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432
颗粒名称: 一、发展概况
分类号: F632.752
页数: 4
页码: 568-57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邮电事业的发展概况:奠定基础阶段(一九四九——一九五七年)、巩固发展阶段(一九五八——一九六五年)、发展滞缓阶段(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大发展阶段(一九七七——一九八五年)。各个阶段的内容.山东邮电工业从无到有,从生产简单的零部件到生产成套的邮电通信设备,其中电信器材厂、邮政机械厂和电话设备厂已能承担本省的一部分邮电设备零件和整机制造任务。电信器材厂生产的纵横制市话自动交换机,已在部分地、市、县安装使用。邮电科技工作立足本省通信生产的实际需要,解决了一些通信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先后研制成功12路微波通信机、大气激光通信机、太阳能电源、报纸自动捆扎作业线等新通信设备。
关键词: 山东省 邮电事业 发展概况

内容

(一)奠定基础阶段(一九四九——一九五七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设邮电部,山东省邮电管理局随之建立,统一管理山东邮政、电信事业。这种“邮、电合一”的、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对刚刚接管的国民党官僚资本主义邮政、电信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各级邮电部门团结依靠广大邮电职工,根据当时政权建设、经济恢复、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各方面的需要,克服了重重困难,在短时间内恢复了基础非常薄弱而又经过战争破坏的通信线路,较好地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邮电通信任务,并且把官僚资本主义的旧邮电企业初步改造成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邮电企业。在此期间,根据邮政机构遍布城乡,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便于报纸、刊物的传递、投送,邮政局承担了省内及全国性报刊的发行工作。一九五二年业务收入为1079.7万元,业务支出为900.5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盈余。但也一度出现过片面追求收入、强迫摊派邮电业务的偏向,不久就得到了纠正。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采取“重点建设,照顾一般”和“有线为主,无线为辅”的方针,对全省邮电通信网路有计划地进行技术改造和大力扩展。加强了以省会济南为中心的通信网建设,沟通了济南与各地、市的直达电报和长途电话电路;建立了邮电通信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各项邮电业务规章制度,初步建立起正常的通信生产秩序;邮电通信网路和主要通信设备成倍、成几十倍地增长。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七年,全省长途电信线路由511对公里增加到13063对公里;市内电话变换机容量由16390门增加到31541门;农村电话交换机容量发展到11601门;自办邮电局、所由459处增加到1515处,改善和扩大了农村和边远地区的通信状况和电信业务。但是在这个阶段未能很好地执行自办与委办相结合的原则,忽视了利用社会力量来扩大邮电服务,因而使代办邮电所从一九五二年的2427处,下降到一九五七年的795处。
  (二)巩固发展阶段(一九五八——一九六五年)。
  一九五八年以后,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山东邮电事业进入巩固发展阶段。一九六五年,邮电业务总量达到5022万元,比一九五七年增长1.5倍;邮路总长度达到18.97万公里,增长62.4%;市内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52950门,增长66%;农村电话变换机总容量达到80199门,增长5.9倍;初步形成省、地(市)、县、公社的幅射式邮电通信网,并开始大量采用电传打字机、16路载波电报机、12路载波电话机等电信设备和各种邮政机械设备。这期间,全省邮电部门按照“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要求,加强了对邮电通信生产的监督检查,各项主要通信质量指标都达到和超过历史最好水平;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了业务、技术和经济管理,建立了良好的通信生产秩序;调整了邮电建设速度,邮电科学技术有了进一步提高。
  (三)发展滞缓阶段(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
  “文化大革命”使山东邮电事业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在“左”的思想影响下,邮电管理体制实行了邮政和电信分营,邮电企业被层层分割下放;在经营方针上,片面强调为政治服务,不讲经济效益,出现了亏损局面;在邮电建设上,执行“靠山、分散、隐蔽”的错误方针,把一些重要的邮电设施建在偏僻的山区,造成了人力、财力、物力的严重浪费和使用的不便;在企业管理上,废止了多年来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打乱了正常的通信生产秩序,破坏了通信各个环节的正常比例关系,造成管理混乱,质量不高,服务水平下降。邮电事业发展速度滞缓,成为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全省邮电职工对“左”的错误倾向进行了多方面的抵制和斗争,在当时社会上到处停工停产的情况下,始终坚守通信生产岗位,努力把工作做好,基本上完成了通信任务,邮电通信建设也有了一定发展。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搞起来的京沪杭1800路中同轴电缆和石家庄至济南960路微波两项工程中的山东段的建设,也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开始施工建设。
  (四)大发展阶段(一九七七——一九八五年)。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东邮电工作逐步清理“左”的思想影响,贯彻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注意了在保证通信效能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使邮电企业从单纯生产型逐步向生产经营型转化,增加了企业内部积累,增强了企业活力。邮电基本建设速度明显加快,邮电业务量大幅度增长,通信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一九八五年全省邮电业务总量上升到1.62亿元,比一九七五年增长206%;市内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92960门,增长141%;农村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13910门,增长6%;长途电话电路达到2190路,增长144%;省至地、市平均电路由7.3路增加到17.5路,地、市到县平均电路由3.5路增加到7.2路;邮路总长度延伸到247852公里;自办邮电局、所增加239处。邮电通信技术有了进步,采用了一些现代化的通信手段,提高了通信能力和通信效率。
  这期间,山东邮电工业从无到有,从生产简单的零部件到生产成套的邮电通信设备,其中电信器材厂、邮政机械厂和电话设备厂已能承担本省的一部分邮电设备零件和整机制造任务。电信器材厂生产的纵横制市话自动交换机,已在部分地、市、县安装使用。邮电科技工作立足本省通信生产的实际需要,解决了一些通信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先后研制成功12路微波通信机、大气激光通信机、太阳能电源、报纸自动捆扎作业线等新通信设备。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当代中国的山东》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的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情况,并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还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传统。山东省在曲折前进的二十七年中,创造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反动过土地制度改革、抗美援朝及镇压反革命以及“三反”、“五反”的运动,取得了“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进行了“大跃进”的挫折和国民经济的调整,十年动乱的山东发生过全省大动乱,局势出现起伏以及大反复大倒退的时期。接下来中国山东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