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路网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417
颗粒名称: 二、路网建设
分类号: U212.1
页数: 4
页码: 538-5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的运输中路网的建设,一是线路的建设。二是桥梁和隧道的建设。三是济南铁路枢纽改造工程等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山东省 运输 铁路运输 路网建设

内容

(一)线路。
  新中国成立后,新建了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津浦双线和横贯全省的胶济双线(济南-蓝村间拉通),并以这两条干线为骨架,先后修建了北接烟台港、南连胶济线的蓝村-烟台线,连接胜利油田和胶济线的张店-东营线。为开发煤炭资源,并使津浦、胶济两条干线多路相通,先后修建了磁窑-东都线,东都-莱芜东线,辛店-泰安线,还有通向肥城煤矿的泰安-湖屯线;为繁荣鲁西南、鲁东南的经济和适应晋煤外运的需要,修建了兖州-石臼所线,兖州-济宁线,济宁-菏泽线,以及跨省的新乡-菏泽线;为便利各大工矿企业的运输生产,还修建了专用线287条,长493公里,使许多重要工矿企业都与铁路相通。
  津浦双线建设。一九五五年,国家决定将津浦铁路单线改造为双线,并开始进行勘测设计。这项工程于一九五八年开工修建,因当时受“大跃进”的影响,搞边设计、边施工的“会战”,工程进度虽快,但施工组织混乱,损失浪费严重。一九六〇年底因缩短基本建设战线而停建。直到一九七五年再次开工,于一九七八年底津浦双线全线建成通车交付运营。津浦双线开通后,大大提高了列车运行速度和密度,使列车平行通过能力达180对,列车间隔时间也压缩为八分钟,年运输能力由原来1400万吨,上升到3500万吨以上。尽管双线修通后运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枢纽建设落后于双线建设,未能充分发挥线路的运输能力。如果按照八分钟的列车运行间隔计算,采用平行运行图,这条铁路线年运送能力应达5000-6000万吨,但实际只能达3500-4000万吨。这样一来,“点”上的能力制约了“线”上的能力,干线的能力制约了支线的能力,形成了局部限制整体,一点控制一片,一段堵塞一线的格局。津浦双线建设的曲折进程表明,只有对枢纽和干线进行强化改造,使枢纽能力适应干线需要,运输才能畅通。
  兖州-石臼所线。这条铁路西起煤炭基地兖州以南的津浦线程家庄车站,东至黄海之滨中国最大的现代化深水煤炭港口石臼所,途经沂蒙山区,通过高山峻岭,横越峡谷,地势复杂,施工十分困难。在全线308公里的线路上,就修建了桥梁355座,涵洞716个,桥涵总长37.6公里,占线路总长的8.2%,平均每公里线路上就有3座多桥涵。这条铁路自一九八一年四月开工,仅用四年多的时间就建成并正式交付运营。兖石线与新乡-菏泽线、进行技术改造的兖州-菏泽线,是国家能源交通建设的重点工程。在铁道兵、铁路职工和沿线民工的共同努力下,短期之内同步建成,并与既有的新乡一焦作线、太原一焦作线相连,形成沟通京广、津浦两大干线,平行陇海线的又一条东西干线,使晋、豫、鲁三省相通,构成了晋煤外运的又一条新通道。据计算:从山西省多运100万吨煤给华东地区,国家就可增收税利4.2亿元。
  (二)桥梁和隧道。
  新中国成立三十六年来,山东境内铁路建设共修建铁路桥403座,圬工桥2894座,其中500米以上的桥梁有7座。
  旧中国,数千里黄河上仅有两座铁路大桥。其中山东济南泺口大桥,是德国人修建津浦铁路时于一九一二年建成的。该桥曾先后四次遭到战争破坏,济南解放后立即修复。新中国成立后到一九八五年,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施工,先后在山东境内的黄河上修建了两座铁路桥。一座是根据济南枢纽改建工程和津浦双线的建设需要,于一九八一年七月建成通车的济南曹家圈黄河铁路大桥。大桥全长5698.3米,共有163孔。其中正桥由一联四孔连续钢桁梁和一孔简支钢桁梁组成,北岸引桥110孔,南岸引桥48孔,均为31.7米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桥的南北两端分别与津浦线衔接,可避免货物列车进入济南市区,能够缩短运程20公里。另一座是位于河南省长垣县赵堤和山东省东明县东堡城之间,联接新乡-菏泽线的长(垣)东(明)黄河铁路大桥。这座大桥全长10282米,全部工程耗用钢材5.4万吨,水泥10.25万吨,木材20215立方米,共建296个墩台,混凝土工作量达19万多立方米。这座大桥除工程量浩大外,由于施工地点处在黄河的游荡性地段(俗称“豆腐腰”),冬季有(冰)凌汛,春季有大风,夏季有洪汛,增加了施工的难度。这项工程于一九八四年二月开工,建桥人员克服了施工条件恶劣,工程量浩大等困难,只用了二十个月就建成,通车,创造了高速建桥的新纪录。世界银行的一位铁路专家称赞说“这样的建桥速度,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一九七〇年四月动工修建的辛店-泰安线,是山东境内唯一有隧道的一条铁路线。当时,省政府组织了4个专区的35个县的“民兵团”配合铁路工程部门施工,总人数最高时达7.5万余人。施工人员克服了技术设备不足、地势险峻等困难,完成了深挖、高填、劈山、凿洞、长隧道、高桥等许多艰巨工程,在全长161.75公里的铁路线上,共修建了隧道22座,总长10963米,占全线长度的6.8%;另建桥涵651座,完成路基土石方1396.3万立方米。最长的一座隧道是北牟车站与西石门车站之间的口头隧道,全长1228米,是由平度县“民兵团”配合铁路施工队伍,奋战一年多的时间建成的。
  (三)济南铁路枢纽改造工程。
  新中国建立后,山东虽然新建了十几条铁路,并增建扩建了蓝村西、兖州等几个区段编组站,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客货运输要求。为了充分发挥运输能力,必须加强枢纽建设。济南站是津浦、胶济两大干线的交会点,虽经多次改建扩建,但是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枢纽网,已经承担不了这两条干线的列车中转和枢纽地区车流作业的任务。为了解决这两条干线运量和运输能力之间的矛盾,铁道部于一九七五年决定将早在五十年代末开始筹建,后来建建停停,几上几下的济南枢纽扩建工程重新上马,恢复建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项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大型铁路枢纽工程,加快了建设进度,最后于一九八三年七月一日全面建成。这个具有现代化水平的铁路枢纽投入使用后,到一九八五年运量已达7552万吨,济南西站每昼夜平均出入货车超过6000多辆,有效地解决了津浦线中段“卡脖子”的现象,使南北运输开始畅通。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当代中国的山东》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的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情况,并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还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传统。山东省在曲折前进的二十七年中,创造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反动过土地制度改革、抗美援朝及镇压反革命以及“三反”、“五反”的运动,取得了“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进行了“大跃进”的挫折和国民经济的调整,十年动乱的山东发生过全省大动乱,局势出现起伏以及大反复大倒退的时期。接下来中国山东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