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海河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42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海河运输
分类号: U612.1
页数: 10
页码: 558-56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海、河水域广阔,海、河运输历史悠久。进入近代,由于帝国主义入侵,统治当局腐败无能,海、河运输发展缓慢。新中国建立时,沿海港湾除青岛、烟台港有几座简易码头外,其他都属自然状态,停靠小型轮船也很困难。全省内河通航里程只有1082公里,各河系航道严重淤浅,障碍物多,严重影响船舶航行。当时,全省海上只有木质机帆船536艘,12072个吨位;内河只有木帆船6279艘,54734个吨位。新中国建立后,经过三十多年来的整治内河航道,建设海、河港口,兴办船舶工业,组织海、河运输,山东的水运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关键词: 山东省 运输 海河运输

内容

山东海、河水域广阔,海、河运输历史悠久。进入近代,由于帝国主义入侵,统治当局腐败无能,海、河运输发展缓慢。新中国建立时,沿海港湾除青岛、烟台港有几座简易码头外,其他都属自然状态,停靠小型轮船也很困难。全省内河通航里程只有1082公里,各河系航道严重淤浅,障碍物多,严重影响船舶航行。当时,全省海上只有木质机帆船536艘,12072个吨位;内河只有木帆船6279艘,54734个吨位。新中国建立后,经过三十多年来的整治内河航道,建设海、河港口,兴办船舶工业,组织海、河运输,山东的水运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整治内河航道
  山东的通航河流,分布在鲁北、鲁西、鲁西南、鲁中南广大平原地区。新中国建立后,为了发展内河运输,重点对黄河、小清河、济宁运河进行了整治。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也是世界闻名的含泥沙量最多的“地上河”,河槽航道经常变化,碍航河段特别多。它的下游起自山东东明县斜辛庄,流经省内菏泽、聊城、泰安、济南、德州、惠民、东营等7个地、市的20个县,至垦利县东南注入渤海,全长477公里。山东从一九五四年开始整治航道,连续数年不断。其中一九五七年投入大批劳力、运力,扫除航道内多处木桩和古通口航段的石坟、石碑等障碍物,固定了深槽,打通了航道。一九六一年枯水期,在长清县顾小庄浅滩,挖出一条宽20米、长1000米的引河,保证了枯水期的船舶航行。据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三年统计,共扫除河道障碍物1352立方米,港口清淤107471立方米,打捞沉船14艘,车辆4部。通过历年整治,省内河段已具有通载500吨船舶的能力。
  小清河是山东唯一能直接航行出海的内河,西起济南市玉符河,东经历城、章丘、邹平、高青、桓台、博兴、广饶、寿光等县境,至羊角沟河口注入渤海,全长237公里,通航里程216公里,从黄台板桥至羊角沟的营运里程为197公里。新中国建立后,山东从一九五七年至一九七一年,断断续续用了十五年的时间,在航道内清除了大量乱石、木桩,拓宽和挖深了航道。从一九六六年开始进行渠化工程,建成历城县柴庄、邹平县水牛韩、桓台县金家堰、博兴县金家桥4座船闸和4座节制闸,使航道水面增宽,水位加深,水流平稳,因而缩短了往返航行时间约十天,延长了通航期二至四个月,改善了船员劳动条件,提高了航运量,并使沿岸农业生产得到一定效益。从一九七八年开始整治河口航道,初步打通了羊角沟至拦门砂段23公里,可用大马力拖轮拖带800吨货船出海,实行海、河联运。
