潍坊柴油机厂、莱阳动力机械厂、山东农具厂等初具规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以“小钢铁、小煤炭、小化肥、小动力、小水泥”为内容的“五小”工业的建设,投资少、建设周期短、见效快,为全省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当代中国的山东》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的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情况,并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还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传统。山东省在曲折前进的二十七年中,创造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反动过土地制度改革、抗美援朝及镇压反革命以及“三反”、“五反”的运动,取得了“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进行了“大跃进”的挫折和国民经济的调整,十年动乱的山东发生过全省大动乱,局势出现起伏以及大反复大倒退的时期。接下来中国山东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