  济宁运河是京杭运河的中段。自从一八五五年黄河改道后,京杭运河山东段即被截成两段。南段从黄河南的清河门经梁山、汶上、济宁、微山、枣庄的台儿庄,与江苏连接。这段航道被称为济宁运河,也叫中运河。它的通航里程自梁山至黄道桥,全长244.7公里。从一九五八年开始扩大治理济宁运河,按新定路线开挖展宽50米、水深4米的航道,并在二级坝西端建筑二级标准的微山船闸1座,使航道条件有了显著改善。但因长沟以北只是按新线走向挖个河形,其他均未治理,京杭运河工程只好中途下马,致使通往江苏的航道被闸坝切断,部分船舶截在省外,省内船舶也堵在南四湖内,运输量急剧下降。一九六七年,为了排除济宁以南河段的航运障碍,恢复鲁、苏水上交通,首先在济宁至梁山河段的郭楼建起1座船闸,疏浚闸的下游航道,利用南四湖水倒灌,满足航道水深;还在东平湖老堤上建八里湾引水闸1座,利用柳畅河将东平湖水引到梁山至济宁段航道,补助郭楼船闸过闸用水。为了使济宁以南河段复航,选择了干扰少、两岸土质较好的伊家河作为解决韩庄节制闸的复航路线,从一九六八年开始,用四年的时间,先后建成了韩庄、刘庄、台儿庄3座船闸、2座节制闸和3座闸带桥工程。从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二年,疏浚了上级湖的济梁运河和洙赵新河、新万福河等河口;从一九八三年开始,又用一年多的时间,基本上疏通了下级湖50公里航道。
  在重点整治以上3条河流的同时,对其他通航河流也进行了疏浚。到一九八五年底,全省内河通航里程已达1840公里,比一九四九年延长758公里。
  内河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在兴修水利与开发航运方面缺乏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再加天气干旱,致使一九五九年前曾经通航的徒骇河聊城至禹城段以及沂河、乌河、卫运河等航道条件逐渐恶化,相继被迫断航,减少通航里程779公里。
  二、建设海、河港口
  新中国建立后,山东沿海、内河港口建设逐步加快。
  青岛港是中国沿海大港之一,经过不断改建、扩建,港区规模有了很大发展。青岛港的7号码头,过去是“涨潮一片汪洋,落潮一片泥塘”的海滩。一九六六年五月至一九六八年五月,青岛港务局自己设计、自己施工,扩建起一座长160米,能停靠万吨级泊位的机械装卸煤炭码头,使年卸煤能力达到450万吨,装卸效率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原设计效率为7小时装一艘万吨船,实际只需2个小时。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八年,青岛港对6号码头进行总体改造,新建一座7500平方米客运站,并改造延长港区原有的铁路线,铺筑货场硬质路面,扩大仓储设施,提高了机械化装卸能力。从一九七四年起,为扩大港区输油能力,在黄岛新建2万吨级油轮码头、泊位,以及在原港区新建8号码头深水泊位,使这个港口面貌大大改观。一九八五年,这个港由大港、中港和黄岛港3个港区组成,共有码头9座,其中投入营运的码头7座,29个泊位,岸线总长6172米。这些营运码头泊位,有14个能靠万吨级货船,2个能分别靠5万吨、2万吨级油轮。全港机械作业占吞吐量的80%以上。一九八五年吞吐量达到2610万吨,比一九五二年增长13.8倍;与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运输,成为中国沿海外贸运输第四大港。
  烟台港是山东沿海另一个重要港口。一九四九年,这个港只有5座突堤码头,301米岸线,主要停靠渔、商小船。新中国建立后,开挖港池,修筑防波堤,改造4号码头,延长岸线,建起一座千吨级泊位,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中等港口。一九七三年恢复对外开放后,又新建万吨级和千吨级泊位6个,同时扩大货场、仓库建设,提高了机械装卸能力。进入八十年代,把1号泊位改建成为重力式码头,将南岸壁建设为客货轮码头。一九八五年,港区码头岸线长度为1808米,比一九四九年增长5倍多;共有13个泊位,其中3个泊位能停靠万吨级船。全港区一九八五年完成吞吐量688.7万吨,比一九五二年增长26.9倍。
  石臼港是山东沿海新建的一个大港。这里原有一座地方小港,即石臼所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适应国家输出煤炭的需要,于一九八五年建成这个以输出煤炭为主的大型港口。港区码头岸线总长1354米,由一个10万吨级双侧靠泊码头,一个5000吨级燃料油码头和一个万吨级杂货码头组成,装卸作业流程都是自动控制,是全国沿海码头吨位最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煤炭专用码头。它与配套同步建成的兖州至石臼所铁路和新乡至菏泽铁路相接,还同京沪、京广铁路相接。这样,就使山西、内蒙古、河南等省、自治区生产的大批煤炭,可以通过石臼港转运,特别是进一步疏通了山西煤炭外运的渠道,减轻了青岛港的运输压力。
  山东沿海地方小港口建设。五十年代,主要是进行全面普查,重点改造了张家埠港,达到停靠500吨级海轮的要求。六十年代,陆续在东风、富国、羊角沟、海庙、蓬莱、长岛、威海、俚岛、张家埠、风城等港和青岛、黄岛、石臼所的小港,建成了一批停靠千吨级以下的港口码头。进入七十年代,开始向深水泊位方向发展,在龙口港建成停靠3000吨客货轮泊位2个、5000吨轮船泊位2个,在威海、岚山头港先后建成一批停靠500吨至2万吨级轮船的泊位。到一九八五年末,全省已有沿海地方小港口19个,泊位76个,岸线总长4553米,其中2万吨级泊位1个,6000吨级泊位6个,3000吨级泊位5个,1000吨级泊位9个;与一九五二年相比,港口增加12处,泊位增加60个,码头岸线增加3729米;全年货物吞吐量846.1万吨,比一九五二年增加15.5倍。
  山东在建设沿海大港和地方小港的同时,也加速了内河港口建设。到一九八五年,全省内河港口已有30个,分布在24个县、市。黄河水系有归城、孙口、郭口、董庄、泺口、济阳、清河、北镇、利津、一号坝等港,分布在鄄城、东阿、长清、济南、济阳、惠民、滨县、垦利等县、市;小清河水系有黄台、坡庄、魏桥、岔河、博昌、东辛桥等港,分布在历城、邹平、高青、博兴、广饶、寿光等县;济宁运河水系有梁山、济宁、金乡、谷亭、太平、白山、留庄、夏镇、韩庄、嘉祥、辛安、向阳、李庄、台儿庄等港,分布在梁山、济宁、金乡、鱼台、邹县、微山、嘉祥、滕县、枣庄等县、市。这30个港口共有135个泊位,岸线6215米,其中能靠500吨级船的19个,靠100吨级船的84个,靠60吨级船的32个。一九八五年货物吞吐量达到262.33万吨,比一九五二年增加3.8倍。
  三、兴建船舶工业
  为了充实海、河运输能力,山东海、河航运部门在兴建船舶工业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新中国建立前后,省属海河航运企业的船舶工业是个空白。一九五七年,山东省交通厅把济南造船施工所扩建为济南船舶修造厂(后改为小清河航运局船厂),一九五八年又组建了黄河、卫运河、济宁运河航运局船舶修造厂。此后,随着沿海运输的发展,一九六二年、一九七六年先后组建了威海和青岛两个船厂。与此同时,交通部在青岛的北海船厂不断得到扩建,有些市、县国营、集体航运企业也相继办起了不同规模的船舶修理厂。其中规模较大的是北海船厂能设计制造3000吨以上的货轮;省航运系统的威海船厂能制造1000吨级货轮;黄河、小清河航运局船舶修造厂也具有制造部分机轮的能力。
  山东沿海地方航运部门的船舶技术改造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五十年代以引进外省新的船型为主的阶段。当时由上海、大连等地调入一部分紧缺船舶,对缓和客货运输紧张的状况起到一定作用。二是六十年代以自力更生为主的改造阶段。山东由于修造船舶能力十分薄弱,加上当时船型、机型标准化工作刚刚开始进行,因此只能建造一些小型钢质货轮。另外,在引进外地船厂制造的两艘货轮的基础上,青岛海运局自行设计了载重为400吨的货轮,并安排在威海船厂制造。三是进入七十年代以来的大规模技术改造阶段。威海船厂在贯彻以修为主方针的同时,开始制造船舶和主机,并陆续制造了一批钢质船,加速了沿海船舶更新换代的进程。在国务院造船统筹办公室的安排下,由六机部七院八所二室负责设计,青岛海运局、交通部船舶检验局青岛办事处、广东省航运局和威海船厂等单位联合于一九七五年八月在威海船厂开始施工设计千吨级货轮。这艘货轮总长64.65米,型宽10.80米,型深3.35米,试航速度11.5节(浬/时),续航力1500浬,于一九七七年建成下水,投产使用效果良好,一九七八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技术革新改造成果二等奖。
  内河的船舶技术改造,也是从五十年代开始的。当时各河系普遍推广拖驳运输方式:下航时由一艘拖轮顶推2-3艘驳船,装载200-300吨货物,上航时则改成一列式拖带。但在水流湍急、航道浅滩多的黄河中航行,经济效益低,航行事故多。从七十年代开始,黄河航运局根据航道特点,制造机动货轮,并于一九七〇年建成第一艘150吨级货轮,其经济效益略胜拖轮,也比较安全。一九七二年自行设计并由黄河船厂建成500吨级浅水货轮,其总长度为63.5米,型宽12.5米,型深2.5米,满载吃水1.3米,满载排水量734吨,载重500吨,浅水时速14.2公里,并在船底部设有2条凹槽,便于搁浅后脱浅。这是一种超浅吃水船型,在内河船舶设计上有一定的创造性,一九八四年获交通部内河优秀船型二等奖。黄河航运局船厂为了解决机轮驾驶室对机仓动力装置的控制,还于一九七七年研制成功船舶电磁液压装置。这种装置由电磁液压系统、电磁液压主机调速系统和电磁液压齿轮箱换向系统等三个部分组成,具有技术先进、结构简单、控制省力准确、维修方便等优点,填补了中国水运工业中的一项空白,分别获得了一九七八年山东省、交通部、全国科技大会成果奖。此外,黄河航运局根据黄河各渡口的不同需要,从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〇年初,自行设计,并由黄河船厂建造了甲、乙、丙、丁四种船型的双体轮渡,对于支援工农业生产,便利黄河两岸人民的交通往来,都起到很大作用。其中甲型和丁型双体轮渡,一九八四年都获交通部内河优秀船型二等奖。
  为了打通小清河出海航道,实行河、海联运,山东省交通厅同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研制成功一组适宜在莱州湾、渤海湾内航行海、河联运顶推船队。这组顶推船队投产后,一九八〇年十一月在交通部和山东省科委的组织下通过了鉴定,肯定船舶的各项技术性能都达到设计标准,填补了省内海上顶推运输的空白。这个项目于一九八一年和一九八三年,分别获得山东省科委科技成果二等奖和交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四、组织海、河运输
  新中国建立后的三十六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兴旺发达,促进了山东海、河运输的发展。
  为了发挥海运优势,各海运企业根据国家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从局限于往返本省沿海各港,发展到省际间的沿海运输,开辟了去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辽宁等省的航线,促进了与沿海邻省的物资交流。一九八〇年,青岛海运局首次开辟青岛至香港航线后,于一九八二年又相继开辟了由青岛去日本和东南亚的航线,可到达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的26个港口。交通部直接领导的青岛远洋运输公司,开辟了去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等航线,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港口进行贸易运输,成为全国第一个以装运大宗货物为主的散装船运公司。至一九八五年,全省海运部门共完成货运量561.5万吨,周转量171592万吨公里,分别比一九五二年增长了15.5倍和23.8倍;完成客运量134.2万人,周转量2254万人公里,分别比一九五二年增长了18.2倍和2倍。
  新中国建立后,为了组织内河运输,首先组建了内河运输管理机构。至一九八五年,全省共有黄河、小清河、济宁运河三个航运局和枣庄市轮船公司,以及分布在各河系的15个集体航运公司(航运社),共有轮驳船702艘,48544个吨位,分别比一九五七年增加了13.9倍和58.9倍。三十多年来,尽管黄河、小清河因水源不足,航道水位下降,给内河航运带来许多困难,但还是完成了大量的运输任务。据一九八五年统计,全省共完成货运量271.6万吨,周转量75245万吨公里,分别比一九八〇年提高了39.3%和141.9%。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当代中国的山东》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的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情况,并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还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传统。山东省在曲折前进的二十七年中,创造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反动过土地制度改革、抗美援朝及镇压反革命以及“三反”、“五反”的运动,取得了“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进行了“大跃进”的挫折和国民经济的调整,十年动乱的山东发生过全省大动乱,局势出现起伏以及大反复大倒退的时期。接下来中国山东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